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米兰机场的廊桥刚拉开缝隙,欢呼声就差点掀翻穹顶 —— 鞠婧祎刚现身,举着中文灯牌的国际粉丝立刻围出三层人墙,前后出口全被堵死,安保手拉手开道才勉强通行。全黑造型配黑长直公主切,十二小时跨洋飞行后的生图里,妆容清透得像刚上妆,接过粉丝花束时脱口而出的 “这对吗”
米兰机场的廊桥刚拉开缝隙,欢呼声就差点掀翻穹顶 —— 鞠婧祎刚现身,举着中文灯牌的国际粉丝立刻围出三层人墙,前后出口全被堵死,安保手拉手开道才勉强通行。全黑造型配黑长直公主切,十二小时跨洋飞行后的生图里,妆容清透得像刚上妆,接过粉丝花束时脱口而出的 “这对吗”,眼睛瞪圆的惊喜表情瞬间刷爆推特和微博。#鞠婧祎米兰#
这场接机场面只是她国际人气的冰山一角。米兰市中心 342 米的户外巨幕正循环播放她的影像,要知道这处被称为 “米兰封面” 的广告位,此前从未有亚洲女艺人登上过。早在韩国,她的 “撕拉片” 写真刚流出,相关话题 48 小时就冲破 3 亿阅读,网友狂刷 “东方神颜名不虚传”;此次米兰街头,连当地路人都举着手机抓拍,用蹩脚中文喊 “漂亮”,这下谁还敢说她的人气只在国内?
能让国际粉丝疯狂,更靠硬实力托底。作为范思哲春夏大秀的特别邀请嘉宾,她是首次踏上四大时装周舞台,全黑造型把品牌的利落锋芒与中式冷感美学揉得恰到好处 —— 公主切刘海的古典线条中和了西装的凌厉,黑丝绒长裙的垂坠感衬得身形纤细,时尚博主直夸 “既懂品牌调性又不丢个人风格”。而这份认可度早有伏笔:手握 11 个涵盖美妆、服饰的代言,待播作品预约量破三百万,从偶像选秀出身到能扛剧的实力派,她用五年时间完成了口碑逆袭。
放在全球时尚圈的版图里,鞠婧祎的 “米兰疯” 藏着东方美学的胜利。早年国际秀场的东方面孔多被框在 “旗袍、凤眼” 的刻板印象里,而她的造型却跳出了这种符号化表达:黑长直公主切是日式审美与中式古典的融合,全黑穿搭则契合现代极简风潮,把东方气质拆解成国际通用的时尚语言。这和近年国潮出海的逻辑不谋而合 —— 李宁把水墨元素印在运动服上,故宫文创用年轻化设计征服海外消费者,鞠婧祎则用 “不刻意的东方感” 让世界看到,东方美学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融入日常的鲜活风格。
热度越高,争议也越绕不开。有人翻出旧帖吐槽 “人气是买的,巨幕是品牌自营销”,甚至暗指 “时装周邀请是蹭流量”。但粉丝甩出的证据很直接:米兰巨幕是全球后援会联合品牌争取的资源,灯牌上的多国语言手写祝福绝非批量制作;韩国话题里,不少网友晒出反复观看她作品的截图,连台词都能背出几句。更有人点破关键:“要是没作品撑着,谁会追着跨国接机?她的《花间令》在东南亚播放量破亿,这才是人气的根基。”
其实争论的核心,从来不是 “人气有没有水分”,而是 “偶像该靠什么立足国际”。过去提到中国艺人闯国际,总绕不开 “颜值滤镜”,但鞠婧祎的案例恰恰说明:真正的跨文化吸引力,是 “实力 + 美学共鸣” 的双重作用。她在机场弯腰接过粉丝信件时的真诚,为贴合角色减重练戏的坚持,再加上踩中全球审美趋势的东方风格,才让这份人气显得扎实。就像当年木村拓哉凭《悠长假期》征服亚洲,本质都是 “专业 + 个人魅力” 的胜利。
现在网友已经蹲守范思哲秀场路透,有人扒出她的巨幕广告位毗邻米兰大教堂,堪称 “市中心 C 位”;有人猜测她会用苏绣元素搭配品牌礼服,解锁新中式时尚。这场从机场开始的热潮,早已超越 “明星追星” 的范畴 —— 当东方美学能靠一个人的造型、一部剧的传播被世界看见,这才是文化输出最温柔的模样。
最后想问:你觉得鞠婧祎的冷感美学能杀穿时装周吗?偶像的国际人气,该靠颜值铺垫还是作品打底?
来源:小娱星探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