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统筹推进南阳食用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岗站间技术协作与经验共享,破解产业发展关键瓶颈,9月24日,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河北农业大学刘宏权教授、宁波大学葛体达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杨涛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张泽燕副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到南阳,共同开展
为统筹推进南阳食用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岗站间技术协作与经验共享,破解产业发展关键瓶颈,9月24日,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河北农业大学刘宏权教授、宁波大学葛体达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杨涛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张泽燕副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到南阳,共同开展南阳食用豆栽培技术专题研讨,为当地食用豆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研讨活动以“实地考察+专题研讨”的形式展开。首先由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南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朱旭带领全体参会人员深入试验基地,实地考察绿豆生长现状,详细讲解当地食用豆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让专家们直观了解当地产业发展基础与生产现状。在随后的研讨会上朱旭进一步系统介绍了南阳食用豆产业发展历程,指出当前南阳食用豆种植结构呈现鲜明特色,其中豌豆因经济价值突出,已成为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食用豆种类,蚕豆、绿豆的种植规模次之,同时“产量突破难、效益提升缓”的双重瓶颈日益凸显,亟须新技术、新方法破解发展困境。
针对产业痛点,葛体达团队成员刘亚林博士作了《基于健康土壤培育的豌豆提质增效技术与模式初探》的专题报告。报告以土壤健康调控为核心,依托团队已取得的技术成果,通过数据与案例结合,系统阐述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对促进豌豆增产的关键作用,清晰呈现了技术应用的实践价值。同时对下一步“通过土壤健康管理与精准栽培技术集成,实现豌豆产量突破”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南阳豌豆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路径。
研讨会最后阶段,与会专家围绕南阳豌豆、绿豆等主栽品种的提质增效技术展开激烈讨论。专家们结合不同地块的土壤条件、多样的种植模式以及各类食用豆的生长特性,从播种选种、关键生育期管理到采收贮藏等环节,逐一分析关键技术节点,提出了兼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技术意见和建议。经过深入交流与探讨,最终就“综合栽培措施优化”“土壤-作物协同管理”等核心议题达成多项共识,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为南阳食用豆产业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
此次岗站协作研讨活动,不仅有效搭建了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内的交流合作桥梁,强化了岗站间的技术联动与经验互鉴,更精准聚焦南阳食用豆产业发展需求,为当地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食用豆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南阳食用豆产业迈向提质增效新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