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文我们提及部分锌(Zn)、铝(Al)、硅(Si)、等未收录于ICH Q3D附录的元素(未收录于ICHQ3D附录的元素杂质PDE评估策略技术分享(上)),如何科学建立PDE并制定控制策略,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难点。本期文章微源检测实验室将继续完善归纳总结。
上文我们提及部分锌(Zn)、铝(Al)、硅(Si)、等未收录于ICH Q3D附录的元素(未收录于ICHQ3D附录的元素杂质PDE评估策略技术分享(上)),如何科学建立PDE并制定控制策略,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难点。本期文章微源检测实验室将继续完善归纳总结。
PART/ 01 部分未收录元素杂质PDE评估
▪ 澳大利亚工业化学品引进计划铯盐评估声明中,铯盐的重复给药毒性终点摘要如下:
▪ ProvisionalPeer-ReviewedToxicityValues(临时对等审核毒性值)中,锆的口服亚慢性慢性参考剂量为0.00008mg/kg/day,PDE按50kg计算,即0.04mg/day(口服)。
▪ EPA关于重复剂量研究,口服,大鼠,根据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雌性大鼠空腹血糖水平较高和雄性大鼠胆固醇水平较高现象,确定LOAEL为0.79mg/kg/day,研究持续时间为整个生命周期;F1=5,从大鼠推断到人类数据;F2=10,考虑人类个体差异;F3=1,持续整个生命周期的研究;F4=1,用于与母体毒性相关的胎儿毒性F5=10,依据LOAEL,BW=50kg,PDE=0.79×50/5/10/1/1/10=79μg/day(口服)
TWA=5mg/m3,成人每日呼吸量:28800L/day,即28.8m3/day,连续吸入量=5mg/m3×8小时/天×5天/周÷(24小时/天×7天/周)=1.19mg/m3,日吸入剂量=1.19mg/m3×28.8m3/day=34.28mg/day,物种间外推的UF1为1,职业人群外推普通人群(种内)的UF2为2,UF3和UF4为1,暴露途径由吸入外推至口服的UF5为1,PDE=34.28mg/day÷2=17.14mg/day(吸入/口服)。
▪ TWA=1mg/m3;成人每日呼吸量:28800L/day,即28.8m3/day,连续吸入量=1mg/m3×8小时/天×5天/周÷(24小时/天×7天/周)=0.238mg/m3,日吸入剂量=0.238mg/m3×28.8m3/day=6.8mg/day,物种间外推的UF1为1,职业人群外推普通人群(种内)的UF2为2,UF3和UF4为1,暴露途径由吸入外推至口服的UF5为1。PDE=6.8mg/day÷2=3.4mg/day(吸入/口服)。
▪ ProvisionalPeer-ReviewedToxicityValues(临时对等审核毒性值)中,铁的口服亚慢性慢性参考剂量为0.7mg/kg/day,PDE按50kg计算,即35mg/day(口服)。
▪ ProvisionalPeer-ReviewedToxicityValues(临时对等审核毒性值)中,钆的口服亚慢性慢性参考剂量为0.04mg/kg/day,PDE按50kg计算,即2mg/day(口服)。
▪ ProvisionalPeer-ReviewedToxicityValues(临时对等审核毒性值)中,镥的口服亚慢性慢性参考剂量为0.4mg/kg/day,PDE按50kg计算,即20mg/day(口服)。
▪ ECHA通过口服途径的毒性通过食品科学委员会(SCF)确定的成年人的上摄入水平(UL)来解决,UL=250mg/day,相当于镁的3.6mg/kgbw/day(按体重70kg计算)(通过从250mgMg/day的NOAEL进行路径间外推来获得系统性影响的DNEL)(口服,250mg/day,3.6mg/kg/day)。
铈(Cerium)CAS7440-45-1
▪ ECHA重复剂量口服毒性—NOEL(亚急性,2周,SD大鼠):150mg/kgbw/day,PDE=150mg/kg/day×50kg/(5×10×10×1×1)=15mg/day;
▪ ECHA重复剂量毒性吸入-NOAEC(亚慢性,90天,SD大鼠,6小时/天,5天/周):5mg/m3
▪ 持续日吸入剂量为:5mg/m3×6/24×5/7=0.89mg/m3,即0.89mg/m3×0.29m3/day/0.33kg=0.78mg/kg/day,计算PDE=0.78mg/kg/day×50kg/(5×10×5×1×1)=0.156mg/day(吸入)。
PART/ 02 未收录元素PDE评估的挑战
上下两篇文章中提到的ICHQ3D(R2)基于毒理学数据和临床暴露风险,将元素分为四类,未收录元素指未被列入上述分类且无附录PDE值的元素,其PDE评估核心挑战在于:
▪ 毒性数据缺失:多数元素缺乏系统的毒理学研究,尤其长期低剂量暴露数据;
▪ 区域性差异:部分元素(如铝)在特定地区(如欧盟)有独立限值,但全球缺乏统一标准;
▪ 评估方法论空白:ICH未提供通用评估框架,需依赖其他科学依据。
微源检测技术部专注药物杂质研究,针对部分ICH-Q3D(R2)中未收录的元素杂质进行的PDE评估结果归纳整理,诚请制药企业科研机构同僚沟通交流,酌情参考。
PART/ 03 微源检测药物杂质研究
在药物研发、生产、储存过程的生命周期中,杂质残留检测是药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微源检测实验室专注药物杂质研究,针对的元素杂质、基因毒性杂质、生物药工艺残留等积累丰富经验,可根据各个法规或药典要求,对样品进行准确分析。检测对象:原料药、辅料、注射剂、药包材及医疗器械等。
可以根据杂质种类结合毒理学数据分析和法规解读,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出具完整的评估及控制分析报告。为制药、医疗领域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杂质研究分析检测服务,从方法开发、方法验证到常规检测的一站式支持,全面支持药品申报及质量管控需求。如您有相关需求欢迎咨询!
来源:小邱的科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