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失业了,干脆做自媒体。”这话听起来像逃避,也像破釜沉舟。可现实是,很多人真这么干了。没有团队,没有预算,一部手机,一张嘴,就开始对着镜头讲生活、拍日常、写感悟。每天忙十几个小时,剪视频、写脚本、回评论,最后一看收益:100块,最多200。不多,甚至不够一顿像
“失业了,干脆做自媒体。”
这话听起来像逃避,也像破釜沉舟。
可现实是,很多人真这么干了。没有团队,没有预算,一部手机,一张嘴,就开始对着镜头讲生活、拍日常、写感悟。每天忙十几个小时,剪视频、写脚本、回评论,最后一看收益:100块,最多200。
不多,甚至不够一顿像样聚餐的钱。但你别说它没用——对很多普通人来说,这已经是黑暗里唯一亮着的灯。
别小看这100-200元。它不是大钱,但它意味着:你没躺平,你在自救,你在尝试用双手接住下坠的人生。
很多人嘲笑:“这收入还不如去送外卖。”可他们忘了,送外卖要电动车、要健康证、要风吹日晒;而自媒体,只需要一台手机和一颗不肯认命的心。
更关键的是,送外卖是体力换钱,自媒体是时间换可能性。 今天100块,明天可能200,后天也许就破千。它不保证成功,但至少给了普通人一条“向上爬”的缝。
可太多人只看到那点收入,却看不见背后的挣扎。
你试过凌晨两点还在剪视频吗?试过写完十版脚本还是被平台限流吗?试过辛辛苦苦拍一天,播放量不到500吗?
可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坚持着。为什么?因为失业后,他们发现:工作可以丢,但收入渠道不能断。 工资是别人给的,而自媒体,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
更现实的是,很多人的“主业”早已不靠谱。
公司说裁就裁,领导说变就变,五险一金都成奢望。可自媒体不一样——账号是你的,内容是你的,粉丝是你的。哪怕今天没收入,明天还能接着干。它不给你安全感,但它给了你掌控感。
这种感觉,比月薪五千还珍贵。
当然,这行不好走。
九成自媒体人月入不过三千,八成内容石沉大海。可那又怎样?至少你在为自己打工,而不是为KPI活着。 你拍的每一条视频,写的每一段文字,都是在给自己攒“可能性”。
也许哪天一个爆款,就能让你多出几千粉;也许哪天被品牌看见,就能接到第一单广告;也许哪天你摸索出门道,就能把收入翻倍。
这不像打工,干一天拿一天钱。这是长期主义的赌局,赌的是你的坚持,换的是未来的可能性。
更讽刺的是,那些嘲笑“日入200太low”的人,自己却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他们一边说着“这不行那不行”,一边在工位上熬着,等着被裁的那天。而你,哪怕每天只赚100块,也已经在行动的路上。
行动,就是最大的底气。
还有人说:“这不就是自我感动?”
可我想说,在失业的谷底,自我感动也是种力量。 它让你相信:我还能干点事,我还没废,我还能靠自己活下去。
这种信念,比任何鸡汤都管用。
更别提,很多人做自媒体,根本不是为了钱。
是为了记录,为了表达,为了在无人问津的日子里,还能听见自己的声音。
你拍下今天做的饭,写下失业后的心情,分享省钱小技巧……这些内容看似琐碎,却可能帮到另一个正在迷茫的人。
而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是工资买不到的。
所以,别看不起这100-200元。
它可能是你今天唯一的收入,也可能是你未来事业的起点。
它不体面,但真实;它不多,但自由;它不稳定,但由你掌控。
共勉,不是为了安慰谁,而是想说:哪怕现在收入一般,也别放弃。 你每坚持一天,就离“被看见”近了一步。你每更新一次,就在为自己积累筹码。
这个时代,最缺的不是聪明人,而是敢开始、能坚持的普通人。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的个人两点看法:
第一,别把“自媒体”当成“救命稻草”,但可以当“过渡跳板”。 它不一定让你暴富,但能让你在失业的空档期保持节奏,不与社会脱节。更重要的是,它让你重新思考:我能做什么?我想成为谁?这种自我认知,比短期收入更值钱。
第二,收入再少,也要坚持“专业态度”。 别因为赚得少就敷衍了事。认真写脚本,用心剪视频,尊重每一个观众。你今天的每一分认真,都在为未来的可能性铺路。哪怕现在只有100粉,也要当成10万粉来对待。因为机会,永远留给准备好的人。
失业做自媒体,日入100-200,确实不多。但请记住:所有伟大的开始,都曾微不足道。 你现在的每一步,都在悄悄改写结局。坚持住,别停下。光可能晚到,但从不会缺席。
来源:洪生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