摘要:杨爱党这辈子总在琢磨,要是2012年开春那天,他没应寡嫂王桃花那句“爱党,来家里吃块热豆腐”,后来的日子会不会不一样。
杨爱党这辈子总在琢磨,要是2012年开春那天,他没应寡嫂王桃花那句“爱党,来家里吃块热豆腐”,后来的日子会不会不一样。
那天特别冷,倒春寒来得厉害,屋檐下的冰溜子一根根挂得老长。杨爱党刚从地里看麦苗回来,冻得耳朵通红,搓着手往自家院子走。隔壁院门“吱呀”一声开了,王桃花探出半个身子,脸被寒气熏得微红。
“爱党,刚做的豆腐,热乎着,来吃一块暖暖身子。”
杨爱党脚步顿住了。他哥走了三年,这寡嫂一个人带着五岁的娃过日子,平时两人见面就是点头的交情。今天突然喊他吃豆腐,他心里有点打鼓。
可看着王桃花那双期待的眼睛,他鬼使神差地点了头:“成,正好饿了。”
王桃花家的灶房比杨爱党家的暖和多了,灶膛里的火还没完全熄,一股豆香味扑面而来。案板上放着一板刚出锅的豆腐,白白嫩嫩,还冒着热气。
“坐。”王桃花搬来个小马扎,手脚麻利地切下一大块豆腐放在碗里,淋上酱油,撒了点葱花,“趁热吃。”
杨爱党确实饿了,三两口就把豆腐吃完了。豆腐又滑又嫩,吃完浑身都暖和了。
“再来一块?”王桃花问着,又切了一块。
就在这时,灶房的门被风吹得关上了。不大的灶房里就剩下他们两个人,灶膛里的火光一跳一跳的,映得王桃花的脸有些红。
杨爱党突然觉得不对劲。这孤男寡女的,关着门在灶房里,要是被人看见...
他赶紧站起来:“嫂子,我吃好了,先回去了。”
王桃花却拦在了门前,声音低低的:“爱党,你再坐会儿,我有话说。”
“啥话?”杨爱党心里直打鼓。
王桃花低着头,手指绞着围裙边:“你看,你哥走了三年了,你一个人,我一个人...村里不是没有这样的事,两个人搭伙过日子,总比一个人强。”
杨爱党脑子“嗡”的一声。他这才明白,这“吃豆腐”不简单。
那年杨爱党三十五,王桃花三十二。在农村,这年纪都不算小了。杨爱党是因为家里穷,爹娘去得早,哥哥娶了媳妇后,他就一直单着。王桃花是外乡人,嫁过来没几年就守了寡,带着个孩子。
那晚杨爱党翻来覆去没睡着。他想到了王桃花那双粗糙的手,想到了她一个人拉犁种地的背影,也想到了自己冷锅冷灶的日子。
第二天一早,他去找了村里最年长的七叔公。
七叔公听完,眯着眼抽了口旱烟:“桃花那孩子不容易,一个人拉扯娃。你要是愿意,这是好事。”
有了长辈这句话,杨爱党心里踏实了些。可就在他琢磨怎么跟王桃花说的时候,风言风语已经在村里传开了。
“杨爱党吃了他嫂子的豆腐”,这话在村里传得有鼻子有眼。
最难听的话是从村东头李寡妇嘴里出来的:“啧啧,早就看那外乡女人不正经,这才守了几年就熬不住了?勾引小叔子,真不要脸。”
杨爱党气得想去找李寡妇理论,被王桃花拉住了:“让她说去,咱过咱的日子。”
话是这么说,可王桃花那几天眼睛都是肿的。
2012年端午,两人简单办了桌酒席,请了几家近亲。没有鞭炮,没有迎亲,王桃花提着个包袱,牵着儿子,从隔壁院走到了杨爱党院里。
新婚夜,王桃花坐在炕沿上,低着头说:“爱党,我知道你娶我是可怜我。你放心,我一定好好跟你过日子。”
杨爱党没说话,只是往她手里塞了个红包:“这是我攒的,你收着。”
日子就这么过起来了。白天两人一起下地,晚上回来一个烧火一个做饭。王桃花的儿子小名叫豆豆,开始管杨爱党叫叔,后来不知怎么就改了口,叫起了“爸”。
第一声“爸”叫出来的时候,杨爱党正在院里劈柴,愣了半天,眼眶有点热。
王桃花在灶房门口看着,偷偷抹眼泪。
农村人实在,不会说那些肉麻话。杨爱党对王桃花好,就是每次去镇上都会给她带块花布;王桃花对杨爱党好,就是总在他干活回来前就把洗脚水烧好。
2014年夏天,王桃花怀上了。杨爱党高兴得连夜去给爹娘上坟,告诉他们老杨家又要有后了。
可就在王桃花怀孕六个月的时候,一场大雨冲垮了半坡上的土坯房。那是杨爱党他爷爷留下的老房子,没人住,可王桃花那天正好去那里取以前存放的粮食。
杨爱党听说后扔下锄头就往半坡跑。王桃花被埋在塌了的土墙下面,幸好有根房梁撑住了,没压到肚子。
从医院回来,王桃花躺在床上养胎,杨爱党包了所有家务。村里有人说闲话:“瞧杨爱党那点出息,被个女人拿捏得死死的。”
杨爱党听见了也不理会,该干啥干啥。
女儿出生那天,杨爱党在产房外头蹲了一宿。护士抱出来个粉嘟嘟的女婴,说:“母女平安。”
杨爱党抱着女儿,看着虚弱但笑着的王桃花,觉得这辈子值了。
女儿取名杨暖,意思是暖和,像那天吃的热豆腐。
有了女儿,日子更有了奔头。杨爱党承包了村里的鱼塘,王桃花在家里搞起了豆腐坊。她做的豆腐好吃,附近几个村都来买。
2018年,豆豆上初中了,成绩好,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每次豆豆拿着奖状回来,王桃花都会红着眼圈说:“要是你亲爸能看到就好了。”
杨爱党就说:“我看着呢,一样。”
渐渐地,村里没人再说闲话了。相反,谁家夫妻吵架,老人都会说:“看看人家杨爱党和王桃花,半路夫妻过得比原配还好。”
2020年疫情,封村了。豆腐卖不出去,鱼也运不出去,一家人坐吃山空。王桃花愁得睡不着,杨爱党却看开了:“活着就好,钱还能再挣。”
封村期间,杨爱党学会了用智能手机,王桃花在网上开了个账号,直播做豆腐。没想到还真有人买,豆腐坊的生意反而更好了。
2022年,豆豆考上了大学,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办升学宴那天,王桃花喝多了,拉着杨爱党的手说:“爱党,我这辈子最不后悔的,就是那天叫你来吃豆腐。”
客人们都笑起来,杨爱党也笑了,眼角都是皱纹。
今年开春,杨爱党五十岁生日。女儿杨暖已经上小学了,偷偷给他画了张画,画上一家四口手拉手,天上有个太阳,旁边写着“爸爸辛苦了”。
王桃花送了他一件羊毛衫,说:“以后少干点活,咱们也享享福。”
晚上,两人坐在院里看月亮。王桃花突然说:“爱党,有件事我一直想告诉你。”
“啥事?”
“我们老家那边,有个说法,寡妇叫男人吃豆腐,就是想跟他过日子。我那天叫你吃豆腐,就是想告诉你,我想跟你过……可我没敢明说,我怕你不同意,怕村里人说闲话。”
杨爱党愣了一会儿,然后笑了:“我后来猜到了。”
“那你后悔不?”王桃花问。
杨爱党摇摇头:“后悔啥?要不是你那块热豆腐,我现在还是个光棍汉呢。”
月亮很亮,照得院子里明晃晃的。鱼塘里的鱼偶尔跳起来,发出“扑通”一声。
杨爱党想起这十年,苦过,累过,被人笑话过,可更多的是暖。是冬天里一块热豆腐的暖,是孩子叫第一声“爸”的暖,是现在身边有人说话的暖。
“桃花,”他第一次这么正式地叫她的名字,“下辈子要是还能遇见,我还吃你的豆腐。”
王桃花笑了,眼里带着泪花:“傻样。”
是啊,傻人有傻福。杨爱党想,要不是当年那块豆腐,他哪来这么好的媳妇,这么好的儿女,这么暖和的日子。
日子就像村东头那条河,流过去的水,再怎么捞也捞不回原来的样子。可要是重来一次,杨爱党想,他还会应那句“来家里吃块热豆腐”。
因为有些温暖,值得用一辈子去回味。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