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里巴巴正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元的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会持续追求更大投入。”在日前召开的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CEO吴泳铭表示,为了迎接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到来,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较2022年提升10
“储能+可再生能源”协同模式或成AIDC建设标配。
“阿里巴巴正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元的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会持续追求更大投入。”在日前召开的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CEO吴泳铭表示,为了迎接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到来,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较2022年提升10倍。
数据中心是人工智能(AI)发展的基础设施,随着AI技术加速突破,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及相关云业务今年来成为中国科技巨头的重要投资主线,腾讯、字节、华为、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正加速布局。方正证券研报显示,我国AIDC整体投资规模将从2024年的1875亿元提升至2027年的4826亿元。
不过,随着数据中心从通用计算向智能计算进阶,AIDC对供电安全稳定性的要求显著提升,整体能耗亦同步攀升,电力保障正成为影响数据中心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行业人士表示,电力资源获取能力正成为算力服务商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具备与能源企业合作或电力自主调度能力的厂商在未来供给侧中将占据高位。
电力稳定供应至关重要
作为AI算力核心承载底座的数据中心,其稳定运行高度依赖电力支撑。
国际正常运行时间协会(Uptime Institute)数据显示,电力是影响数据中心宕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占事故案例的54%。一旦发生供电中断,既会造成大模型训练被迫中止、业务停摆,还可能引发硬件损坏,产生高额的维修成本,冲击AI算力服务连续性。
此外,AI训练用电负荷还呈高频次、短时突变等特征,与传统负荷相比更难预测。据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NERC)介绍,训练AI模型与使用AI进行推理的用电需求不同。AI训练时要在训练和保存检查点来回切换状态,导致功率可能在秒时内出现瞬时变化。例如,北美某数据中心用电负荷在不到40秒内从450兆瓦(MW)降至40MW,随后在7MW左右持续约4小时后又回升至450MW。
“这对电网电力调度企业以及运营商来讲都是新挑战。”国内头部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企业能源业务负责人李晓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为了避免外部因素干扰,保障可靠用电需求,数据中心往往采用专用变电站或线路供电,即不与居民或其他企业共用供电设备。
9月19日,字节跳动发布《抖音集团数据中心风光储微网合同能源管理寻源公告》,采购包含200MWh以上大规模锂电储能装置,配套的风电、光伏设备,以及可实现风光储协同调度及与大电网柔性互动的微网控制系统。此次招标还对合作伙伴设置较高门槛,要求注册资本及实缴资本均不低于4000万元,且近3年内具有安徽地区、芜湖市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经验或30MWh以上大规模锂电储能系统项目经验。
抖音这一项目计划在今年11月启动,年底完成建设。公告指出,此次招标是为了响应“双碳”政策,降低对传统电网的依赖,保障数据中心核心业务不间断供电。
“这是对数据中心业务高速扩张下稳定运行的前瞻性布局。”李晓认为,字节这种“新能源发电+储能+智能调度”的一体化能源体系有望成为国内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数据中心储能风起
在我国“双碳”目标下,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不光是要供应稳定充足,还要足够“绿”。
2023年以来,“到202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的目标被多次提出;今年7月,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数据中心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省级消纳责任权重。
由于风光发电的波动性特点,在稳定供电要求下,数据中心储能迎来发展机遇。上述通知明确提出,积极利用储能、氢能等技术,使数据中心具有较强用电负荷调节匹配能力。
“这为AIDC储能市场创造了一个几乎强制性的高端需求。”罗兰贝格副合伙人、能源行业首席专家傅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储能也将为AIDC带来包括参与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绿电交易等额外收益,以及政策倾斜、税收优惠等好处。
近月来,数据中心储能业务成为多家企业财报中的亮眼板块。双登股份(06969.HK)AIDC数据中心储能业务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13%,首次超越传统通信储能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南都电源(300068.SZ)通信与数据中心储能营收同比增超34%,成为三大业务板块中唯一正增长板块。
第一大主营业务产品已从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转变为储能系统的阳光电源(300274.SZ)也成立了AIDC事业部,管理层日前在电话交流会上表示将全方位布局AIDC,未来计划在直流微电网、高压侧、低压侧、柜内电源等方面提供一些创新方案,重点瞄准海外市场,争取明年出一些产品。
“阳光电源成立AIDC事业部,带来的是一种跨界打击。”傅强表示,这意味着其竞争维度不再局限于单一储能设备产品,而是要成为AIDC新型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上升到系统集成、软件算法和商业模式的竞争,这将迫使所有玩家升级自己的现有产品和服务方案,升级的关键是从产品到场景化解决方案,例如能为AIDC园区降低多少年度总电费、能帮园区通过绿色认证获取多少政策红利等。
傅强认为,“储能+可再生能源”的协同模式成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标配的可能性很高,其核心是为解决AIDC指数级增长的能耗与“双碳”目标及经济性诉求间的矛盾。“虽然目前基数较小,但预计到2028年,全球AIDC配套的储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十GWh级别,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传统数据中心储能市场50%以上。”
不过一些行业人士也指出,储能迈向标配仍面临一系列障碍。技术与项目层面,能量转换损耗、系统25年长周期可靠性、技术选型适配、多系统协同等问题待解;政策层面,电力市场机制成熟度、并网标准统一性、补贴支持力度等亦存在不确定性;商业模式方面,设备降本空间、土地资源可得性、收益机制稳定性等关键问题也未得到完全解决,亟待产业链上下游、政策制定者、电网公司等协同发力。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