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新京报记者核查20款“榴莲冰皮月饼”发现,6款售自直播间、电商平台的低价榴莲冰皮月饼并未添加所宣称的“榴莲肉”,取而代之的是“榴莲味食品馅料”或“榴莲味西点酱”等复合调味料,榴莲成分实际占比不足3%,且产品中添加了多种食品添加剂。
近日,新京报记者核查20款“榴莲冰皮月饼”发现,6款售自直播间、电商平台的低价榴莲冰皮月饼并未添加所宣称的“榴莲肉”,取而代之的是“榴莲味食品馅料”或“榴莲味西点酱”等复合调味料,榴莲成分实际占比不足3%,且产品中添加了多种食品添加剂。
也就是说,尽管不少商家在宣传中都在强调产品中含有真实的榴莲果肉,但实际上,消费者买到的一些榴莲冰皮月饼里根本就没有榴莲,剩下的只有“科技与狠活”。显然,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够诚信,而且也有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之嫌。消费者为什么想买榴莲月饼,原因是不言自明的,用添加剂来糊弄顾客,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既然有媒体已经发现、披露了相关情况,那么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及时介入,调查取证,有力地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没有榴莲的榴莲月饼,大多出现在网络直播间。部分品牌以及主播用低价换取销量,却借助网络隔屏大吹特吹品质,甚至喊出“假一赔十”的口号。那么相关平台也应该及时出手,尤其是应该对直播间中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进行核实,而不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态度。
从市场角度看,榴莲作为一种高价水果,其月饼产品若采用真材实料,成本本就不低。而部分商家打着“榴莲月饼”旗号,却以几无榴莲肉含量的馅料以次充好,本质上是以低价冲击市场,这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对用心做品质的商家造成不正当竞争,扰乱行业秩序。长此以往,损害的是整个品类的信誉与发展。
还应该看到,货不对板的情况不只存在于月饼。此前也有媒体报道,一些蟹黄汤包没蟹黄,一些牛肉干里没牛肉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案例。说到底,这就是个别商家意图混淆概念,以次充好,达到不当牟利的目的。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是对消费者进行误导和欺骗。它不仅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权利,更侵蚀着市场经济的诚信基石。
当然,此事其实也给广大消费者提了个醒。中秋节和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连续8天的假期让所有人都期盼已久。在这段日子里,不管是走亲访友还是在家休闲,相信大家都不希望自己买到货不对板的商品。直播间里的宣传可能很诱人,大家买东西也必然会追求物美价廉,但任何一件商品如果明显低于正常的市场价,那么我们就应该抱着更谨慎、小心的态度,不能为了贪便宜而因小失大。
如果真有受骗上当的消费者,除了在差评中表达不满外,还应该拿起法律武器,对侵权商家坚决说“不”。某些动着歪脑筋的商家也应该明白,在直播间里大玩蒙骗消费者的把戏,不仅自己的买卖做不长久,也终究会付出应有的代价。
来源:敦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