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机器人+稳定币”:砸钱千亿、四面出击,京东到底想干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20:53 1

摘要:仅三个月内,刘强东操盘下的京东对外投资接近400亿——砸百亿入局外卖、新设“七仙小厨”自营厨房、180亿收购德国零售巨头Economy、连续押注六家机器人公司,还冲在稳定币赛道第一梯队……京东突然这么“激进”,到底是病急乱投医,还是深思熟虑后的绝地反击?

京东没有一个方向,而是全线出击!外卖、并购、机器人、稳定币,一个赛一个烧钱。

仅三个月内,刘强东操盘下的京东对外投资接近400亿——砸百亿入局外卖、新设“七仙小厨”自营厨房、180亿收购德国零售巨头Economy、连续押注六家机器人公司,还冲在稳定币赛道第一梯队……京东突然这么“激进”,到底是病急乱投医,还是深思熟虑后的绝地反击?

看似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实则暗藏一条正在重构的“超级供应链”路线图。这一次,刘强东放出的王牌,是要用最熟悉的供应链打法,打破电商困局,再造京东新版图!

曾经的“电商二哥”,怎么突然急眼了?京东这波操作,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从一次“自我批判”开始。

就在不久前,刘强东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放出重磅—“京东过去五年,是我创业史上最没特色、最缺创新、最无增长的五年。”

五年没创新?五年白走?乍听有些夸张,但看看数据你就懂了:2024年京东营收超11000亿元,是中国民企中最高的一个。然而,市值缩水至五年前的三分之一,海外声量几乎为零,国内市场持续被蚕食。

拼多多横扫出海,Temu上线两年月活超亚马逊;阿里速卖通在巴西、韩国、东南亚频频登顶;美团发动反攻,外卖业务已触及数码、个护、电器等传统京东阵地;抖音电商GMV超越京东,晋升国内电商前三。

京东站在了“中场焦虑”的十字路口,一度像是身陷“围城”。过去靠物流碾压现在难有优势,新消费疯狂变现,京东的核心护城河正在瓦解。刘强东知道,光靠传统打法已经跑不过了。

于是干脆一声令下,全盘重启。炒菜送外卖、亲自下场,刘强东到底在赌什么?

今年,京东做出两个有标志性的决定,第一个,是花百亿进军外卖,还搞出了“七仙小厨”。不同于美团、饿了么放平台,让商家自己玩,京东一上来就自营—连厨师、门店、选址、仓储、配送、食材准备都全包。

什么意思?刘强东彻底不信“平台逻辑”了,转而还魂京东自营那一整套—亲自干、掌控全流程。烧出来的“七仙小厨”,不是普通餐饮,而是生鲜供应链的“实战演习场”。

它的底层逻辑,其实和当年“211限时达”如出一辙:用效率碾压体验,争用户停留时间—让外卖,成为电商新的流量入口。

第二个,是国际化重拳再次升级。过去京东出海,一直不温不火。2023年就已开始筹谋,但路线和阿里、拼多多完全不同—别人主攻跨境平台,轻资产轻投入;
京东偏偏要重资产地“海外再造一个京东”。

这一次,他直接花了180亿收购德国本土消费电子零售商Economy。这是什么操作?这是西欧本土的“大国美”!旗下门店超过1000家,遍布各大城市。京东一口气,把十几年来构建的终端渠道与仓储网络买过来了。不是“搭平台”,是“买阵地”!

而这背后,也是那条隐藏主线——供应链的延伸。他在欧洲买的不是商超,是前置仓!配合国内“七仙小厨”、外卖,以及海外门店,刘强东要干的是一件事——供应链全球化!

稳定币、机器人都上了,又不是搞金融、也不是造车,图什么?好,重点来了—你可能发现了,近期京东“投机器人”、“搞稳定币”,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正是战略拼图的“压轴戏”。

先说稳定币。在香港,稳定币已成为金融科技的前沿战场,京东是首批获得牌照的三家公司之一。为什么发稳定币?是炒币吗?显然不是。真正目的是解决全球支付链路。

传统跨境支付,面对VISA、万事达、SWIFT这类集中清算,美企主导,具有极高手续费和低效率。稳定币可以绕开传统通道,创建自己的结算体系,极大降低成本和兑付风险。

尤其京东要打造自营“国际本地电商”,就必须有自有支付底座。与其被动依赖,不如主动发行,这就是为什么沃尔玛、亚马逊也在布局稳定币,本质是支付话语权之争。

再看机器人。三个月内,京东斥资投资了6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尤其偏爱仓储机器人。为什么?因为仓储效率决定供应链效率。

在京东自营体系中,货品流转的每一环都需要“极致压缩成本”,而机器人正是提升仓内转运、分拣、包装的“大杀器”。

未来不光仓库,连前置厨房的炒菜也可能机器人来干。如果说稳定币是供应链的“血管”,那机器人系统就是自动化的“神经末梢”

这一切,都是为“供应链战役”服务。打通国内+海外,刘强东要打造什么样的“新京东”?看到这,你应该能明白:外卖,是抢用户时间;自营厨房,是验证生鲜模型;并购Economy,是海外前置仓;稳定币,是国际结算通道;机器人,是提升最后一公里效率;

它们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共同指向刘强东最熟悉的战场——供应链!曾经他靠仓储自营模式赢得电商上半场;如今,他试图靠“全球化供应链+本地即时配送”模式,闯出下半场。

这也是为什么他说:“跟供应链无关的事,我从来不碰。”这一盘棋,不是翻红回血,而是再造一个京东!成还是不成?这场豪赌风险有多高?

先看优势:模式独特,别人难以效仿;自营、电商、支付、仓储全打通,是阿里、拼多多学不了的;产业链资源深厚;与华为、小米、TCL等国产大品牌深度合作,不再依赖平台分发。

但短期风险也不小:资金消耗极大;“建物流、开门店、搞外卖、投机器人”都是重资产项目,烧钱速度惊人。落地效率堪忧;海外操作复杂,监管门槛、文化差异都有可能成为绊脚石。“多线开战”,可能分散火力;正如战争一般,优先级一旦抓错,将极其致命。

刘强东赌对了,就是另一个十年护城河;赌错了,也可能被市场无情收割。

写在最后:兵败如山倒,翻盘靠沉默的筹谋!很多人问,现在还有人信刘强东吗?我只想说,一位愿意否定自己、亲自下场炒菜的掌舵人,至少比在办公室里切巨头蛋糕的“职业经理人”,更值得期待一些。

他做得可能很重,但方向非常清晰:回归供应链,向世界要效率。这场局不是“蹭热点”,而是一场艰苦的自我重塑,是大败之后的重建,也许是最后的希望。

正如刘强东自己说:“今天的第一缕阳光是什么颜色,我也不知道,但我一定会坚持看到它升起。”京东这场豪赌,未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师姐财气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