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笔签字时,眼前或许浮现出那个29岁便壮烈牺牲的“常胜将军”。共和国第一号烈士证,见证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笔签字时,眼前或许浮现出那个29岁便壮烈牺牲的“常胜将军”。共和国第一号烈士证,见证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1955年,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在听取授衔工作汇报时,当听到段德昌的名字,顿时两眼泪花,喃喃自语:“段德昌!段德昌!”汇报不得不中断。这位让毛主席念念不忘的将领,正是他亲笔签发的新中国第一号烈士证的主人。
时光回到1933年5月1日,湖北巴东县金果坪。年仅29岁的段德昌在“肃反”中被诬陷,临刑前他坦然说道:“同志们,永别了!祝革命早日成功!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常胜将军”,没有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却牺牲在了自己人的屠刀下。
青年才俊,毛泽东的早期知己
1904年8月,段德昌出生在湖南南洲(今南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他亲历社会黑暗与不公,内心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921年春天,毛泽东以省督学身份到南县考察。在南县官正街的伙铺里,毛泽东与段德昌彻夜长谈。这次谈话改变了段德昌的一生,他决心投身革命事业。
三年后,段德昌与从法国勤工俭学归来的何长工一起,在华容创办了新华学校。他担任副董事长兼教务部长,把学校作为培养革命人才的基地。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段德昌和进步青年发起组织“青沪惨案南县雪耻会”,查禁洋货,严惩奸商。同年6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军旅奇才,从黄埔军校到洪湖苏区
1926年,段德昌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在“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因在指责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公开信上签名,段德昌被关了禁闭。
蒋介石曾亲自出面想拉拢他,结果被段德昌呛得颜面尽失:“我为国民革命来军校学习,向校长提意见是为了国民革命快点成功,何罪之有?”蒋介石恼羞成怒,下令开除了段德昌的学籍。
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十分欣赏段德昌的气节,推荐他到毛泽东、李富春等人主办的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
在北伐战争中,段德昌结识了时任营长的彭德怀,二人一见如故。攻克武昌后,他和彭德怀在当阳玉泉山彻夜长谈。段德昌后来介绍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彭德怀称为“革命引路人”。
1928年春,段德昌与贺龙、周逸群一起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在当时的湘鄂西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贺不倒,无段不胜。” 在段德昌和贺龙的带领下,湘鄂西苏区逐渐发展壮大,与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并称为“三大苏区”。
军事天才,“常胜将军”的战场传奇
段德昌不仅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更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在洪湖苏区,他总结了十六字游击战术:“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多则跑,敌少则搞”,这与毛泽东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原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931年1月至5月,国民党先后调集5个旅的兵力,向洪湖苏区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围剿”,苏区大部分地区被敌占领。段德昌率领新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灵活地与敌周旋,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恢复了洪湖苏区。
1932年上半年,段德昌率领红九师,连续取得了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三大战斗胜利,共歼敌1万多人,缴枪1万余支。从此,段德昌“常胜将军”的美名在洪湖广为流传。
段德昌创建的洪湖苏区是湘鄂西苏区中面积最大、最巩固的一块。在士兵和群众中,他积极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在攻克醴陵、进占平江及汀泗桥战斗中,他带领宣传科全体人员深入前线,为部队组织担架,送水送饭,进行战地宣传,被群众誉为“铁科长”。
悲壮牺牲,真理至上献出生命
1932年7月,国民党调集10万重兵,向洪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面对强敌,段德昌与贺龙等人主张采用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方法,集中优势兵力寻机歼敌。
然而,以夏曦为首的湘鄂西中央分局,对待敌情过于教条,不考虑敌强我弱的战争实际,提出“不使一寸土地为敌人蹂躏”,强烈要求红军和敌人打阵地战。这种战术导致红军每天牺牲的人数都在增加。
段德昌当面指责夏曦:“你谁都不相信,把党团组织都解散了,连党都不相信了。你把红军搞完了、苏区搞光了,你是革命的功臣,还是革命的罪人?” 就因为这些正常争论,段德昌被夏曦诬蔑为分裂红军的“改组派”,随即遭到非法逮捕。
段德昌被捕后,贺龙赶来与夏曦据理力争。但夏曦坚持要在公审之后枪决段德昌。
临刑前,段德昌高呼“同志们,永别了!祝革命早日成功!中国共产党万岁!苏维埃万岁!” 据记载,段德昌在临刑前曾说:“部队子弹少,杀我刀砍火烧都可以,不要用子弹,生不能回洪湖,死了也要回洪湖。”
沉冤得雪,共和国永不忘记
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为段德昌恢复名誉。这位含冤而死的英雄终于获得平反。
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段德昌烈士家属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在为数千万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中,段德昌位列第一号,这是党和人民对他革命功绩的最高褒奖。
1955年授衔会议上,谈到段德昌时,毛泽东一度哽咽落泪,以至于会议中止几分钟。可见对于段德昌的早逝,毛泽东心中觉得特别惋惜。
1988年,中央军委将段德昌列为共和国历史上的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精神永存,红色基因代代传
如今,在段德昌的家乡湖南南县,德昌公园内矗立着段德昌铜像。段德昌生平业绩陈列馆占地800多平方米,由“立志救国的南洲少年”“投身革命的青年才俊”“洪湖苏区的杰出将领”“能征善战的常胜将军”“英名永存的时代楷模”等部分组成。
陈列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图文说明、实物陈列、影视播放、雕塑场景展示等表现形式,集中展示了段德昌浴血奋战、顽强斗争的一生。每逢重要节日,当地各界人士、社会团体等自发齐集公园,向段德昌铜像和纪念碑鞠躬献花,缅怀先烈。
段德昌虽然只活了29岁,但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他曾在面对错误路线时坚定表示:“共产党人砍脑壳也要讲真话,我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 这句话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在湖北鹤峰和湖南南县,当地人民政府分别修建了段德昌烈士墓和纪念碑。每年清明,无数群众自发前来祭扫,向这位共和国第一号烈士表达敬意。
段德昌的一生短暂而辉煌,他用29年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共和国第一号烈士,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1. 《段德昌传》官方党史文献
2. 湖南省委组织部《红色传家宝》系列资料
3. 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报道
4. 中共益阳市委宣传部公开资料
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将帅传记
6. 新华社《永远的丰碑》系列报道
7. 共产党员网、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公开报道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所有史实均经过严格考证,符合历史真相。
来源:别逞强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