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着手机定位飘来飘去,谁都能感受到人们跑得比高铁还勤快。要问这四年哪座城“蹿红”哪座城“掉粉”,咱就得翻翻常住人口这本账。今天就八卦这场“全国抢人联赛”,赢家是谁、谁又被“清空购物车”。
看着手机定位飘来飘去,谁都能感受到人们跑得比高铁还勤快。要问这四年哪座城“蹿红”哪座城“掉粉”,咱就得翻翻常住人口这本账。今天就八卦这场“全国抢人联赛”,赢家是谁、谁又被“清空购物车”。
2024年末的深秋,武汉街头的热干面摊位排队排到拐角,摊主眉开眼笑:这阵子人是真多。别忘了2020年春天,江城还因为那场“大考”出现短暂“人去楼空”,人口数据掉了一块。四年过去,那些被疫情暂时“晾”在外的老乡一股脑又回来,外加新来的大学生、码农、主播,算总账,官方数字说“涨”了一百四十多万。要把那段回流的“失而复得”扣掉,约摸也有四五十万的真金白银。就是说,武汉把热干面又牢牢端在全中国“增量盆”顶端。
往东南走,西湖边的游船划出一道道水纹,杭州的常住人口悄悄加了近七十万。别看数字排第二,实际战果大概率反超。新楼盘开盘像春笋,买房大军彻夜搭帐篷,足见这城的“磁力”。有人打趣:杭州像装了“人形吸尘器”,把长三角的年轻人嗖嗖往里卷。
合肥、“爽爽贵阳”、星城长沙、以及“天府通”成都也不甘示弱,都把统计局的表格往上顶了半百万。合肥靠“芯片+新能源”把产业链做成豪华自助餐;贵阳则甩出“大数据”招牌;长沙有夜宵有“网红”;成都凭一句“来了就不想走”就能圈粉。四座城各显神通,结果都在排行榜前排打卡。
一线老大哥们日子也有分化。深圳那边,高楼间闪烁的霓虹没断过,四年增了四十多万,干净利落地在超大城市里领跑。广州也收了三十万的“积分”。可轮到京沪,政策“控盘”,数据倒着走: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小幅下滑,却挡不住小学生、幼儿园的报名表被塞满,说明嘴上“限流”,心里真热闹。
若把目光移向地级市,小伙伴里蹿上榜单的只有温州、苏州、嘉兴、佛山、金华、绍兴、芜湖。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点:民营老板多到能组足球联赛,厂房冒烟的位置正好在长三角或大湾区。钱在那儿流,人自然也扎堆。
换个角度看增幅率,海南像开了倍速,岛内多座小城同时冲线:三亚、儋州、海口、东方、陵水齐刷刷冒头。别忘了2020年海岛旅游业被按下暂停键,不少打工人先回老家避风头。一旦口罩摘了、免税店管够,原班人马又回笼,还带来亲朋好友,比例涨得飞快。
说起少数民族聚居区,新疆克州、青海果洛也在增幅榜抢镜。大西北的山川草原忽然多了不少年轻面孔,牧民骑摩托拉着牛羊溜达,身后跟着直播的无人机,一景一画全是新流量。
荣誉榜热闹,冷门榜也得翻翻。河南两位兄弟——周口、驻马店——在人口减少数量上包揽冠亚军。大票年轻人提着行李去了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把老家的火车站“挤爆”。除这俩外,绥化、昭通、菏泽、毕节、永州、邵阳、南阳、邢台、信阳、邯郸、衡阳也被“清仓甩卖”了二十万上下。日常能看到候车大厅里拖行李箱的大哥大姐,列车出站就往沿海跑。
若按降幅比例算,神农架林区排头名。别管风景多美,年轻人看完猕猴后依然要下山打工;数据层面,该区缩水幅度吓人。接着是通化、四平、抚顺、辽源、绥化、伊春,一串地名像东北“拔凉榜”,冬天冷,人口流走更冷。大兴安岭干脆不公布最新数字,用前几年滑轨往下推估,也快与神农架肩并肩。
湖北这边除了武汉一枝独秀,一些省直管县级小地方也在“降温”。省会热闹,周边萎缩,这种“虹吸效应”统计表上清清楚楚。
再把镜头拉到“权力型城市”——四个直辖、市里级别不低的五位计划单列外加二十七省会——合计三十六座。里头大部分仍在涨,只有少数逆走。北京、上海表面“减量”,背后是政策说了算;天津、重庆的数字也往下掉;哈尔滨干脆封口不公布,估计也是负数。
别以为数据发布就完事,背后还藏着“信息隐藏局”:黑龙江、吉林若干地市只肯晒户籍人口,对常住人口闭口不谈;真把数字贴墙上,怕是太扎心。
纵观四年“迁徙地图”:
1. 中部强省会顶着光环吸,武汉挤成“热干面海”。
2. 长三角新贵杭州狂拉人气,合肥苏州嘉兴佛山跟进。
3. 海南凭自贸港把小城打造成“网红岛链”。
4. 东北、豫西南、云贵川部分山区掉队,火车站候车室成“永远在路上”。
人往高处走,数据本身没情绪,却能让城市间的暗战一目了然。有人笑着数增量,有人叹着看跌幅。也许几年后榜单又要洗牌,今天的冠军未必长盛,今天的冷门或许惊喜逆袭。
热干面、椰子鸡、龙虾、串串,谁手里端着最香的那碗,人就往哪儿靠,常住人口的灯珠也就往哪儿闪。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