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古寨入选省级微短剧拍摄基地,二七区打造“竖店”产业新高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3:03 1

摘要:近日,河南省广播电视局公布2025年全省微短剧拍摄取景地名单,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景区的“长安古寨影视短剧拍摄基地”成功入选。这一认定不仅是对其场景资源的认可,更折射出二七区在微短剧产业布局上的系统发力——从场景建设、政策扶持到纠纷调解、生态融合,一条具有“二七

近日,河南省广播电视局公布2025年全省微短剧拍摄取景地名单,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景区的“长安古寨影视短剧拍摄基地”成功入选。这一认定不仅是对其场景资源的认可,更折射出二七区在微短剧产业布局上的系统发力——从场景建设、政策扶持到纠纷调解、生态融合,一条具有“二七特色”的微短剧发展路径正清晰展开。

古寨变身“没有天花板的短剧片场”

青石铺路、院墙斑驳,寨门巍然,长安古寨保留了明清至民国的建筑肌理,成为微短剧导演眼中“一步一景”的天然摄影棚。

长安古寨影视短剧拍摄基地位于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景区内,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基地内以明清至民国的院落、商铺、街道等场景为主,兼顾70—90年代场景。每天可同时容纳10—15个剧组拍摄。

“这里既有古寨的厚重感,也有市井的生活气,非常适合剧情紧凑、场景多样的微短剧创作。”长安古寨影视短剧拍摄基地负责人张超表示,基地自今年7月启用以来,已接待剧组近50余个,成为《昭昭引蛊》《我的爸爸是齐天大圣》等爆款短剧的取景地。

除了古寨,二七区还通过系统整合,今年8月揭牌成立了西港短剧影视城,揭牌现场签约了250余部短剧拍摄计划,助力区域微短剧产业发展。

据了解,樱桃沟街道西港短剧影视城目前共有7家场馆,已投入使用的场馆包括亚新、融侨、五方,这些场馆内部已被改造为医院、别墅、公司、草坪、酒店等多种场景,完美契合现代剧短剧剧组的取景需求。目前,该影视城每日最大可容纳20家剧组同时进行拍摄。

如今,二七区已构建了“全域场景”资源优势,形成“古风+现代”互补的资源矩阵,成了剧组口中“没有天花板的片场”,覆盖多元题材的“场景资源库”。

政策叠加服务 打造产业“暖环境”

微短剧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二七区在政策引导、服务机制和人才培育上的持续加码。

今年6月,二七区在全市率先举办微短剧产业发展推介会,发布八大优势资源清单,揭牌西岗拍摄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两大基地,并与多家企业、平台、高校集中签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实现从剧本孵化到人才输送再到播出推广,全链条资源都能在区内对接。

“区里不仅有政策奖励,还有‘剧管家’专班服务,从场地对接、备案审核到纠纷调解,全程护航。”乐不可吱文化传媒董事长张德忍坦言,正是这种“保姆式”服务让企业愿意扎根二七。

为解决剧组拍摄中常见的场地、劳务、版权等纠纷,9月,二七区成立全市首家短剧行业人民调解中心,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为产业健康发展构筑法治屏障。

在人才方面,二七区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开展群演、剪辑、AIGC等技能培训,为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助力本土人才从“业余”走向“专业”实现长远发展。

“微短剧+文旅”带动乡村共富

“昨天当群演赚了100 多元,家里的院子租给剧组搭景,每月还有收入。” 樱桃沟街道的村民王大姐的账本,藏着产业发展的民生温度。在二七区,微短剧不仅拍出了好故事,剧组拍摄催生的“经济涟漪”,更拍出了乡村振兴的“实景图”。

这种“产业反哺民生”的模式正在不断升级。在樱桃沟片区,村民通过开放院落、参与群演、提供餐饮住宿等方式,融入微短剧产业链,实现“副业增收”。

“一个剧组来了,盒饭、水电、场地租赁都能带来收入,村民积极性很高。”樱桃沟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二七区积极推动“微短剧+新文旅”融合,将辖区内的乡村资源纳入拍摄场景库,打造“拍摄—体验—消费—传播”闭环,形成文化输出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格局。

“剧组需要真实的生活场景,村民需要增收渠道,微短剧恰好成为连接双方的纽带。”五方科技馆场地负责人崔利倩表示。

从一座古寨的影视化改造,到一个城区的产业生态构建,二七区正以“小场景”撬动“大产业”,在微短剧赛道上跑出加速度。随着省级取景地的认定、政策服务的持续优化、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二七区不仅成为郑州“竖店”版图中的核心引擎,也正在书写着二七区产业蝶变升级的“进阶密码”。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