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也带不动?红果的微综艺梦遭遇尴尬,问题出在哪儿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04:00 1

摘要:最近刷手机的时候,可能有人注意到了红果平台新上了一档叫《爆发吧,短剧》的微综艺。常驻的是大家熟悉的杨迪和刘维,请来的也是短剧圈里挺有热度的演员,像听花岛的曾辉、韩雨彤、李柯以这些人。节目形式是竖屏的,一集就一两分钟,首期一下子放了49集出来。

最近刷手机的时候,可能有人注意到了红果平台新上了一档叫《爆发吧,短剧》的微综艺。常驻的是大家熟悉的杨迪和刘维,请来的也是短剧圈里挺有热度的演员,像听花岛的曾辉、韩雨彤、李柯以这些人。节目形式是竖屏的,一集就一两分钟,首期一下子放了49集出来。

但播出后的效果,看起来不太理想。除了第一期热度还能看,后面几期数据掉得比较明显。收藏数更是从首期的二十多万一路跌到第三期的不足九千。这情况就有点让人纳闷了,明明请来了能带动流量的明星和短剧演员,怎么还是不太灵呢?

一、节目内容有点“平”,光靠明星脸留不住人

说实话,很多观众点进去,可能就是冲着自己喜欢的短剧演员或者杨迪去的。但看下来发现,节目内容本身有点“平”。无非就是自我介绍、玩玩游戏、聊聊天,感觉和以前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宣传剧集的棚内综艺差不多,没什么新意。

有网友直接评论说:“整体内容太平了,如果不是为了看某个演员,应该不会感兴趣。”这话点到了关键。微综艺要是本身不好看,光指望明星和粉丝的热情,那热度肯定撑不了多久。尤其是改成竖屏之后,每次画面里只能看到一个人,对话和流程显得更拖沓,反而让习惯了快节奏短视频的观众觉得有点着急。

红果平台可能想着,既然微短剧那么火,顺着做个微综艺应该也行。但问题在于,短剧是靠强情节和快节奏抓住人的,而《爆发吧,短剧》这节目看起来还没摸到微综艺的门道,制作上还是老思路,只是把时长剪短了,内容并没有针对手机竖屏和观众碎片化时间的特点去做专门设计。

二、微综艺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才合适?

其实不光是红果,长视频平台之前也尝试过把综艺做短,比如《毛雪汪》那种半小时左右的,口碑就不错。但要把时长压缩到五分钟以内,变成真正的“微综艺”,该怎么弄,大家好像都还在摸索。

核心问题在于,得想明白观众为啥要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停下来看你的微综艺。红果后来也试了别的路子,比如做了户外旅行类的《出发吧短剧》,还有文化知识类的《我上皇榜了》,甚至和山西卫视、河南大象新闻这些传统电视台合作,想借点经验。

但效果好像都一般。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大家还没搞清楚微综艺不可替代的地方到底在哪儿。现在这种尝试,更像是一种“既然有微短剧,那配套做个微综艺也挺合理”的想法在推动,而不是因为市场真的强烈需要这种东西。

三、微综艺的将来,会不会其实就是另一种短视频?

咱们换个角度想想,现在大家平时刷到的那些一两分钟的视频,比如有趣的生活片段、明星采访的精彩瞬间、或者知识科普的小干货,它们是不是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微综艺想做的事?只不过没打着“微综艺”这个名号而已。

如果说微综艺只是把长综艺压缩一下,换到竖屏播放,那它很可能竞争不过那些天生就为短视频平台而生的内容。因为那些内容更懂怎么在几秒钟内抓住眼球,更符合人们碎片化的观看习惯。

所以红果现在面临的尴尬,也是整个行业在思考的问题:微综艺到底是一种独立的新内容,还是说它本质上就是某种主题更明确、制作更精良的短视频系列?如果答案是后者,那制作思路可能就得完全变一变了,不能照着长综艺的老路子来,而得真正从短视频用户的习惯出发去创作。

现在看来,微综艺这个梦确实做得有点吃力。光靠明星和短剧流量带路,恐怕远远不够。关键还是得拿出真正让观众觉得“有意思”、“值得花时间”的内容出来。这条路能不能走通,咱们还得再观察观察。

来源:综艺鹅苗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