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篮肚子圆滚滚,直径12米,里头塞得满满当当:市花月季第一次被捧上C位,红得发紫,像刚出锅的糖葫芦;一群白鸽亮着暖黄小灯,绕着花瓣打转,扑棱扑棱,仿佛下一秒就要飞进朋友圈的九宫格。远远望去,地面那圈向日葵图案足足45米,像极了奶奶家灶台上贴的年画,一朵追着一朵
天安门广场已经热闹得跟过年似的。18米高的巨型花篮一夜之间站直了腰,像一位穿红披绿的北方大汉,咧嘴冲所有人笑。
花篮肚子圆滚滚,直径12米,里头塞得满满当当:市花月季第一次被捧上C位,红得发紫,像刚出锅的糖葫芦;一群白鸽亮着暖黄小灯,绕着花瓣打转,扑棱扑棱,仿佛下一秒就要飞进朋友圈的九宫格。远远望去,地面那圈向日葵图案足足45米,像极了奶奶家灶台上贴的年画,一朵追着一朵,全都冲着太阳咧嘴——这年头,连花儿都懂追热点,谁还敢说植物不上网?
广场两边,18只花球胖墩墩地蹲在地上,像等着发糖的娃。人民英雄纪念碑前,9600平方米的花海翻着波浪,风一过,红的、黄的、紫的层层起伏,像给大地套了件碎花衬衫。有人举着自拍杆转圈,有人抱着娃指着花篮教说话:那是月季,那是橄榄枝,那是和平,那是咱家。一句话拐三个弯,硬是把赏花搞成了爱国教育课,旁边大爷听得直点头:这钱花得值,比给手游氪金强。
镜头往南一拉,长安街沿线的红灯笼也亮了,像谁把一串辣椒挂在首都的脖子上。夜幕降临,灯笼映着车灯,整条街成了流动的糖纸,撕开来全是甜味。有人调侃:这哪是上班路,分明是大型婚礼现场,就差奏婚礼进行曲。司机师傅笑得合不拢嘴:堵归堵,心里舒坦,一年就红这一次,踩刹车的脚都带节奏。
再把视线跳到山西太原。早晨六点半,迎泽大街的环卫工老李把最后一面国旗挂稳,退后两步眯眼打量,像给闺女梳完头,总得左右看看齐不齐。红旗一溜排开,秋风一吹,哗啦啦响成一片,像万人大合唱的前奏。老李掏出手机拍小视频,配文只有五个字:咱也上过央视。发完嘿嘿一笑,牙缝里蹦出一句土味情话:国旗飘得再高,也飘不出咱老百姓的心窝窝。评论区瞬间被点赞淹没,有人回:叔,您这文案比春晚接地气。
朔州的花市更夸张,蝴蝶兰成了精,一盆盆伸着翅膀往顾客手里扑。乒乓菊圆得跟丸子似的,被小娃娃捏来捏去,老板急得直吆喝:别薅,再薅就秃了!老板娘在旁边算账,笑得见牙不见眼:三天卖了去年一个月的量,这哪是卖花,是抢钱。买花的姑娘也不计较,一边扫码一边哼歌:花好月圆人长久,祖国和我都在线。旁边大妈听得直鼓掌:这小词儿整得,比广场舞歌词还带劲。
其实年年国庆都挂旗,年年中秋都吃月饼,可为啥今年格外带感?细想也不玄乎。过去三年,大家被疫情憋得够呛,像风筝断了线,心里空落落的。如今终于能出门撒欢儿,能把对家对国的念想一股脑挂在脸上,挂在街头,挂在朋友圈。
红旗不是布,是憋久了的那口气;花篮不是草,是好不容易长出来的那口糖。小时候,长辈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如今是十月一日花篮立,病毒退散人团圆。古人讲国泰民安,四个字写起来容易,真落到生活里,就是能放心带娃上街,能理直气壮堵车,能在人挤人里还笑得出来。
夜幕降临,天安门广场的花篮亮了,灯光从花瓣缝里漏出来,像给黑夜绣了道红边。游客越聚越多,手机举成一片小森林。有人直播,有人求婚,还有人把逝去亲人的照片对准花篮,轻声说:妈,您看,国家替咱把年过了。一句话,把周围几个大汉都说红了眼。谁说宏大叙事不能柔软?它不过是换了个名字,叫人间烟火。
中秋撞上国庆,家与国撞了个满怀。月亮爬上正南,圆得像个刚出锅的煎饼,谁都想撕一块。回家路上,国旗在车窗外交错,像两条奔流的红色河。我突然想起那句老话: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以前觉得官方,此刻才懂啰嗦背后全是滚烫。没有国这头稳稳的秤砣,哪来家那点轻盈的秤盘子?
花篮会撤,红旗会收,月饼盒也终将堆进垃圾桶,可那股从心底长出来的红,已经烙进这一年的秋天。下次再遇黑暗,我们至少能指着记忆说:别怕,2020年我们都扛过来了,2025年我们还把节日过成了歌。
只是不知道,当明年秋风再起,我们还会不会站在同一个地方,像今天这样,为一朵花、一面旗、一轮月,毫无顾忌地热泪盈眶?
来源:花生哥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