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的执法者,因为一念之差触碰红线,不仅毁了自己,也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日前,在河南省信阳市检察院办公楼大厅里,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违纪违法案例,讲解员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电子屏幕前,不时有人停下脚步,对着案例细节轻声交流,言语间满是惋惜。这是信阳市检察院把
“曾经的执法者,因为一念之差触碰红线,不仅毁了自己,也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日前,在河南省信阳市检察院办公楼大厅里,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违纪违法案例,讲解员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电子屏幕前,不时有人停下脚步,对着案例细节轻声交流,言语间满是惋惜。这是信阳市检察院把检察思想政治工作从“文件里”搬到“现实中”的一个生动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政法机关党的政治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近年来,信阳市检察院紧扣“政治建检、以人为本”主线,以思想铸魂、赋能强基、机制聚力三项举措为抓手,把抽象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具象的实践行动,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激活检察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
在“沉浸式”教育中端正检察初心
“以前说起‘司法为民’,总觉得是印在纸上的话,直到站在淮河岸边,看着老乡捧着清澈的河水那乐呵劲儿,才真正懂了这四个字的分量。”与记者说起2024年8月参加淮河生态保护主题党日活动,信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干警张讯记忆犹新。他的手机里存着两张照片:浑浊的河水旁,村民皱着眉;而同一个位置的另一张照片里,河面泛着波光,岸边种上了垂柳。
2024年夏天,信阳市检察院指导光山县检察院查办淮河支流污染案时,没像往常一样开完案情分析会就结束,而是联合机关党委,把20多名青年干警带到了污染治理现场。
“那天,干警们跟着村委会主任老张走完了半条河,听他说水质变化给群众生活带来的改变。”信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丁书峰回忆道。返程路上,同事张讯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办好一个公益诉讼案,不是只为了一份判决,而是要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变化——这是我们该有的政治担当。”
如今,这种“沉浸式”教育,在信阳市检察院已成常态。除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外,该院还打造党员活动室、院史馆和家风家训馆等党建空间,并组织党员干警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让大家在实地体验中接受党性洗礼。
“每枚编码都是‘检察身份勋章’,大家记住,从你接过它的这一刻起,肩上就扛起了法律的重量。”今年8月,在该院新进人员入职仪式上,新进人员殷彩明从检察长手中接过入职编码纪念牌。“这串数字像枚新鲜的邮戳,在我26岁的扉页上盖下郑重的印记。”殷彩明摩挲着牌面,内心颇有感触。
“针对不同群体的思想特点,我院建立了‘分层分类’思政机制。”信阳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张维民告诉记者,对于新入职干警,除举办新进人员入职仪式、发放入职编号纪念牌外,该院还推行“师徒结对+政治导师”双培养模式,由资深党员检察官既传授业务技能,又提升其政治素养。
新入职的干警叶海华介绍,今年6月刚到民事检察部时,院里就为她配了两个“老师”:业务导师教她怎么写法律文书、怎么梳理证据链条,政治导师则在办案间隙跟她聊“为什么办案”。一次,在办理民事申诉案件中,叶海华纠结于如何平衡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政治导师得知后带她去了申诉人生活的社区,看到申诉人因权益受损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却仍期待通过法律讨回公道的场景,她突然明白,办案不只是看法律条文,更要想着怎么化解矛盾、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这才是检察办案该有的温度。
对于重大敏感案件,该院要求不仅要研究办案方式,还要提交“政治效果研判报告”。2023年12月,信阳市检察院办理了史某等7户业主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系列案,该院分管副检察长徐鸿牵头承办。在办案中,其既准确地把握了国家“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等房地产调控政策,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还在报告里提出“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避免再发生类似问题”等措施,实实在在地推动解决了一些问题。
“我们这样做,就是想让每个干警都能从自己的岗位上,摸到政治忠诚实实在在的样子。就是要让思想教育跟着业务走、围着办案转,让政治忠诚真正融入每一起案件的办理中。”张维民说。
在“实战化”练兵中做实知行合一
暖光落在巨幅电子屏上,“信法崇德检行持正精业慎察拼创干超”16个鎏金大字缓缓浮现,现场不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记者在信阳市检察院举行的院训解读活动中见到的场景。活动没有冗长的讲话,而更像一场“故事汇”。
第一个上台分享的是该院普通犯罪检察部检察官罗帅,他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卷宗。“年前,我负责指导基层院办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当时,有人说‘起诉就行’,但最高检多次强调要坚持‘三个善于’,以‘三个善于’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院训也告诉我‘办案要讲法,也要讲德’。后来,考虑到犯罪嫌疑人小张作案时未满18周岁,是在校学生,案发后认罪态度较好,主动退赃,且系初犯、偶犯,社会危害性不大,我们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同时,还帮他联系了职业学校,如今他已经成为社区里的创业能手。”罗帅说。
活动结束后,罗帅向记者展示一本《检察人员政治能力与业务能力匹配清单》。据介绍,这本匹配清单是该院遵照院训专门制作的,目的是让院训真正“走进”干警心里。干警们在办案中如何践行“精业慎察”?在服务群众时如何坚守“检行持正”?在攻坚创新中如何彰显“拼创干超”?罗帅说,清单里都写得明明白白。
“干警们不用再猜‘政治要求到底是什么’,照着清单学、跟着案子练就行。”徐鸿说。除了清单,该院还坚持把重大案件当成“政治历练场”进行“实战练兵”。为此,多岗位锻炼、岗位练兵、业务竞赛、青春论坛、信检讲堂等应运而生。
2024年,信阳市检察院办理了一起跨多个省、市的电信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百亿元,被害人达16万余人。办案中,该院组建“党员办案突击队”,还在办案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一天晚上,在办案点召开的“战地会”上,有人提出跨省取证难、被害人不配合的问题。队长刘芹伶说:“咱们不能只想着办案,要让被害人知道,我们是来帮他们追回钱的。”于是,党员干警带头分头给被害人打电话,有的还专门跑到北京、安徽、贵州等地,跟被害人聊情况、讲进展。慢慢地,被害人不但愿意配合,还提供了不少线索。
案子办结后,当赃款返还给被害人那天,一位老人拉着刘芹伶的手表示感谢。刘芹伶告诉记者:“以前觉得‘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三个善于’这些词很抽象,直到在办案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才明白这些能力就藏在‘怎么让群众满意’的琢磨里。”
据介绍,2024年以来,信阳市检察院依靠成立“党员办案突击队”“临时党支部”,啃下了78件重大疑难案件,其中13件被评为省级以上典型案例。
在“精准化”服务中强化“专属记忆”
提起今年1月8日,河南省检察机关行政检察业务标兵、信阳市检察院行政检察部干警郭于玲回忆道,那天,检察长一行来到她家中,亲手把一束鲜花递给她,并说道:“你积极备战,熬夜啃下300多本卷宗、在模拟庭审中反复打磨质证逻辑,为信阳检察增光添彩,这些细节,组织都记在心里。”
郭于玲的丈夫接过慰问信时,看到信里感谢他默默承担家务、照顾年幼的孩子……这位平日沉默寡言的汉子也动容了:“没想到检察院连这些小事都知道,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组织关怀和认可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基石。”信阳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英旭说,每位先进典型的成绩里,都藏着家属的功劳,因此每一封慰问信都必须因人而异,确保“画像”画得准,真正把这份关怀、这份感谢精准送达。
“让干警干得好,要有实实在在的关心关怀,让干警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刘英旭介绍,该院完善关心关爱机制,将政治工作的温度落到实处。比如,针对青年干警,该院定期联合专业心理机构开展“干警压力调研”,针对办理重大恶性案件、长期加班的干警,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干部退休时,院党组会为其举行荣誉退休仪式,用温馨的仪式表达对退休同事的敬意,让“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在薪火相传中愈发闪亮。
如今,在信阳市检察院,从“个性化”慰问信到“精准化”帮扶,再到“暖心式”关怀,组织的温暖正通过一个个细节传递到每位干警心中。就像郭于玲说的:“带着这份温暖干工作,再难的案子也有了底气,再苦的付出也觉得值得。”而这份底气,正化作推动信阳检察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据悉,2023年以来,该院检察长走访慰问先进典型16人,座谈表彰52人次,帮助34名困难干警解决了实际问题。信阳市检察机关先后有10余人次获评“全国检察业务能手”“全省检察业务标兵”等荣誉称号,全市检察系统涌现出1名“全国模范检察官”。
“政治工作不是挂在墙上的,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也不能只口头说说,而是要让每个干警在办案中、在生活里,都能感受到它的意义。”刘英旭说,下一步,信阳市检察院将用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把教育融进办案里,把要求落到能力上、把关心送到心坎上,以“实”为笔绘就信仰画卷,让政治忠诚成为检察队伍最鲜明的底色,让司法为民成为检察工作最坚实的实践。
来源于:检察日报
来源:人生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