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科技港美双上市,激光雷达出货全球第一,L4市占率超六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11:32 1

摘要:2025年9月16日,禾赛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02525”,成为全球激光雷达行业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企业。

2025年9月16日,禾赛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02525”,成为全球激光雷达行业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企业。

上市首日,股价开盘两分钟内涨幅突破10%,市值一度超过350亿港元。

而就在上市前一天,禾赛宣布与美国一家头部Robotaxi公司签订超过4000万美元的激光雷达订单,为此次上市添了一把火。

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应背后,是禾赛科技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4410万元的亮眼业绩,这也是公司继2024年后再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成立于2014年的禾赛,如何从一家初创公司成长为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第一的企业?

在特斯拉引领的纯视觉技术路线冲击下,激光雷达的未来又在哪里?

禾赛科技此次回港IPO,创下了近四年来中概股回港最大IPO规模的纪录,募资约41.6亿港元。

根据招股书显示,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研发与产能扩张:约50%用于研发投资;约35%用于生产能力投资;其余用于业务发展和运营资金。

对于禾赛来说,双重上市带来的是多重战略优势。

香港资本平台的建立,为其深化与亚太地区车企的合作提供了便利。

这一布局不仅增强了供应链韧性,也为公司吸引亚太长期资本奠定了坚实基础。

禾赛科技的业绩增长堪称行业爆发的一个缩影。

2025年上半年,公司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54.79万台,同比增长276.2%,这一数字已超过2024年全年。

与此同时,禾赛的产品平均单价从2022年Q2的35869元/台大幅下降到2024年Q3的4023元/台,下降幅度接近90%。

成本大幅降低的背后是技术突破。

禾赛通过自研芯片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其第四代ASIC芯片平台将激光雷达BOM成本降低40%,成功将高性能激光雷达带入“千元机时代”。

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两条技术路线的竞争日益明朗:一是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多传感器融合路线,二是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路线

2025年,这一竞争格局出现了显著变化。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明确表示,小鹏将全面转向纯视觉方案,甚至连改款SUV G7也去掉了激光雷达。

同样地,比亚迪的部分车型,例如10万级的海豚智驾版、海豹EV智驾版,也放弃了LiDAR,搭载“天神之眼C”纯视觉方案。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成本考量所致。

即便禾赛等国产厂商已经把激光雷达成本大幅降低。

2025年部分国产激光雷达已降至500美元以内,但在激烈竞争下,车企仍追求极致的成本控制。

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对安全要求的不同。

禾赛科技CFO樊鹏点出了关键:

“L2级辅助驾驶和L3级自动驾驶对安全的要求存在本质差异。L2级仍以驾驶员为责任主体,而L3级允许特定场景下完全交由车辆控制,因此必须具备更高阶的感知和安全冗余。”

在L2级阶段,没有激光雷达也能实现,但有它会表现更优;而在L3阶段,没有激光雷达的方案则可能是不合格的。

责任主体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技术路径的选择。

对特斯拉这类乘用车而言,其自动驾驶技术更准确的表述是“辅助驾驶”,人类司机需时刻监督并可在必要时接管。

而L4级的Robotaxi,一旦发生事故,责任主体完全落在运营方。

尽管在乘用车市场面临纯视觉路线的冲击,但在L4级自动驾驶领域,激光雷达的地位依然稳固

Waymo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采用了堪称行业最为复杂的感知架构:5颗激光雷达、8个高分辨率摄像头以及最新的4D毫米波雷达阵列。

这种“过度工程化”的设计理念背后,是对L4级系统“零容错”要求的深刻理解。

监管要求也强化了激光雷达在L4级系统中的地位。

美国NHTSA在2025年发布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评估指南》中,明确要求L4级系统必须具备“在任何单一关键传感器失效情况下仍能维持安全运行”的能力。

这实质上确立了激光雷达在L4级系统中的“准刚性”地位。

禾赛在L4级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场的全球市场份额高达61%,连续第四年蝉联全球第一,成为多家顶尖自动驾驶企业的首选核心传感器供应商。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全球前十大Robotaxi公司中,有九家选择禾赛科技作为主激光雷达供应商。

除了Robotaxi市场,禾赛正在积极布局激光雷达技术具备天然优势的封闭及半封闭应用场景。

2025年以来,其在工业自动化、智能物流、港口运营等B端市场的布局显著加速。

全球AGV/AMR市场规模已达到68亿美元,其中约60%的高端产品采用激光雷达作为主导感知方案。

这些领域对可靠性的要求远高于成本考量,激光雷达的主动探测特性使其能够在粉尘、水雾、强光照射等极端条件下保持稳定性能。

高盛集团发布研报预测,至2030年海外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将达300万台,相当于中国市场2025年的规模。

该机构首次给予禾赛港股“买入”评级,目标价281港元。

与此同时,中国自动驾驶出行市场潜力巨大,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跃升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十年增长超过750倍。

不过,禾赛也面临诸多挑战。

从外部竞争来看,尽管禾赛科技以33.0%的市占率位居国内市场第一,但与第二名华为科技的差距仅为2.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客户集中度问题也需警惕。

招股书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禾赛科技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68.3%。

这意味着公司的业绩表现与关键客户的经营状况深度绑定。

元戎启行CEO周光认为,短期内激光雷达在通用障碍物识别方面仍具不可替代性;

长期来看,随着大模型能力持续提升,原需激光雷达的任务有望逐步被视觉方案替代。

随着L3级自动驾驶政策的逐步放开,激光雷达在高端车型和特定场景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禾赛科技已获得来自24家主机厂超120个车型的量产定点,其新一代ETX雷达已获得国际车企定点,2026年量产后将直接受益于L3级渗透率提升。

未来十年,全球至少需要100亿个机器人,每个机器人都需要感知环境。

激光雷达可能不再只是“车轮上的奢侈品”,而将成为“机器世界的通用眼睛”。

这场关于感知技术的竞争,远未到终局。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