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专访 |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桥旅融合3.0背后的创新与期许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3:25 1

摘要:“这座桥就像我看着长大的小孩一样,希望今后它能够给当地经济腾飞带来助力,还能赋予桥两岸文旅共享发展。”9月27日,云雾在群山之间翻涌,在雄伟的花江峡谷大桥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接受采访,分享了这座世界第一高桥背后的故事。

“这座桥就像我看着长大的小孩一样,希望今后它能够给当地经济腾飞带来助力,还能赋予桥两岸文旅共享发展。”9月27日,云雾在群山之间翻涌,在雄伟的花江峡谷大桥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接受采访,分享了这座世界第一高桥背后的故事。

许湘华接受采访。

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主跨径达1420米,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是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其高度超越北盘江大桥,被誉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这座桥的建设历程充满挑战,却也蕴含着诸多创新与巧思。

在设计阶段,团队便有着长远的考量。“服务区的建设与修桥所需石料开采相结合,运石料的便道如今成为旅游道路,从服务区可直接通向桥头,解决了旅游交通问题。”许湘华回忆。

以“桥遇三叠纪,云渡花江水”为主题的云渡服务区,集餐饮、购物、娱乐、体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花江峡谷旅游的“第一站”。而云渡服务区名字的灵感,则来源于许湘华在桥位考察时看到云雾翻涌,他还即兴咏诗“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待识峡谷路,犹当依远树。氤氲为何开,飘飖暖风度。还因三里外,一桥将飞渡。”

在色彩选择上,团队也颇费心思。“桥的颜色我们开始做了20多种方案,经过网上投票,各方研究,最终定下了如今极具辨识度的‘千里江山蓝’。”许湘华说。

云雾缭绕的花江峡谷大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允凤 摄

作为一座兼具交通与旅游功能的大桥,花江峡谷大桥还开创了桥旅融合新模式。谈及这一定位,许湘华梳理了桥旅融合的迭代脉络,“2009年通车的坝陵河大桥是桥旅融合1.0典范,桥建成后才补做旅游规划,游客需下高速绕十几公里到桥下公园,再乘引桥的电梯上桥;平塘大桥是桥旅融合2.0标杆,虽有332米世界第一高桥塔、裙摆桥型和民族风蓝色外观,却因无横梁结构,游客只能远观打卡。”

而花江峡谷大桥作为桥旅融合3.0新范式,核心亮点在于“设计之初全考量”。从图纸绘制阶段,团队就将旅游体验与安全防护融入其中,真正实现了“可看可玩”。“未来基础设施完善后,桥旅融合4.0、5.0版或许会向数智化、元宇宙方向发展。”许湘华表示。

花江峡谷大桥不仅是交通工程的壮举,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许湘华表示,希望大桥运营良好,成为持续火爆的大IP,吸引全世界友人前来旅游和技术交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