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季即将结束,这一天的夜晚,内蒙古的草原上一片寂静,凌晨时分,4道黑影趁着夜色,悄悄破坏了草原的栅栏,鬼鬼祟祟地钻了进去。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夏季即将结束,这一天的夜晚,内蒙古的草原上一片寂静,凌晨时分,4道黑影趁着夜色,悄悄破坏了草原的栅栏,鬼鬼祟祟地钻了进去。
他们手里拿着紫光灯,在地面上来回扫视,另一只手握着镊子和网,像挖宝一样,仔细搜寻着什么。
这片草原可不一般,旁边就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格外珍贵。
深夜里,草场主白某还在草原上进行巡护,确保草场安全。
突然,一阵奇怪的声音传入耳中,那是泥土被翻动的声音,他随即提起警惕,没有发出任何多余声响,而是悄悄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挪动。
借着月光,他清楚地看到穆某等4人正蹲在地上,疯狂地翻土捕捉“宝藏”,周围的草场已经被踩得乱七八糟。
看到这一幕,白某立刻上前,神情严肃地要求穆某一行人马上停手,赶紧离开草场。
可穆某他们完全没把白某的警告当回事,连头都没抬,依旧埋头在地上翻找,丝毫没有要停下的意思。
白某见状急了,自己一个人拦不住4个成年人,只好掏出手机给朋友打电话,想请人来帮忙一起驱赶。
穆某听到白某打电话搬救兵,也立刻掏出手机喊朋友过来。
没过多久,双方的人都到了,小小的草场边一下子聚集了不少人。
先是激烈的争吵,双方各说各的理,白某骂他们破坏草原,穆某则觉得“抓点东西而已,多管闲事”,争执越来越凶,最后直接动起了手。
厮打过程中,穆某那边有人被打伤了脸,后来经鉴定,伤势达到了轻伤二级。
警察赶到后,很快控制了场面,随后大家发现,穆某他们捕捉的东西大部分已经被放生,剩下的数量不多,达不到刑事立案的标准。
然而冲突中有人受伤,这让事情性质变了,公安机关对白某立了案。
另一边,穆某到案后,面对调查终于松了口,吐露了实情,他没正经工作,经常来这附近搜寻捕捉这种小虫子。
据他说这东西一公斤能卖七八百元,很有赚头。
这次为了能多抓些蝎子卖钱,他更是直接带着家里的四口人,特意从邻省跑来这边的草场,就是想多抓点卖钱。
面对询问,白某的情绪依旧有些激动地说,他们几个人在那儿乱踩,原本整齐的草地被踩得乱七八糟。
而且还拿着工具到处翻土,把草场弄得不成样子,他看着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案子很快被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官仔细研究后,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
如果简单起诉,草原的伤痕没人管,百姓心里的结也解不开,这不是司法该有的样子。
针对案件中蝎子数量的认定问题,公安局方面表示,该物种成年个体体型极小,单只计数不仅难度大,还容易出现误差。
出于办案严谨性考虑,工作人员只能采取称重的方式。
白某也后悔不已:“当时我一时冲动,没第一时间报警,反而喊了朋友来,才闹到动手的地步,现在想想真不该。”
穆某虽说抓得不多没判刑,但他把草原搞坏了,还抓保护动物,这事儿不能算完,该怎么处理还得按规矩来。
检察院还请了律师,给双方讲清楚法律后果,更详细分析了这些动物对草原生态的重要性。
经过这番沟通,穆某终于清楚自己错得有多离谱,他之前一直觉得抓几只不算事,完全没意识到会对草原生态造成伤害。
现在悔悟了,他主动提出要去当贺兰山的保护志愿者,想用这种方式弥补自己的过错。
当着所有人的面,白某和穆某和解了,还一起答应以后会主动参与生态保护的活动。
最后检察机关没起诉白某,这种办案方式,既让大家看到了法律的公正,也把“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理念,深深种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都好奇,穆某冒着风险深夜捕捉的动物到底是什么?
«——【·蒙古钳蝎·】——»
它叫做蒙古钳蝎,是内蒙古的一种保护动物。
蒙古钳蝎个头很小,有一对螯肢和一对触肢,末端是钳子形状。
它的身体颜色多为黄褐色或深褐色,表面有一层几丁质外壳,起到保护作用。
蒙古钳蝎有个细长的后腹部,它由五节构成,在最末端有根尖尾刺,这尾刺里是含有毒液的。
它喜欢栖息在草原、荒漠等干燥的环境中,尤其常见于植被相对稀疏的沙质土壤区域,贺兰山附近的草原就是它们的典型栖息地。
蒙古钳蝎白天大多躲在石头底下,或者自己挖的洞穴中,既避开太阳晒,也躲着天敌。
一到夏天晚上,它们就特别活跃,这也是那些非法抓蝎的人总在深夜行动的原因。
蒙古钳蝎的范围相对集中,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此外在邻近省份的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它们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要求较高,通常只在特定的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中存活。
蒙古钳蝎的食物多是小虫子,比如蝗虫、蟋蟀之类的。单说蝗虫,它们1只一年就能抓一万多只,对控制有害昆虫帮很大。
它们捕猎时,常会躲在隐蔽的地方,等猎物靠近了,就用触肢夹住猎物,再用尾刺注射毒液把猎物麻倒,最后慢慢吃掉。
蒙古钳蝎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药用方面,它的毒液是一些药用产品的原料来源。
也正是因为这种药用价值,野生蒙古钳蝎被大量捕捉,市场价格一度达到每公斤750元至800元。
但野生蒙古钳蝎受法律严格保护,相关法律条文已明确界定,任何针对它的捕捉、收购、贩卖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更重要的是,蒙古钳蝎在控制虫害和维护生态平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们能大量捕杀蝗虫等破坏植被的害虫,发挥着 “天然杀虫剂” 的作用。
要知道,蝗虫是草原植被的“天敌”,一旦蝗虫数量失控,草原会迅速出现“秃斑”,植被退化速度加快。
而蒙古钳蝎的存在,能从自然层面减少害虫对植被的啃食,为草原筑起一道生物防线。
它们通过捕猎小型动物,调控着这些猎物的数量,与此同时,它们也会成为其他天敌的捕食对象,为更高营养级的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能量。
一旦人们为了利益放肆捕捉它们,必然会打破自然平衡。
来源:牧子说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