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奖获6项提名!大鹏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眼光,赵本山的话应验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19:01 1

摘要:近日,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名单揭晓时,《长安的荔枝》以六项提名占据榜单醒目位置。

文|言午玉

编辑|黄毅来了

在当今华语影坛,董成鹏无疑是备受瞩目的存在。

从网络脱口秀起家的草根主持人,到提名金鸡奖最佳导演。

他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一段属于小人物的励志篇章。

如今,董成鹏的事业再破“天花板”。

而他当下的成就,也恰好印证了赵本山曾对其作出的预言。

1、赵本山的“非主流”徒弟

近日,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名单揭晓时,《长安的荔枝》以六项提名占据榜单醒目位置。

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等重量级奖项的角逐资格,让这部票房将近七亿的作品成为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银幕上,大鹏饰演的九品小吏“李善德”在岭南与长安间奔波的身影。

恰似他本人在影视圈十几年的跋涉轨迹。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这句电影中的台词,成了大鹏选片眼光的注脚。

早在《长安的荔枝》小说出版前,他便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故事的潜力:

“谁都知道‘一骑红尘妃子笑’,但却没人在乎运送荔枝的人。”

在大鹏的眼中,这种小人物的故事,远比所谓的“帝王将相”更有力量。

而他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创作观念,离不开师傅赵本山对他的“点拨”。

2012年的春晚舞台,首次缺少了赵本山的身影。

这位连续二十一年承包全国观众笑点的“喜剧大师”,突然的缺席让舆论哗然。

彼时,刚结束节目录制的大鹏毅然决定驱车北上,只因不愿让师傅独自落寞。

当他带着一身寒气出现在赵本山面前时,对方先是错愕,随即上前给了他一个结实的拥抱。

没有过多寒暄,大鹏轻声说道:

“以前我老是去春晚后台找您,今年我来这儿陪着您。”

这句朴实的话语,让见惯了人情冷暖的赵本山眼眶泛红。

随后,师徒二人彻夜畅谈,临走时,赵本山还不忘夸赞道:

“你聪明懂事,是一个能够做到站在地上说人话的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这短短一句话,不仅表达出赵本山对大鹏的期望,更藏着喜剧最本质的“玄机”。

只是那时的大鹏,完全没有听出师傅的话外之意,而这份领悟,竟让他足足等了十年。

2、从“流量密码”到人性深度

2012年,大鹏抓住流量时代的风口,推出迷你喜剧《屌丝男士》。

该剧以碎片化段子、明星客串和“屌丝自嘲”为核心,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这部“现象级”的作品让大鹏一夜成名,却也将他推向“低俗喜剧”的风口浪尖。

影评人直指其笑点依赖“屎尿屁与性暗示”,为了搞笑不择手段。

面对外界的争议,大鹏不以为意,声称这是对年轻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不仅如此,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创作理念是正确的,还自导自演了电影《煎饼侠》。

影片上映后,以十一亿元的票房创下新人导演纪录,却让大鹏遭受到更猛烈的抨击。

“靠情怀割韭菜”“加长版网剧”等质疑声铺天盖地。

一时间,大鹏从万众瞩目的“鬼才导演”沦为众人指责的对象。

连他自己都自嘲道:

“我也不知道观众为什么买账。”

不过,这场争议也让大鹏意识到自己在叙事能力上的不足。

沉淀两年后,他带着《缝纫机乐队》杀回华语电影市场。

为了摆脱“段子手”的标签,大鹏跑遍全国选景,影片所有摇滚乐都采取原创。

他想通过“保卫吉他雕塑”的故事,讲述小人物的梦想坚守,证明自己能拍“有灵魂的喜剧”。

但现实却给了大鹏沉重一击,电影票房不足五亿,远低于预期。

虽然他的口碑有所回升,但仍被批“怀旧过度,叙事节奏松散”。

连续的失利让大鹏陷入自我怀疑。

他意识到喜剧的本质从来不是“有多好笑”,而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也正是在这时,他终于明白了师傅所说的“站在地上说人话”。

2023年,大鹏执导的《保你平安》在全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主角为陌生人洗刷污名的故事,用喜剧外壳包裹着对网络谣言的批判。

墓地直播带货的荒诞场景,既是笑点也是对流量时代的反讽。

而雨夜追车的执着身影,则彰显着小人物的朴素正义。

最终,该片票房口碑双丰收,印证了真诚表达远比刻意搞笑“更重要”。

更难得的是,大鹏也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向。

同年,由大鹏执导的另一部电影《热烈》登上荧幕。

该片将视角对准街舞少年与中年教练的追梦故事。

作品延续了“小人物励志”的内核,却摒弃了煽情套路。

它以密集的街舞镜头搭配紧凑的叙事节奏,展现了梦想的残酷与滚烫。

凭借这部作品,大鹏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正式跻身主流导演行列。

但属于他的辉煌,才刚刚开始。

3、“笨拙导演”的自我修正

2025年,《长安的荔枝》让大鹏迎来导演生涯的巅峰。

这部融合历史剧与职场寓言的作品,不仅斩获金鸡奖六项提名,更让大众对他“刮目相看”。

从《煎饼侠》到《长安的荔枝》,大鹏董成鹏用十年时间证明:

争议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起点。

回望来时路,所有的争议与挫折都成了养分。

作品批判促使他“深耕创作”,转型阵痛则让他“沉淀自我”。

就像大鹏在电影宣传中说的:

“真正有眼光的人,从不只看眼前的荔枝甜不甜,更在乎能不能把它送到该去的地方。”

而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在自己的“长安”与“岭南”之间奔波。

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些不被理解的坚持,终会像荔枝树一样,在时光里结出果实。

毕竟,最动人的从来不是 “一骑红尘妃子笑”,而是 “拼尽全力后的释然”。

写在最后

金鸡奖颁奖典礼尚未举行,《长安的荔枝》能否获奖仍是未知数。

但对大鹏而言,这份提名本身,早已是对他一路付出的最好肯定。

部分参考文献:

界面新闻|《专访大鹏董成鹏:我的电影可能99%的人不信,但我就是相信》

来源:黄毅来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