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丽带火的足力健凉了!欠 7 亿卖 3.9 元馄饨,银发钱这么难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7:47 1

摘要:曾凭借张凯丽代言而家喻户晓的足力健老人鞋,从年营收高达40亿元的巅峰跌落,如今深陷债务困境,截至2024年底仍有约7亿元债务待偿。

曾凭借张凯丽代言而家喻户晓的足力健老人鞋,从年营收高达40亿元的巅峰跌落,如今深陷债务困境,截至2024年底仍有约7亿元债务待偿。

为自救,品牌于2025年跨界转向有机食品市场,在郑州开设数十家会员店,以3.9元的馄饨、4.9元的水饺等低价策略吸引顾客,会员数已突破8万。

其兴衰历程折射出“银发”经济领域创业的复杂性与挑战。

说起足力健,很多人脑子里立马冒出那句“专业老人鞋,认准足力健”的广告词,还有张凯丽老师那张亲切的笑脸。是啊,曾几何时,这牌子火到几乎每个县城街头都能看到它的红招牌。

创始人张京康是个能折腾的人。他最早做保健品没成,却在2014年偶然发现了老人鞋这个空白市场。

那时候老年人买鞋难,他就蹲在小区门口跟大爷大妈聊天,亲自量脚型,最后琢磨出老人最需要的三个点:防滑、轻便、舒服。

足力健创始人张京康

他的眼光确实毒辣。和双星合作推出的“六超老人鞋”,一年就卖出40万双。

2015年正式创立足力健品牌后,更是砸下2个亿在央视打广告,请张凯丽代言。这一招太狠了,一下子就让全国老人都记住了这个牌子。

最高光的时候是2019年,年销售额冲到40亿元,全国门店开了将近5000家,堪称老人鞋界的“绝对王者”。

可惜啊,好景不长。问题很快就来了。

先是产品被检出耐磨性不达标,接着黑猫投诉平台上越来越多老人吐槽质量差。最要命的是,扩张太快导致库存积压,资金链紧张。

2020年疫情一来,线下门店大量关门,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

如今足力健只能做点供应链和品牌授权的生意,门店基本都是加盟商在撑着了。

创始人张京康自己也承认,现在每年收入的七八成都要拿来还债,去年还了1.8亿,还欠着7个亿呢。从年入40亿到负债累累,不过短短几年时间。

主业不行了,总得想办法活下去。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出“跨界大戏”,足力健开始卖有机食品了。

从今年5月开始,郑州街头冒出了30多家“绿色牌匾”的足力健有机食品会员店。

更绝的是,人家还搞起了直播带货,4.9元一包的速冻水饺、9.9元15个的鸡蛋、3.9元的馄饨,这价格,看着是真便宜。

但老百姓心里直打鼓:一个做鞋的,突然卖起吃的,靠谱吗?有人说这是创新,也有人直言不讳:别是又来割韭菜的吧?

其实放眼整个老年消费市场,这种情况很典型。

中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人超过3亿,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到2035年预计能达到19万亿。市场大得吓人,但真正能做好的企业却没几家。

有的企业靠忽悠老人赚钱,比如卖天价磁疗床垫的,一年悄悄赚30个亿;有的企业虽然正规,却找不准老人真正的需求。

养老机构空置率高达45%,因为八成老人根本付不起每月3000多的费用;保健品龙头汤臣倍健也日子难过,线下收入大幅下滑。

足力健的转型,实际上反映了整个银发经济的困境。

市场很大,但老年人收入差距更大,消费观念保守,再加上不少企业老想着“赚快钱”,导致这个市场至今没有出现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巨头企业。

足力健的跨界转型,是一场被逼出来的自救。从卖鞋到卖食品,跨度确实大了点,但也反映出银发经济的现实:看着机会多多,做起来处处是坑。

老年市场需要的是真心实意为老人着想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打着“孝心”旗号的短期生意。那些把老人当提款机的企业,终究走不远。

只有真正读懂老人心,做出靠谱产品,诚信经营的企业,才能在这片巨大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成为真正的“阳光巨头”。

足力健的这场转型豪赌,成败尚未可知。但它给所有企业提了个醒:银发经济这块蛋糕很大,但想吃下去,得先学会真正尊重老年人。

来源:南破青丝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