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矿:以地质之力筑强国之基 用绿色勘探绘时代新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20:28 1

摘要:当“十四五”收官的号角与“十五五”谋篇的蓝图交汇,山东地矿队伍以“国之大者”的站位,扛起“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征程上勇毅前行。近日,山东广播电视台“践行嘱托开新局”媒体采风活动走进山东省地矿局,透过局属博物馆、第一地质大队(以下简称

当“十四五”收官的号角与“十五五”谋篇的蓝图交汇,山东地矿队伍以“国之大者”的站位,扛起“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征程上勇毅前行。近日,山东广播电视台“践行嘱托开新局”媒体采风活动走进山东省地矿局,透过局属博物馆、第一地质大队(以下简称“一队”)与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八〇一队”)的实践窗口,聚焦济南地铁保泉、黄河北国际医学城优质地下水等标志性项目,解码山东地矿人如何以科技为刃破题、以绿色为笔着色,将地质报国的初心,写在齐鲁大地的每一寸山河。

博物馆:镌刻在岩芯里的报国史诗

山东省地矿科技馆的展柜中,一块块承载着时光的岩芯标本、一幅幅记录着奋斗的历史展板,不仅是齐鲁地下资源的“基因库”,更是山东地矿人65年践行使命的“功勋册”。自1958年建队以来,一队累计探明铁矿资源量约30亿吨,占据全省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为我国钢铁工业筑牢“原料底座”;六队在胶东发现的金矿富集区,让这片土地跃居世界第三大金矿区,累计探明黄金资源量2860余吨,为国家金融安全注入“黄金底气”。

“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展馆内的这句嘱托,早已成为山东地矿人的精神图腾。近年来,一队依托“富铁矿勘查开发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在齐河-禹城地区探获5500万吨高品位富铁矿,创下国内矽卡岩型富铁矿厚度与品位的新纪录——这不仅是地质勘探的技术突破,更是破解我国铁矿石“卡脖子”难题的“山东答卷”,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一队:在索道之巅与深地之下书写担当

走进一队,两个“国家队”的标签格外醒目:既是丈量山河的“全国索道测量专业队”,更是深地找矿的“富铁矿攻坚队”。从1979年勘测出中国第一条山岳索道——泰山中天门索道,到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索道精准测绘,一队的足迹遍布全国,完成了90%以上商业索道的勘测任务,用精度守护着每一趟“云端穿行”。如今,他们研发的“索道智能变形监测系统”,借助AI算法实现缆绳位移、支架姿态的实时预警,将安全监管从“定期巡检”升级为“动态守护”,重新定义了索道安全的行业标准。

而在深地找矿的“战场”上,一队同样交出亮眼答卷。团队创新提出“高盐度富氯岩浆热液成矿模式”,构建起“地质-地球物理-钻探”一体化探测技术体系,让深覆盖区的富铁矿“无处遁形”。“我们钻的是孔,探的是矿,守的是国家工业的‘粮食安全’!”正如一队技术专家所言,在齐河-禹城地区实施的钻孔中,单层富铁矿体厚度达63.06米、品位56.63%,这一成果不仅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树立了标杆,更彰显了山东地矿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中的“硬核实力”。

八〇一队:用智慧守护泉脉以地热激活发展

在八〇一队,两项民生工程诠释着地质工作的“温度”——一边是守护济南“城市灵魂”的泉水,一边是赋能区域发展的地热资源。

“泉是济南的根,是千万市民的乡愁。”八〇一队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保泉工作的分量。为破解地铁建设与泉水保护的“两难”,团队历经无数次勘察与试验,研发出“绕避导流+原位回灌”技术:通过精准探测泉水主径流带,优化地铁线路埋深,避开泉水“命脉”;同时创新性地将施工抽排水回灌至含水层,让地下水“取之于泉,用之于泉”。正是这一技术,让趵突泉实现连续22年喷涌不息,更荣获自然资源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全球岩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济南方案”。

在黄河北国际医学城,一眼深达1345米的地热井,成为绿色发展的“新引擎”。这口井出水温度42.5℃,水量每小时66方,水质不仅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更富含锶和偏硅酸——既是医疗康养的“优质热源”,也是群众生活的“健康水源”。“我们不仅找到了一口井,更圈定了2处锶型矿泉水资源区,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注入‘绿色活水’。”项目负责人的话,正是八〇一队以地质资源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绿色勘探:从“找矿立功”到“守护生态”的升华

山东地矿的担当,从不只停留在“找到矿”的突破上,更延伸到“护好生态”的长远中。在济宁、淄博的历史遗留矿山,一队参与的生态修复项目,让昔日的“矿山疤痕”重披绿装;在济南、淄博的岩溶地区,八〇一队构建的地质灾害智能监测系统,织就了一张岩溶塌陷预警网络,多次成功预警险情,用科技守护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工作的终点,从来不是矿脉的尽头,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起点。”八〇一队工程师的这句话,道破了山东地矿“绿色勘探”的核心理念——从“向地球要资源”到“为地球护生态”,山东地矿人正以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地质工作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

以钻探为笔,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地质答卷

“一把铁锤走世界,阅遍群山始见金。”从泰山索道的“云端勘测”到深地富矿的“千米钻探”,从趵突泉的“汩汩清泉”到医学城的“地热暖流”,65年来,山东地矿人以大地为纸、以钻探为笔,在齐鲁大地上写下了一部“地质报国”的奋斗史诗。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山东地矿队伍正以科技创新为“金刚钻”,揽起绿色发展的“瓷器活”——既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筑牢“压舱石”,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风景线”,用地质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刻下深深的时代印记。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