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季到来,气温逐渐转凉,对于蛋鸡养殖户来说,却意味着新一轮挑战的开始。每年此时,鸡场最怕的便是呼吸道疾病多发,特别是传染性鼻炎和禽流感,为何这些疾病总在秋季“找上门”?今天我们就从四个维度深度解析这一问题。
秋季到来,气温逐渐转凉,对于蛋鸡养殖户来说,却意味着新一轮挑战的开始。每年此时,鸡场最怕的便是呼吸道疾病多发,特别是传染性鼻炎和禽流感,为何这些疾病总在秋季“找上门”?今天我们就从四个维度深度解析这一问题。
夏季消耗的“后遗症”:鸡群体质透支难恢复
刚刚过去的夏季,对蛋鸡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持续的高温高湿环境让鸡群长期处于热应激状态,它们不得不通过加快呼吸来散热,体内血液重新分配,这一过程持续消耗着大量能量与营养素。
更棘手的是,夏季鸡群采食量普遍下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产蛋性能和体重均受到影响,部分鸡只甚至出现“体亏”现象。虽然入秋后气温有所回落,但鸡群体质的恢复却需要时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此时鸡群整体抵抗力处于较低水平,就像人病后初愈,一旦遭遇天气骤变或病原侵袭,极易诱发鼻炎和流感。
免疫系统“掉线”:抗体保护力不足
热应激不仅消耗鸡群的体力,更会直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研究表明,持续高温会导致蛋鸡免疫器官活性降低,抗体合成减少,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下降。
加上夏季采食量减少,维生素、氨基酸等与免疫密切相关的营养素摄入不足,进一步削弱了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水平。
进入秋季,野外毒株活跃度上升,如果鸡群自身抗体水平不足,无法形成有效保护屏障,病原体便会乘虚而入,造成感染。
候鸟迁徙:不可忽视的外源病毒“快递员”
秋季是候鸟迁徙的高峰期,这些鸟类可能作为禽流感病毒的自然携带者和传播者,对养殖场生物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如果场区隔离措施不严、消毒管理不到位,或周边水源、环境被污染,病毒可通过人员、物资、空气、水源等多种途径传入鸡群。一旦引入高致病性毒株,不仅会引发流感疫情,还可能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加剧病情复杂程度。
环境管理难度升级:通风成技术活
秋季昼夜温差明显增大,对鸡舍通风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风过大可能导致夜间温度骤降,引起冷应激;通风不足则会使有害气体积聚、湿度上升,刺激呼吸道黏膜。
不同时段通风策略若切换不当,容易造成温度起伏与风速突变,进一步降低鸡群局部免疫力,为条件致病菌(如副鸡禽杆菌)及病毒的入侵创造有利条件。
综合防控:四管齐下,防患于未然
面对秋季蛋鸡鼻炎和流感的高发态势,养殖户需要采取综合防控策略:
1、体质恢复是关键:秋季应及时调整日粮配方,增加维生素、氨基酸等免疫营养素的供给,帮助鸡群尽快恢复体质。
2、免疫程序要优化:根据抗体监测结果,科学调整免疫程序,确保鸡群在病原高发季节前建立足够的免疫保护。
3、生物安全不放松:加强场区隔离和消毒措施,严防外来病原传入,特别是注意候鸟迁徙路径和周边水源管理。
4、环境管理精细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通风模式,保持舍内温度、湿度稳定,避免环境应激。
秋季蛋鸡养殖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和科学,只有从多个环节入手,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降低疾病发生风险,保障鸡群健康与生产稳定。
文章来源:”家禽群英荟“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姗妹子说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