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丨以“新宋式”与“曹俊蓝”,架起中国画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3:50 1

摘要:我与曹俊都属马,他恰好小我一轮,又同是江苏人。命运的经纬中,我们曾先后踏足新西兰的土地,且皆对中国书画怀有深切痴迷。多年前,好友宗元先生曾提及曹俊之名,彼时只以为是萍水相逢的艺坛故交。直至亲眼见到他的作品,那股蕴藏在色彩与线条间的力量,才让“认识”二字有了沉甸

曹俊的艺术革命:“新宋式”与“曹俊蓝”让世界读懂中国画

我与曹俊都属马,他恰好小我一轮,又同是江苏人。命运的经纬中,我们曾先后踏足新西兰的土地,且皆对中国书画怀有深切痴迷。多年前,好友宗元先生曾提及曹俊之名,彼时只以为是萍水相逢的艺坛故交。直至亲眼见到他的作品,那股蕴藏在色彩与线条间的力量,才让“认识”二字有了沉甸甸的分量。而这份震撼的起点,正是他笔下独树一帜的“新宋式”风骨与那一抹浸透灵魂深处的“曹俊蓝”。

曹俊宇宙系列作品

2004年,曹俊的作品《荷语凝香》被新西兰国会永久收藏,但他并未因此止步。这位旅美艺术家开始思考一个更为宏大的命题:如何让积淀千年的中国画艺术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焕发新生。

曹俊作品《荷语凝香》

十年后,在美国纽约一场以蓝色为主题,汇聚毕加索、马蒂斯等西方艺术大师作品的《蓝色交响乐》美术展上,曹俊的三联画《潮》被誉为展览的“高潮乐章”。“曹俊蓝”这一以他名字命名的色彩,首次与西方艺术巨匠们并肩而立。

曹俊作品《潮》

2025年5月,曹俊在山东科技大学的讲座中提出“以宋为舟,渡AI之海”的前瞻观点,将宋代绘画精神视为智能时代的文明灯塔。这位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的艺术家,已成为中国画国际传播的重要桥梁。

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美——曹俊母校献礼展

宋代绘画巅峰: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

“在许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中,宋代绘画是世界艺术的高峰。”曹俊在多次演讲中强调这一观点。宋代绘画对中国画的影响,犹如文艺复兴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它所确立的审美标准与技法体系,成为后世无法绕开的典范。

曹俊作品墨荷系列

宋代画坛名家辈出,范宽、郭熙、张择端、李公麟等大师创造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奇迹。宋徽宗赵佶不仅是一位艺术倡导者,本人也是艺术高手,在他的推动下,宋代画院达到了空前繁荣。

曹俊作品《荷塘晴照》145x90cm

宋代画家讲求“格物致知”的精神,对自然万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郭熙《早春图》中的蟹爪皴、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雨点皴,无不体现对自然规律的谦卑探索。

曹俊作品《在河之洲》

同时,宋代绘画在写实的基础上注入诗意表达,增强了画面的内涵与意境。这种科学与艺术、写实与写意的完美结合,使宋代绘画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典范。

曹俊作品《望秋》

宋代绘画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也对日本浮世绘和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一辉煌传统在国际当代艺术舞台上的声音逐渐衰弱。如何让宋代绘画的精神在当代重生,成为了曹俊艺术探索的核心课题。

曹俊作品“新宋式”国画《墨荷》

“新宋式”美学:曹俊的国际化艺术语言

曹俊将他的创新表达称为“新宋式”。他认为,艺术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在反思传统与借鉴他山之中探索创新,用世界熟悉的绘画语言诠释中华文化精髓,是“新宋式”的核心要义。

曹俊作品《天开紫境》108X78cm

曹俊的“新宋式”创作建立在对宋代绘画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他注意到:“宋代花鸟画极为精妙,但当将其放大时,会感到结构不够准确。”于是,他结合西方解剖学原理研究传统花鸟,笔下的大鸟翅膀展开达1.6米,气势恢宏,同时每一根羽毛又以毛笔书写的方式呈现。

曹俊作品《祥光》

在作品《希望之晨》中,他耗时三个月,将宋代山水花鸟画的画法与西方坦培拉技法相融合。他采用减法,将兰草部分的颜色空出,这种留白既传统又现代,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巧妙结合。

曹俊作品《希望之晨》

波士顿学院哲学系教授约翰·萨利斯评价道:曹俊的艺术是“将古代中国山水画传统、现代欧洲抽象形式以及美国绘画的特点融为一体”。这种跨文化融合使曹俊的作品能够参与全球对话,成为沟通中西的艺术桥梁。

曹俊作品《清境》100*50cm

2023年5月香港佳士德214万港元成交

曹俊善于用世界性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他的《寻梦空间》抽象宇宙系列随“嫦娥五号”登月,从全人类的高度观照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感受。

随“嫦娥五号”登月的《寻梦空间》

《寻梦空间》局部

“曹俊蓝”:一种震撼世界的色彩符号

色彩是情感的语言,也是文化符号。在曹俊的艺术成就中,“曹俊蓝”无疑是最具辨识度的创造。

曹俊系列山水作品(综合材料)

长岛艺术博物馆查尔斯馆长眼中的曹俊: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这种独特的蓝色源于曹俊在新西兰的生活体验。他注意到南太平洋阳光照射下海面的蓝色与众不同,而市面上的颜料无法呈现这种蓝色。于是他花费四年时间,从中国传统矿物颜料中获取灵感,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色彩符号。

曹俊作品《千年一遇》

纸本水墨

矿物颜料

300x94x3

(2019年10月香港保利1026万港元成交)

《千年一遇》局部

“曹俊蓝”不是简单的色彩混合,而是对材质和技法的深刻理解与创新。他采用青金石水彩进行创作,使这种蓝色既深沉又明亮,既静谧又热烈,代表着东方审美体系中的明媚、向上、积极与大气。

曹俊作品《涌》

2019年底,加拿大洛克威尔艺术用品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遴选12位杰出艺术大师,推出以他们名字命名的水彩颜料。青金石水彩由此被冠名为“曹俊蓝”。这是西方艺术用品公司首次以华人艺术家名字命名颜色,是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的特殊荣誉。

曹俊作品《港湾》207cm×90cm

曹俊的作品《潮》充分展现了“曹俊蓝”的魅力。他描述道:“画面捕捉潮汐涌来的瞬间,那种蓝色是动态的。外国人难以理解我是如何画出的,其实每个中国人都明白,每一笔都是毛笔的痕迹。”这种根植于中国传统又具有国际表达的艺术语言,让世界既感到新颖,又能领略东方的审美精神。

曹俊作品《天地同攸》108cm×78cm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一位跨界创新者的思维模式

曹俊的艺术创新之所以独特,很大程度上源于他跨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他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后被分配到山东泰山管理处工作,每日勘察与记录泰山的山峰与土地。

这段科学训练背景使他在艺术创作中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他将遥感地质学知识应用于绘画创作,在谷歌地图尚未普及的时代,就将宇宙天体和浩瀚海洋呈现在画面上。他甚至学会在显微镜下分析颜料的矿物质,用遥感技术观察地貌,这让他观察与表现事物的视角和方法独树一帜。

《寻梦空间》局部

在创作“宇宙系列”作品时,曹俊基于科学观察的绘画与后来人类真实探索所见的宇宙面貌,相似度高达90%。这种科学素养与艺术表现的结合,使他的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深刻理解之上。

曹俊认为,宋代画家“格物致知”的创作理念与AI的“数据暴力”存在本质差异。宋画笔墨中“毛”“涩”的质感,是算法无法复制的生命机理。在AI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曹俊强调创作过程的人文价值,指出“马远五日一石、十日一水的运笔状态,激活了前额叶皮层与边缘系统之间的深度对话”,这是人类创造力不可替代的核心。

让世界看到中国美:曹俊的国际影响与教育贡献

曹俊的艺术成就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美国波士顿学院哲学系教授约翰·萨利斯是国际著名现象学专家,对中国画尤其是宋代山水画有深入研究。2015年,他在看到曹俊的作品后激动不已,在波士顿学院成立了“曹俊的绘画语言”课题组,开启了美国学术界关注在世华人画家的新篇章。

2018年,波士顿学院麦克马伦艺术博物馆为曹俊举办画展《自然的赞美诗》,这是该馆首次为在世艺术家举办展览。展览持续120天,各界观展专场和研讨会气氛热烈。

更具意义的是,曹俊的作品被纳入美国大学教材,进入西方艺术教育体系。这种认可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接纳。

曹俊作品《天目》布面油画 综合材料 144×104cm

保利厦门2025春拍207万成交

近年来,曹俊怀着“万里故乡梦,拳拳赤子心”的情感,热心推动中美民间文化交流。他近期与上海迪士尼乐园艺术团队合作,开发沉浸式艺术展览和大型公共绘画艺术,将创新实践向国内推广。

在2025年山东科技大学的讲座上,曹俊与年轻学子分享了他的创作经验。他鼓励学生:“在探研传统的同时,也应培养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进行个性化语言探索。”这种教育理念,预示着中国艺术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今天,曹俊的作品悬挂于世界各地的艺术殿堂,从人民大会堂到新西兰国会,从美国波士顿学院麦克马伦博物馆到法国巴黎卢浮宫。但比这些荣誉更持久的是他开创的艺术道路。

作为纽约拿苏郡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共同主席,他有更多机会促进中西艺术对话。而他更看重的是,如何让宋代绘画的精神在智能时代焕发新生。

曹俊作品《行者》布面油画 综合材料 115×290cm

保利厦门2025春拍690万成交

曹俊常说:“我们中国人是非常平和、安静、待人友善的,应该把这种文化特质告诉全世界。”他的画笔不仅描绘了中国的美,更传递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交融并存。

曹俊作品《荷韵》

路长且远,文光致远。尚未到六旬之龄,曹俊的人生与事业仍属盛年,前路漫漫亦灿灿。

愿岁月为他铺就坦途,步履所至皆是风光;愿机遇向他敞开怀抱,视界所及尽是辽阔。更盼他以初心为笔,以坚守为墨,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征程上步履不停,让千年文脉在他的践行中愈发璀璨,让民族瑰宝在更广的天地间熠熠生辉。

(来源:微信公众号@南半岛的西园)

艺术家简介

曹俊,著名旅美艺术家、纽约拿苏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国画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工作室导师。先后获得巴黎卢浮宫国际艺术沙龙展金奖,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时代艺术创新奖”、日本国际元宇宙大会艺术论坛“国际前卫艺术领袖奖”、纽约杰出艺术家奖、洛杉矶杰出艺术家奖。作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展等中国重要展览。先后在中国美术馆、美国波士顿学院美术馆、北京荣宝斋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代表作入编中、美大学教材,及《荣宝斋画谱》。作品《春消息》悬挂于人民大会堂;《荷语凝香》等作品陈列于新西兰国会及多国使馆。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学院、费尔费尔德大学、罗切斯特工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校举办中国艺术专题讲座。

来源:文化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