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夏天,斯坦福大学EVGR宿舍楼的走廊里,偶尔还会有人提起那个睡了三个月地板的中国男孩。
2025年夏天,斯坦福大学EVGR宿舍楼的走廊里,偶尔还会有人提起那个睡了三个月地板的中国男孩。
24岁的Brandon Chen不会想到,当年为省住宿费在机场捡到的"沙发客"缘分,最终让他在硅谷掀起一场关于"聊天本质"的巨变:
当所有人还在微信里转发九宫格照片时,他的Intent已经让AI住进了每一条消息。
从生物实验室到代码战场:被DNA折纸耽误的社交天才
清华大学生物系的实验室里,Brandon曾是最年轻的iGEM团队负责人。
2021年,他盯着显微镜下的DNA折纸突然意识到:这些精密的分子结构,和社交软件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何等相似?
那天深夜,他在朋友圈写下:"或许该换个方式连接人类。"
三个月后,这个连英语都说不利索的男孩出现在旧金山机场。
转机时偶遇的斯坦福学生Jason,成了他人生第一个"天使投资人":不仅收留他在宿舍打地铺,还偷偷把他的代码传到了学校论坛。
2024年春天,当Brandon的临时项目意外收获2600名用户时,硅谷的风投圈终于注意到这个穿着清华校服的中国面孔。
就像他在X平台写的那句话:"从DNA到聊天框,不过是把碱基对换成了表情包。"
这个生物奥赛金牌得主,正在用另一种方式构建"社交分子链"。
聊天即指令:当AI成为你的隐形室友
纽约的程序员Miles至今记得那个凌晨三点的群聊。朋友Lena突然问:"谁有昨晚三人合照?"
当Miles和另一个朋友分别传来两张单人照时,Intent的AI突然"插话":"需要帮你们合成吗?"
三秒后,一张无缝衔接的合影出现在对话框,连Lena耳后新染的蓝发都完美复刻。
"这不是简单的修图,而是AI读懂了我们的'遗憾'。"
Miles在小红书分享的经历,正是Intent的核心逻辑——不是用户发指令,而是AI捕捉意图。
情侣小陈和女友的购物清单更具代表性:当女友说"想要不是CVS的垃圾桶",AI不仅生成共享清单,还自动标注了Target的折扣码;提到"防滑地垫",系统甚至贴心提醒"浴室门尺寸是否匹配"。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体验,让Intent在上线6个月内收获30万月活。
用户调研显示,78%的人不再单独使用备忘录,62%的团队取消了每日例会——因为AI已经自动同步了所有人的"未说出口"。
社交战争:当微信的对手不再是WhatsApp
在Meta总部的会议室里,扎克伯格的"AI焦虑"正在具象化。
2025年8月,Intent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融资的同一天,Meta紧急上线了WhatsApp的AI摘要功能。
但区别在于:当Meta的AI还在被动总结聊天记录时,Intent的AI已经在主动规划行程。
硅谷投资人Paul Graham在博客中写道:"Intent不是另一个社交软件,而是AI时代的沟通基建。"
就像用户A在机场的那句"AI会搞定一切"——系统自动定位旧金山机场,比价Uber和Lyft,甚至根据实时路况调整出发时间。
这种"聊天即执行"的体验,让传统IM的"发送-等待"模式显得笨拙。
更值得注意的是Intent的"群体智能"设计。
当三个朋友讨论旅行时,AI会自动生成行程看板;家庭群里的育儿讨论,系统会默默整理成成长档案。
这种超越个体的协作能力,正是Meta花2亿年薪挖角庞若鸣都难以复制的壁垒。
地板上的野心:被看见的"非典型天才"
斯坦福宿舍的硬板床,至今还留着Brandon写代码时蹭掉的墙漆。
这个拒绝"典型成功学"的00后,用自己的方式定义着华人创业者的可能性:没有藤校光环,没有大厂履历,甚至连英语都是边创业边学的。
但正是这种"非典型性",让Intent充满人性温度。
在用户故事里,有留学生用AI整理教授的语音笔记,有单亲妈妈通过共享清单管理孩子的药盒,甚至有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家属,发现AI在自动记录老人的记忆碎片。
这些真实的连接,比任何融资数字都更有力量。
当被问到是否担心Meta抄袭时,Brandon指着办公室墙上的清华校徽:"他们抄的是功能,抄不走的是我们对'连接'的理解。"
就像那个在机场偶遇的夜晚,如果没有Jason的善意收留,或许就没有今天这个让硅谷侧目的中国故事。
如今的Intent官网,依然保留着Brandon最初的宣言:"让AI成为桥梁,而不是屏障。"
在这个被算法割裂的时代,这个从地板上站起来的中国小哥,正在用代码书写着最朴素的社交真理:最好的科技,是让你忘记科技的存在。#头条深一度#
【资料来源】
1.Brandon Chen领英主页:
2.Intent官方发布视频:
3.用户案例库:https://intent.app/testimonials
4.机器之心深度报道:
来源:步凡寻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