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坡镇全链条激活传统作物活力,多元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01:15 1

摘要:近年来,湛江市吴川市黄坡镇锚定“特色农业强镇”目标,以番薯、花生、大蒜三大传统作物为突破口,构建“育苗—加工—品牌—销售”全链条产业体系,创新融入电商、非遗、农旅等元素,让老作物焕发新活力,成功打造成为带动农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粤西地区乡村振兴

近年来,湛江市吴川市黄坡镇锚定“特色农业强镇”目标,以番薯、花生、大蒜三大传统作物为突破口,构建“育苗—加工—品牌—销售”全链条产业体系,创新融入电商、非遗、农旅等元素,让老作物焕发新活力,成功打造成为带动农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粤西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黄坡样板”。

番薯产业:从“育苗”破局,延伸出“产品+体验”新赛道

在黄坡镇,番薯产业的升级之路始于“一颗好苗”。唐基村依托13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华南地区农业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建成标准化脱毒组培车间,专注培育冰淇淋番薯、黄心薯等优质种苗。如今,该车间年产种苗达数亿株,仅种苗销售一项,每年就能为唐基村村集体带来超百万元收入,待产业园全面投产后,种苗及相关产业链产值预计可达300-500万元,为番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源头根基”。

种苗优势如何转化为产业优势?稳村给出了“订单种植+深加工”的答案。该村创新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双订单”模式,集中连片种植700亩优质番薯,并配套建成番薯粉、番薯干等深加工车间,从“卖鲜薯”转向“卖加工品”,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该村注册“稳田香”“稳村番薯”商标,通过统一包装、统一标准,让本地番薯走出“散装售卖”的低端市场,2024年村集体收入凭借番薯产业突破380万元,带动近百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不止于“卖产品”,黄坡镇还将番薯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绑定。镇内统筹规划百果园、研学基地、稻田观光等项目,把番薯采摘、农耕科普体验与乡村餐饮、民宿业态串联起来,打造“四季有果、四季可玩”的乡村示范带。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游客们走进番薯种植基地,亲手挖番薯、体验加工过程,再到周边民宿休憩、品尝番薯宴,让番薯产业成为拉动乡村消费的“新引擎”。

花生产业:自动化升级,打响“黄坡花生油”高端品牌

作为传统“花生主产区”,黄坡镇的花生油曾长期受制于“家庭小作坊”模式,加工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2024年,这一局面被唐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项关键举措打破——园区引进吴川市首条全自动化冷榨花生油生产线,不仅将日加工能力提升数倍,还能最大程度保留花生的营养成分与原味,产品品质实现质的飞跃。

为进一步巩固产业优势,黄坡镇政府主动“走出去”,积极与省外花生主产区及越南合作社洽谈原料直采合作,计划通过“统一采购、统一质量标准”的方式,解决本地花生原料供应不稳定的问题,为花生油加工提供持续、优质的原料保障。同时,镇里正全力推进“黄坡花生油”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通过统一商标、统一宣传,推动本地花生油从“无名小卒”向“高端产品”转型,力争抢占国内中高端食用油市场。

大蒜产业:非遗赋能,电商直播带火“糖醋蒜头”

黄坡蒜头的独特魅力,藏在一项传承多年的非遗技艺里。当地选用本土优质“黄叶白蒜”,以红糖、米醋为原料,经“三缸循环腌制”工艺发酵30天,成品蒜头呈琥珀色,入口脆爽回甘,风味独特。2022年,“黄坡蒜头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吴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肖观生、郑茂荣两位手艺人成为县级非遗传承人,让这门老手艺得到官方认可与保护。

在非遗传承人的带动下,黄坡蒜头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肖观生牵头成立蒜头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种植户”模式,在三柏、黄坡等7个村建立种植基地,吸纳1175户农户参与大蒜种植,并配套建设恒温发酵车间和标准化腌制车间,实现蒜头从种植到加工的规范化、标准化,年加工量稳步提升,让更多农户通过种植大蒜获得稳定收益。

真正让黄坡蒜头“火遍全国”的,是电商直播的助力。退役军人李彪返乡创业后,在“李宝记”电商直播间用方言推销“黄坡糖醋蒜头”,接地气的讲解、真实的产品展示,让直播间单场观看量屡破10万,“黄坡糖醋蒜头”迅速成为网红产品。如今,通过抖音、拼多多等平台,黄坡蒜头销往全国各大城市,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湛江伴手礼”,非遗产品借助电商平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融合销售:线下展馆+线上基地,构建产销对接“立体网络”

为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黄坡镇政府整合供销社、融媒体中心、乡村振兴协会等多方资源,打造了两大关键平台——“湛江乡村振兴产品专馆(黄坡运营点)”与镇级电商直播基地。线下展馆集中展示番薯、花生、大蒜等本地特色农产品,成为外界了解黄坡农业的“窗口”;线上直播基地则常态化开展直播人才培训、线上促销活动,培育了一批本土直播带货达人,还定期组织产销对接会,为农户、企业搭建合作桥梁。

这套“线下展馆+线上直播”的立体销售网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吸引11家帮扶企业落地黄坡,带动522名脱贫人口就近就业,还成功培育出“黄坡花生油”“黄坡喜粉”“吴川番薯苗”等多个集体商标,让黄坡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如今的黄坡镇,番薯、花生、大蒜三大传统作物均已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布局,唐基、稳村、岭头、郑屋等5个典型村“串珠成链”,2024年村均集体收入超105万元,26个省级典型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标准。凭借“非遗+电商+农旅”的创新模式,黄坡镇正加速向“鉴江明珠、魅力乡村”示范带目标迈进,用特色农业的“丰收答卷”,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来源:老猫不吃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