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刻痕第4部:风沙中翻腾潜行的铁龙 第4章:荒漠江湖曲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21:56 1

摘要:享受了风魔的恩赐后,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下班后,我才静下心来观察这里的环境,以及师傅们的生活状态。刚来的时候,看到很多我不懂的现象,不敢随便问,生怕师傅们不高兴。

享受了风魔的恩赐后,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下班后,我才静下心来观察这里的环境,以及师傅们的生活状态。刚来的时候,看到很多我不懂的现象,不敢随便问,生怕师傅们不高兴。

我发现这里的黑板报经常更新,文笔流畅,字迹漂亮。这样的黑板报,没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是写不出来的。房檐下的标语也写得很好看。了解了工人师傅的背景后,我的猜测得到了验证。

和师傅们相处几天后,彼此熟悉了,我才了解到这十几位师傅的背景非常复杂。我工作的工区在兰新线百里风区的中心,是最艰苦的地方,恶劣程度难以描述。所以,这里的师傅大多数家庭条件比较好,有的曾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层军官,有的则是当年被打成右派,在这里劳动改造。

工区的工长是当年的铁道兵转业人员,班长是从其他省份来的铁路职工支边人员,是技术骨干,大多来自东北或河北的老解放区铁路单位。尽管出身较好,但工区也有极少数文盲,这些人通常是单位领导依靠的对象,主要从事单独作业的巡道工工作。这就是工区的人员构成。

那时候,普通工人家庭买不起收音机,单位给每个工区配了一台,但信号很差。然而,每到下班后的新闻联播时间,大多数人还是围坐一起听,尽管声音嘈杂、时断时续,大家还是听得津津有味。晚饭后,大家躺在床上,由有文化、出身成分较高的和接受改造的师傅们轮流读报纸,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字。持续一个多小时就睡觉了。

睡前,那些接受改造的师傅会拿着报纸,逐字逐句地研究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细微变化,仿佛在期盼着未来可能的平反。每期报纸,他们几人都会轮流在煤油灯下研究。偌大的宿舍只有一份党报和一个煤油灯,只能轮看,且时间不宜过长,因为灯油是定量的,不容超耗。

整个工区只有四盏带灯罩的煤油灯,分别放在大间宿舍、工长办公兼住宿的房间,以及工长的外间,专为上级检查工作的人员使用。煤油用尽后需自行解决。当时工资水平较低,大多数家庭月人均生活费仅六至八元。带家属的职工勉强维持生计,根本无力自备煤油灯。此外,巡道工的信号灯用油也控制得极严,几乎没有多余。

养路工的劳动强度很大,一说要睡觉,大家瞬间就能进入梦乡。

我们初入职时,运动仍在持续,但不如最初激烈。记得当时正值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运动来了,大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同,相处得很融洽,看不出高低贵贱之分。工区在运动期间也会组织批斗会,将那些仍戴着“老右”帽子的人、地主分子在晚饭后批斗一番,仅在此刻才能感受到运动的存在。

记得工区有一位年长的师傅,隐约记得我称他李师傅,印象中他身材高大健壮,说话结结巴巴。他是工区唯一纯正的贫下中农。因是文盲,言辞粗鲁,让那些接受改造的师傅们内心颇为不满。他自带一种国家主人翁的自豪与优越感。

运动一来,开批斗会时,多数师傅沉默寡言,而李师傅则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发言。因是文盲,加之语言简单粗鲁,让被批斗者感到人身攻击,恶语相加,上纲上线,毫无边际。其实,他并非有意,只是缺乏合适的表达方式。那些被改造的师傅虽恨得咬牙,却不敢有所表示。

我们工区宿舍不远处有个地道,是工区孩子们捉迷藏的场所。每到傍晚天色渐暗时,这里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某天傍晚,风势猛烈,李师傅见四周无人,便悄悄前往地道口小便。地道口昏暗,无法看清内部情况。解完小便后,他返回宿舍,未料一场塌天大祸已悄然降临。

万没想到,李师傅小便时,地道黑暗处藏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她是地主分子的孩子,也姓李。这位地主出身的李师傅是两位带家属的职工之一。小女孩年幼无知,回家后便将李大伯小便的全过程告诉了父亲。地主出身的李师傅听后怒不可遏,想到平时高个李师傅的欺凌,越想越气,遂直接告发了他。单位的群众组织头头一听,认为这可是大罪:一则对着女孩尿尿,有耍流氓之嫌;二则破坏战备设施,直接将他打成坏分子,唯一的贫下中农也成了改造对象。至此,我们工区的所有职工的身份地位达到了相对平衡,只是其它职工背的是历史包袱,而这位李师傅可是现形坏分子,所以,工区的活,累活理所当然的落到他的头上。

我了解这件事的缘由,是我到工区上班后,其中一项重活便是配合班长使用起道机。这件工具笨重,使用一天劳动强度极大。每天都是高个李师傅负责这项工作,我见无人替换,他也从未抱怨,便好奇询问,他便将为何成为改造对象的故事告诉了我。

我不禁感慨,这荒漠中也暗藏着江湖的险恶。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老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来源:百姓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