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邯郸地区化肥厂是个拥有两千多万元固定资产,年产合成氨1万多吨的中型企业。这个厂建厂21年来,仅有11个年头盈利。1986年,仅盈利45000元。为改变这种不景气的状况,今年初,邯郸地区行署决定把地区化肥厂作为试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厂内厂外,干部、职工、农民
一条消息的背后
1987年1月24日,河北电台早7点《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了我采写的一条新闻:
内容提要:邯郸地区化肥厂今年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承包经营制,最近公开向社会招标。
本台消息:邯郸地区化肥厂是个拥有两千多万元固定资产,年产合成氨1万多吨的中型企业。这个厂建厂21年来,仅有11个年头盈利。1986年,仅盈利45000元。为改变这种不景气的状况,今年初,邯郸地区行署决定把地区化肥厂作为试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厂内厂外,干部、职工、农民都可以投标承包,在较大范围内选拔最佳承包者。消息传开,在全区化肥行业引起轰动。从元月7日到14日,就有包括本厂两个承包组在内的五个化肥企业的管理干部和个人投标承包。投标承包的年利润指标最低的160万元,最高的280万元,邯郸地区行署及时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和职能部门对投标者的经营目标和治厂方案做了答辩、评议、筛选和民主测验。最后,地区化肥厂26岁的设备副科长王俊义为首席代表的7人承包组中标。王俊义是1982年从河北化工学院毕业的大学生。1月24日,邯郸地区行署招聘王俊义为化肥厂厂长,地区化学工业公司和他正式签订了承包合同。行署专员郭洪岐对年轻人勇挑改革重担的精神给予高度赞扬。(全文完)
邯郸地区化肥厂是邯郸地区推行企业竞争承包的第一家企业。这条消息在全省引起不小的反响。
过去家属不在邯郸的地区领导干部都在地委、行署机关大食堂吃饭。1987年1月22日,农历春节前,这天吃晚饭的时候,行署专员郭洪歧见了我,他说:“金海啊,明天地区化肥厂搞承包签字,你叫上老宋,跟我一块儿去看看吧!”
老宋是宋海林,他是河北电视台驻邯郸的记者,我们在一块儿办公。地区化肥厂在涉县,离邯郸市区100多公里。第二天一早,我和老宋坐上郭专员的车,一块儿往涉县赶去。路上,郭洪歧说:“化肥厂建厂21年,多数年头亏损,少数年头盈利,说盈利了,也不多,86年才盈了45000元。行署决定化肥厂面向社会承包,干部、职工、农民,都可竞争承包,这次承包化肥厂的,是本厂的一个26岁的大学生。我今天去化肥厂,就是给这个年轻人发聘书,签订承包合同。”
这天上午,在化肥厂礼堂开会、签字。承包厂长王俊义就是涉县人,他是河北化工学院毕业的,在化肥厂工作4年了。地区化肥厂是地区的直属企业,县级单位。中午吃饭的时候,郭洪歧对王俊义说他:“俊义啊,好好干吧,你现在和武永昌(时任涉县县委书记)一个级别,平起平坐了!”
邯郸地区化肥厂是全区改革的试点。此后,我多次到化肥厂去,和王俊义等其他干部也熟悉了,也更多地了解到承包改革幕后的故事。
邯郸地区化肥地处太行深处,清漳河畔,有职工上千人,曾经是特殊年代建设的小三线企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严峻,全国划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不少企业建在大山。小三线是三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县曾是抗战时期的革命圣地,把化肥厂建在涉县,如果有战争,化肥厂即可转产炸药。然而,20年过去了,战争没有打起来,厂子却多年亏损。1986年初,地区经委给该厂下达了年实现利润12万元的指标,该厂领导不愿接受,郭洪岐与行署的同志商量后,决定对该厂实行招标承包。
消息登在报纸上,有识之士接踵而来,先后有五个承包组递交承包方案。经过角逐,三个败下阵去,剩下两个在争战。这两个承包组都出自本厂,一班是“在朝派”的原班人马,首席代表是厂长兼党委书记。另一班是“在野党”,首席代表是刚提拔不久的设备科副科长,26岁的大学生王俊义。两班人马争夺激烈,各不相让。老厂长的标底是当年实现利润从100万提高到180万,王俊义是从200万提高到280万。由行署组成的考评组经过考评,考评组倾向由李治承包。
支持王俊义的是一帮血气方刚的青年。从竞争承包的开始,几个年轻人帮着王俊义运筹谋划。虽然让谁承包还没有形成最后的意见,但是,当这几个年轻人知道考评组的倾向性意见以后,心里都觉着不服气。这天夜里,王俊义乘着茫茫夜色,去了200里以外的邯郸地区行署。
当年的地委、行署机关在一个大院办公,机关设有门岗,但上班时间人来人往,门岗也不登记,王俊义是个干净利索的小伙子,不用和门岗打招呼,就径直来到了专员郭洪岐的办公室。郭洪岐的办公室兼着卧室,实际上也叫宿办室。郭洪岐吃过早饭,正在伏案批阅文件,这时,不速之客王俊义开门见山,口气似乎还带着几分火药味:
“谁是郭专员?”
“我就是。有什么事?”
“我叫王俊义,地区化肥厂一个承包组的首席代表。我专程赶来就想问当官的一句话。”
“好啊,我正想听听你的意见。”郭洪岐竭力缓和着紧张的气氛,并给青年人倒了一杯热茶递给他。
“你搞的招标承包是真的,还是哄着人玩的?”质向的口气夹带着不满。
“当然是真的。”郭洪岐严肃恳切地说。
“既然是真的,你们为什么又内定原班人马承包?”
郭洪岐有些不解:“谁定的叫原班人马承包?”
“你去问你派去的工作组。”
“好吧,不过,我可以告诉你,行署根本没有内定让谁承包。我们不带任何框框,主要看方案,看指标。谁的指标先进,谁的方案可行,谁的素质好,就让谁来承包,这一点请你放心,我郭洪岐绝不会叶公好龙。”
听了郭洪岐的话,王俊义为他鞠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躬:“冲专员这句话,我王俊义信了,咱们化肥厂见。”说完郭洪岐立即召开专员紧急办公会,统一了思想,而后驱车急驶化肥厂。
“听说你们倾向让原班人马承包,有没有这回事?”郭洪岐一下车便问工作组组长。
“有这个意思。”工作组组长回答说。
“什么理由?”
“原班是老干部,有经验,有威信,他们的方案也比较可行。”
“我听说有一句阿拉伯的谚语是:‘假如胡子长就顶用的话,那么山羊就可当酋长了’。”
还用解释吗,工作组组长听出了专员话中的倾向性,就进一步陈述道:“王俊义这个组年轻,有活力,创新精神强,但他们毕竟太年轻,指标也打得太足,弄不好会出乱子。”
“出什么乱子?无非是一声爆炸,一场大火!这是简而言之。我看问题没有这么严重。甘罗十二为上卿,王俊义二十六岁比甘罗大多了。280万完不成,200万总有把握吧,这样也比原班的指标高出20万。”“那就照专员的意见办,让王俊义承包好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招标承包就是通过竞争来选优劣汰,咱们谁说了也不算,让全厂工人来决定。”
化肥厂礼堂,全体干部职工到会,人们神色各异,但可以看出即将行使真正神圣权力的骄傲。郭洪岐坐在主席台上,数百双眼睛盯着他。
两位竞争对手,各自发表施政演说,他们都企图争取群众,夺取胜利,演讲完毕,工人用掌声邀请专员亮相表态。郭洪岐站起来,以极平常的姿势,极平常的语调说:“同志们,工人是我们工厂的主人,这次咱们就是通过民主,从两个竞争者中选出一位厂长。你认为谁能把厂治好,跟着谁能吃馒头而不喝稀粥,你就选谁。根据你们的选择,明天行署正式任命。”工人没有把胡子长短作为选厂长的标准,结果是年轻的王俊义被工人选为厂长。
化肥厂的单一产品是碳酸氢铵,为邯郸地区的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企改革中也创造了一段辉煌。王俊义承包企业后,搞了不少企业内部改革,效益提升不少。几年以后,由于产品、市场等因素,企业经营也遇到了困难,王俊义降调到东风制药厂(厂在涉县的地区企业)担任科级干部。王俊义和大多涉县人一样,很实在,有一次,我到涉县采访,去看望他。他不让我走,他说,拽面是涉县特色美食,他会做拽面,一定让我吃一碗他做的拽面。后来,王俊义在石家庄承包了一家化工企业,经营得不错。可惜,出了车祸,英年早逝。2006年化肥厂宣布破产,彻底完成了小三线企业的使命。
下图为1987年10 月1日,郭洪岐与王俊义在邯郸地区化肥厂合影。建于太行山深处涉县的邯郸地区化肥厂是郭洪岐任邯郸地区行署专员时推行企业竞争承包的第一个试点,当时年仅25岁的王俊义通过竞争承包了邯郸地区化肥厂,大获成功,曾轰动河北大地,王俊义被社会誉为青年改革家。1994年,王俊义受聘到张家口市赤城县制药厂任厂长,使这个长期停产的企业起死回生。1995 年春天,王俊义因车祸不行遇难,时年仅33岁。
2024年5月13日
来源:邯郸赵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