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一个普通中国家庭,几代人几十年来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一家四代的铁路情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08:40 1

摘要:几十年来,中国铁路发展日新月异,从当初的2.2万公里发展到如今的16万多公里,从无到有的高铁里程达到4.8万公里,实现了“数千公里半日还”的伟大变迁。无数个家庭,在中国铁路的发展进程中,献了祖辈献父辈,献了父辈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

几十年来,中国铁路发展日新月异,从当初的2.2万公里发展到如今的16万多公里,从无到有的高铁里程达到4.8万公里,实现了“数千公里半日还”的伟大变迁。无数个家庭,在中国铁路的发展进程中,献了祖辈献父辈,献了父辈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

下面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几代人,几十年来与铁路的不解之缘。

“我家祖祖辈辈都吃铁路饭”

中秋月下,在乌蒙山高铁站当站长的李苟,十多年来第一次同高铁巡检工区当驻站防护的妻子方芳,回家陪父母吃中秋团圆饭。

吃完夜宵,一家人坐在阳台,方芳将月饼切成小块放入果盘,端到父母身旁的茶几上。刚考入西南交通大学铁道运输专业的孙儿李涛,也借国庆中秋长假赶回来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边赏月,边品尝中秋月饼。

李苟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想起已经离世的爷爷奶奶,心里很不是滋味。离家工作多年,没能好好陪伴几位老人,他歉意地对父母说:“爸妈,不是儿子不孝,是铁路工作的性质,我们实在脱不开身呀!”

“谁叫咱们是铁路世家,吃铁路饭,这也许是命中注定吧!”李罗海对儿子说:“我们家祖祖辈辈吃的是铁路饭,你爷爷和我没有完成的使命,只有交给你们这代年轻人去完成啰!”

李罗海退休多年,同老伴一起帮李苟把儿子涛涛带大。李罗海心里清楚,涛涛的妈妈当驻站防护,长期上夜班,安全要求高,一点都出不得差错。虽然不像当养路工的老一辈那样“面朝道床背朝天,一把道镐捣半天”,但而今的高铁养护实现了全机械化,夜间红外线检测,起、拨、改、捣,精确定位毫厘不差,责任重大。儿子李苟就更不用说了,高铁年代,卫星遥控指挥、科学调度,虽不像李苟爷爷和自己工作的那个年代,样样都原始落后,但技术活要求高,管理起来也更辛苦。

想起过去,李罗海感到阵阵酸楚。那时的列车还是人工扳道,行车信号在夜间需爬上信号机柱点燃煤油灯,司机靠瞭望信号机柱上的色灯信号行走。在没有无线对讲的年代,行调给机车司机下达行车指令,只能通过运转值班员,用传递路圈方式递给司机。运转值班员把路条夹在路圈柄里,列车通过时,高高举起路圈,机车压低速度,司机伸手接住路圈,取下路条执行命令。

李罗海深知,当高铁站站长的儿子,身上的担子一定不轻。那些年亏欠儿子太多,如今他和老伴退休后在家替儿子照顾好家里,也可让儿子和儿媳更安心地工作。

乌蒙山下三代人接力坚守

李罗海的父亲名叫李老含,东北大汉,机灵能干。抗战时期,李老含一路从东北逃荒来到乌蒙山,在乌蒙山铁道运输线当了大半辈子的扳道工,运送抗战物资,支援前线抗击鬼子,协助解放军清匪锄奸,阻击国民党残余,为新中国铁路运输事业添砖加瓦。

1949年后,李老含挑起乌蒙山车站站长的担子,带领职工把车站打造成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职工乐园,连续30年安全行车无事故,成为铁道部、路局、分局和车务段远近闻名的老先进、省劳模。

20世纪60年代末,李老含光荣退休,李罗海子承父业,接了老爹的班,留在乌蒙山小站,成为小站一名扳道员,像老爹那样兢兢业业,扎根乌蒙山小站,一干就是40年。

后来,李罗海的两个儿子也子承父业。大儿子从公安校毕业后,分在铁路公安处禁毒大队当卧底侦查员,表现优异,多次立功。在一次追捕毒枭的任务中,因发生枪战,英勇牺牲;二儿子李苟,当兵回来后接了老爸的班,分在刚开通不久的乌蒙山高铁站,从助理值班员一步步干到站长,带领职工把乌蒙山高铁站打造成队伍过硬、管理一流的园林式“安全优质”站。

隐藏几十年的一段往事

坐在阳台上,李罗海望着满天的星空,眼角挂着一丝晶莹的泪珠。

“爸,你难道有心事?”李苟关切地问道。“儿子,爸爸对不住你。40多年了,有些事该告诉你了。”李罗海慢慢道出隐藏了几十年愧对儿子的那段往事。

几十年前的乌蒙山站是五等小站,坐落在高高的峡谷间,铁路线坎脚下便是那条奔流不息的乌蒙江。这个不起眼的小站,每天要经过30对客货列车,除561/2次旅客慢车在这里停留2分钟上下客外,其余列车在这里只是通过或临时停车会让。

李罗海是站里的扳道员,老实巴交,三十岁出头还打着光棍。老站长牵线搭桥,李罗海娶了山里村姑张二丫为妻。站里还破例分了一间一厨,这才像像样样有了一个家。自从张二丫进了家,小两口日子过得甜蜜蜜,没多久就迎来两个儿子,哥哥叫李强,弟弟叫李苟,小名叫“狗狗”。

李罗海是工作狂,把扳道房当家,把里里外外打理得清清爽爽,把背后那片香蕉林,培育成一片绿色葱茏的撑天大伞,为扳道房遮风挡雨。工作更是严严谨谨,在岗几十年,没有出过丁点儿差错。下班后,跟着老站长开荒种菜,养鸡养鸭,全然忘了屋头还有一个家,家里的大小事,全落在张二丫身上。

一天晚上,乌云密布,狂风呼啸,雷鸣电闪,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当晚接班时,老站长下达命令,反复叮嘱大家坚守岗位,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当班前,李罗海回到家,告诉妻子晚上有暴风雨,要照顾好小孩。临出门,他来到儿子床边,躬下身凑到五岁的狗狗耳边,低声说:“听妈妈的话,早点睡,今晚爸爸不陪你了!”然后贴在狗狗稚嫩的脸蛋上吻了两下,披上雨衣、戴上斗笠,跨出家门朝扳道房走去……

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顷刻间山洪从崖头倾泻而下,夹着滚滚泥石涌向道岔旁的侧沟涵洞,顿时堵塞了洞口,山洪漫过侧沟,涌向路肩,铁道线被淹没在洪水中。见情况不对,李罗海提起信号灯跨出扳道房,正想上前核实,猛然“咚”的一声巨响,一块巨石滚落下来,砸在2号道岔尾部,砸断枕木7根,道床被砸出1米多深、4米多长的一个大窟窿,钢轨严重变形,危及行车安全。李罗海掏出怀表,此时时针指向21点10分,74次客车还有10分钟就将从此通过。

危急关头,李罗海急速转身跑回扳道房,拨通运转防洪电话,报告站长封锁线路,扣停74次客车。紧接着老站长报告行调,紧急派员抢险。工电部门马上组织人马冒雨连夜抢险,疏通涵洞,清除线路上的泥石流,更换伤损钢轨和毁坏的枕木,恢复道床,很快便恢复行车。

次日凌晨2点10分,扳道房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李罗海抓起话筒,耳机里传来熟悉的声音,是妻子在隔壁老站长家打来的电话,说狗狗病了,高烧不退,要李罗海给站长请假去看医生。李罗海说啥也不同意,因为刚刚抢通线路,现场情况依旧复杂,这样的状况怎能请假?他对妻子说,等早上8点钟交班后再带儿子去医院。气得妻子“乓”的一声挂断电话。

孙子写的《祖曾四代铁路人》

此时的李罗海心在滴血,狗狗真要有个三长两短,自己肯定会后悔一辈子,可此时怎能离开岗位?“对不起,狗狗,不是爸不心疼你,是爸脱不开身呀!”李罗海放下话筒,含着泪,自言自语道。

第二天早上,雨过天晴,李罗海接完最后一趟列车,才呼啦啦地朝家里奔去。在此之前,老站长得知狗狗重病的消息,已向上级请求,203次客车临时停车2分钟,安排职工协助张二丫背着狗狗登上客车,赶往重庆的九龙坡铁路医院……

李罗海赶到医院时,狗狗刚从重症监护室出来,躺在手术车上正往病号房推,李罗海凑到忙了一夜还未合眼的妻子跟前说:“对不起哈,没能陪狗狗来,辛苦你了!”妻子告诉他,若不是及时将儿子送到医院,后果不堪设想。

“你儿子患的是急性阑尾炎,再晚来一步,孩子就没救了。”医生对李罗海说:“像你这样当父亲的,太粗心了吧。”李罗海顾不得解释,连连向医生鞠躬致谢。

听完父亲讲的往事,李苟感动得哭了。“爸,你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是我们的骄傲!”李苟说:“有你这句话,当爹的就放心了。”压在李罗海心头几十年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中秋月下,爷孙三代人坐在阳台上,其乐融融。孙子涛涛凑到爷爷身旁,掏出一本金灿灿的《获奖证书》,说:“爷爷,这是我写的《祖曾四代铁路人》,在学校举办的主题演讲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

李罗海看着证书扉页上“特等奖”三个大字,感慨道:“好啊,咱们孙儿有出息了,将来争取做第四代铁路人。”

欢声笑语中,一家人憧憬着未来,沉浸在幸福祥和的喜悦中……

来源:七一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