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时中午还热晒,挺闷热的,但早晚金风玉露,一场好雨下过,田野里秋岚四起似白纱舞动。秋收的节奏缓慢而拖沓,五彩缤纷的,使《诗经·七月》收获之古韵承传保留。《诗经》没有棉花和高粱,大河两岸,就数棉花、高粱出产变化大,曾经的棉花主产区,现在棉花只是个点缀。高粱向来是
邙岭上的高粱
处暑前后见清秋。中原地带的大秋作物,处暑开始小秋收,摘绿豆角,摘大红豆,割芝麻,出早花生……玉米、谷子在白露秋分之间陆续成熟。
这时中午还热晒,挺闷热的,但早晚金风玉露,一场好雨下过,田野里秋岚四起似白纱舞动。秋收的节奏缓慢而拖沓,五彩缤纷的,使《诗经·七月》收获之古韵承传保留。《诗经》没有棉花和高粱,大河两岸,就数棉花、高粱出产变化大,曾经的棉花主产区,现在棉花只是个点缀。高粱向来是边缘作物,当下却有扩大趋势。有意思的是,老家焦作市,只有修武县人把玉米高粱,叫玉蜀和蜀黍,其余博爱、沁阳、温县等,一律叫它茭草和红茭草。例如县政协出的《博爱方言文化》,玉米叫玉茭草,高粱叫红茭草。方言的分布说不清,有些不可思议。
播种高粱
“五一”之前,人在花园口黄河北岸采风,原阳地界的黄河滩里,有老两口就地采野菜掐水红苗,揪葎草涩拉秧的嫩秧头。麦子齐刷刷出穗了,一旁有父子二人驾驶播种机种高粱。我赶紧凑上前和他们说话。北方农业小麦玉米是大头,而小麦玉米加上高粱,都是外来物种。明清两朝始有玉米种植,但高粱的来历,说东汉与宋元的都有,时间不太确切。
元代《东鲁王氏农书》,又名《王祯农书》,其《百谷谱集之二·薥黍》——
薥黍,春月种,不宜用下地。茎高丈余,穗大如帚,其粒黑如漆,如蛤眼。
熟时收刈成束,攒而立之。
其子作米可食,余及牛马,又可济荒。其梢可作洗帚,秸秆可以织箔、夹篱、供爨,无可弃者。亦济世之一谷,农家不可却也。
元代没有玉米。明代的《群芳谱》,谷谱有蜀黍和玉蜀黍了,玉蜀黍即玉米。其第八之“蜀黍”,蜀字没有了草字头,却指明是高粱——
一名高粱,一名蜀秫,一名芦穄,一名芦粟,一名木稷,一名荻梁。以种来自蜀,形类黍稷,故有诸名。种不宜卑下地,春月早种得子多。秋收茎粗,高丈余,状似芦荻而内实,叶亦似芦。穗大如帚,粒大如椒,红黑色。米性坚实,黄赤色。熟时,先刈其穗,秸成束,攒而立之,方得干。米有二种。粘者可和糯秫酿酒,作饵;不粘者可作糕煮粥,可济饥,亦可养畜。茎可织箔、编席、夹篱、供爨。梢可作筅帚。壳浸水色红,可以红酒。有利于民者最博。性甘温涩。温中涩肠胃,止泄泻。
胶东以《红高粱》出名。山东人旧年吃高粱米,或与东北相近。但豫北种高粱图高粱秆,高粱则是喂鸡喂牲口的,很少有人吃。
醉翁之意不在酒。老家利用高粱秆,类似苇子和竹子,粗用是打篱笆,织箔、编席子,用途广泛。将高粱秆子剥了叶子晒干,用绳子缠起来,腰绳二三道固定好,立起来作隔离用,甚至外面糊一层黄泥就是室内隔断的断间墙了。盖房的时候,将其铺到房子檩条上面,接着再铺瓦片。高粱秆织箔,用来晾晒棉花、柿饼、红薯干。将高粱秆像芦苇似的批开剥皮,可以编炕席。周作人有篇发表在《亦报》上的豆腐干文章《渡黄河》,回忆自己21岁的时候,1906年深秋北上过黄河去北京赶考:“我们从南京坐轮船到汉口,换乘火车,那是日行夜停的,当日下午到驻马店,住在客栈里,次日下午三点到黄河边,桥虽有而不用,大抵是在修理,所以只得乘船渡河,花了五个钟头才到达北岸……北岸的客栈名三元栈,房间虽不少,却是临时给渡河客人盖造的吧,墙壁上都用高粱秆编的,并未涂泥,我们生怕有狼会钻进来。”
戏剧幻城的红高粱
高粱抽莛开花结子,从青子到红子,栉风沐雨成熟时间长。一种披散状,细高莛子风摇着颇妖娆;一种是大骨朵状短脖子,像莽汉李逵。后者可当粮食,其高粱秆用途少。花穗披散者,穗莛子老了脱了粒用处多多,并且是个细法活。老家土话曰“圪档件”,可以用它编蝈蝈笼子和鸟笼;编锅簰子和笤帚。两种笤帚——一种洗锅碗“洗家伙”用的叫炊帚,还有扫地和扫床用的。洗锅用的高粱头炊帚几乎绝迹了,但乡间赶会,还可以碰到扫地用的高粱笤帚和锅簰,遇到了我还会买几个用。偶尔蒸馍,馒头包子出锅了,先放在“圪档件”编的锅簰上散热;包包子和饺子,先整整齐齐码在锅簰上再下锅蒸煮,看着是生活艺术。最高级的手艺怕是失传了——用粗细均匀的“圪档件”编个六角形带盖子的筐,开合灵便,可以用绸布襻子系住。我的奶奶生前有一个一直用着,编村志的时候征集资料,叔叔在其中发现了1950年代的选民证和我姑姑的结婚证等等。我记得最清楚,那里边还有一块半个窝头大小半透明的“龙骨”,我们兄妹几人,磕着或是划伤了,奶奶用剪刀刮一点龙骨粉洒在伤口上,慢慢就好了。奶奶的东西,大哥大嫂至今还保存有奶奶出嫁时的柳圈椅,“圪档件”筐子没影了。
上海崇明岛出产芦穄。民俗曰处暑吃甜杆子芦穄壮腰身,市区超市里有卖的,当然需要副好牙口。依照《群芳谱·谷谱》所言,高粱包括甜高粱,而后者样数也不单一。旧年种的甜高粱“九头鸟”,茎秆短粗,穗头是一骨朵,放着可以吃一冬天。即使是披散头状的高粱,品种也相当复杂。茭草包括有苏丹草,还有高丹草,它们一年可以多茬种植,不取穗子而用嫩叶粉碎喂鱼用。高粱类似豆子,古名菽者,品类繁多。
黄河边的苏丹草
高粱甜高粱,至今在大河两岸有扩大生产的趋势。大田大面积种植红高粱,经营大户有独特的销售渠道。就是一般农家,在地边散种些高粱,看着养眼。农村历来有特意保留稀罕作物和蔬菜种子的有心人,类似高粱、蔓菁、莙荙菜、腊菜,等等,努力不让它失传。农家为了给高粱留种,立秋一过,常常用塑料袋套住高粱穗怕鸟雀叨。王潮歌在郑州弄的文旅情景剧《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一年两季用好庄稼打头。“请君入瓮”——观众一入场,大片的小麦和红高粱立马就罩住了你,没头跑!
2025年8月22日,处暑节气于甘草居
来源丨文汇笔会
作者丨何频
编辑丨吴泽斌
来源: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