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10月供给压力大减,非农就业传利好,收益率能破4.2%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16:35 1

摘要:最近全球金融圈都在盯着美联储和美国国债,一会儿说要降息,一会儿说收益率要涨,普通人心想:这跟我有啥关系?

最近全球金融圈都在盯着美联储和美国国债,一会儿说要降息,一会儿说收益率要涨,普通人心想:这跟我有啥关系?

其实这里面藏着美国经济的大逻辑,美联储降息后,美国的就业数据大概率会好转,而就业一好,现在市场炒得火热的“降息预期”就得凉,美债收益率说不定还得往上走。

咱们今天就把这事掰开揉碎了说,用大白话讲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1

首先得把最核心的规律拎出来,这是咱们判断后续走势的基础。

很多人觉得美联储降息就是经济要不行了,就业肯定越来越差,但历史数据偏偏不是这么说的。

咱们从1984年开始算(为啥从这年算?因为1980年代前美国就业里制造业占比太高,数据波动大,跟现在服务业为主的情况不一样,参考价值不大),

不管美联储是“预防性降息”(就是怕经济不好提前降)还是“衰退性降息”(快衰退了才降),

只要第一次降息落地,之后3到6个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数据要么是变好了,要么就是不再往下跌了,从没出过例外。

具体看两组数据:1984年到2024年,美联储搞过5次预防性降息,每次降息后没多久,非农就业就稳住甚至回升;

1989年之后有4次衰退性降息,就算后来经济真的进入衰退(按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标准),但在第一次降息后的3到6个月里,非农就业照样是边际改善的。

这不是偶然,而是货币政策起效的规律,降息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企业有钱了就愿意招人,就业自然会慢慢好起来。

现在这个规律又要应验了。有个领先指标特别关键:中小企业的招聘计划。中小企业是美国就业的主力军,它们想不想招人,直接决定了非农就业的走向。

目前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准备扩大招聘了,这意味着9月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10月会公布)可能就是短期最差的时候,接下来几个月会慢慢好转。

这事儿对美债市场影响可太大了。现在市场已经把“降息”这件事炒到极致了,不光觉得今年剩下的时间里美联储还得降50个基点(也就是两次25个基点),连明年能降多少都提前算进去了。

但如果接下来非农就业真的好转,大家就会发现:哦,原来美国经济没那么差,美联储不用降那么多次息啊!

到时候“降息预期”就会修正,之前因为赌降息而买美债的人会开始卖,美债收益率自然就会往上反弹。

2

咱们再回头看看9月的美债市场,其实已经上演过一轮“先跌后弹”的戏码了,正好能印证这个逻辑。

9月初的时候,美国公布8月新增非农就业才2.2万人,这比市场预期差了一大截,大家瞬间慌了,觉得美国就业要崩,经济要不行了,赶紧去买美债避险。

美债买的人多了,收益率就会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下子跌到了4%。

紧接着就是美联储9月的议息会议,果然如市场预期降了25个基点,还说今年可能再降50个基点。

但问题是,这些消息早就被市场提前“消化”了,大家早就猜到会降息,也猜到会说再降50个基点,所以会议一结束,就出现了“利多出尽”的情况:

之前因为赌降息买美债的人,觉得好消息已经兑现了,开始卖美债离场,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又涨回了4.1%以上。

这就像炒股,利好消息出来前股价已经涨了,消息落地反而可能跌,美债市场也是这个道理。

除了就业和降息,机构的动作也得盯着,它们是美债市场的“主力军”,它们的买卖会直接影响收益率走势。

先看一级市场(就是美国政府发新债的市场),9月的时候美国发了很多美债,尤其是中长期限的美债,正好赶上大家看涨美债的氛围,所以卖得还不错。

但10月就不一样了,10月附息美债的净发行量只有770亿美元,比9月的1820亿美元少了一大半,供给压力小了很多。

不过有个细节要注意:10年期、20年期、30年期这些长期美债的发行量跟9月一样没减,而且现在美元流动性越来越紧(简单说就是市场上的美元少了),

到时候这些长期美债能不能卖好,还得打个问号,这会影响二级市场的收益率。

再看二级市场(就是大家买卖已发行美债的市场),不同机构的动作能看出市场情绪的变化。

比如海外投资者,7月的时候不管是官方(比如外国央行)还是私人投资者,都买了不少美债,但中国大陆一直在减持,这可能是出于分散资产的考虑;

日本投资者也很有意思,9月美联储降息前赶紧加仓美债,显然是想趁着降息前的低收益率买点;

美国自己的一级交易商(就是帮政府发债、做市场做市商的机构)也在加多头,各个期限的美债都在买。

但降息之后,情况就变了。从期货市场就能看出来:CBOT(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10年期美债期货里,

非商业空头(就是赌收益率涨、债券价格跌的投资者)和资管多头(就是长期持有债券的机构)都在减少,

而且降息后,看空期权和看多期权的比例(Put/CallRatio)一下子涨到了历史较高位置。

这说明什么?说明降息后,机构们都不敢轻易动了,开始观望,之前的多头不敢再加仓,潜在的空头却多了起来,大家都在等更多经济数据出来,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3

接下来咱们展望一下10月和四季度的美债走势,这里面有两个关键判断。

第一个是10月的美债收益率大概率会在一个区间里震荡,不会有大的突破。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美国9月的基本面虽然有点弱,但整体还是有韧性的,现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其实比基本面应有的水平要低,就算9月降息后涨了一点,还是偏低。

其次,期货市场里的空头越来越多,这会压制收益率的下跌空间,大家都赌收益率涨,你想让收益率跌也难。

另外,9月的非农就业数据可能会比8月好一点,但好不到哪去,不会有太大惊喜;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可能在9月达到峰值,但这个消息市场早就知道了,不会有新的冲击。

所以综合来看,10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概率会在4%到4.2%之间晃悠,最多到4.3%,得等更多经济数据出来才会打破这个区间。

第二个判断是,四季度可能会有反弹机会。如果接下来几个月的就业数据真的像咱们之前说的那样好转,市场就会意识到之前的降息预期太激进了,需要修正,

比如觉得今年可能只降25个基点,而不是50个基点,明年的降息幅度也会砍一砍。

到时候,美债收益率就会进一步反弹,可能会涨到比现在更高的水平。

除了美债,机构MBS(就是房贷抵押支持证券,简单说就是把很多房贷打包成债券卖)的情况也值得提一嘴,这跟美国房地产市场挂钩,也会影响资金流向。

9月的时候,MBS收益率跟着美债一起跌,而且房利美(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的MBS收益率比吉利美(另一家类似机构)跌得更多,

跟美债的信用利差(就是MBS比美债多出来的收益率)缩到了历史50分位数的位置,意思就是现在MBS的风险补偿处于中等水平,不算高也不算低。

另外,现在房利美MBS的久期(可以理解为债券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有点偏低,但还没到“超调”的程度,就是还没低到不合理的水平。

最近一个月,影响久期的主要是三个因素:

一是提前还款激励(就是大家有没有动力提前还房贷,如果利率低,大家就愿意提前还,会缩短MBS的久期)

二是美债和期限利差的波动,

三是通胀预期,通胀预期变了,大家对利率的判断也会变,进而影响MBS的久期。

4

最后咱们总结一下:现在美债市场的核心矛盾就是“就业改善预期”和“高降息预期”的对决。

历史规律和领先指标都显示,美联储降息后美国就业会好转,这会让现在炒得过热的降息预期降温,进而推动美债收益率反弹。

10月因为缺乏关键驱动因素,收益率会在区间震荡,但四季度如果就业数据验证了好转的趋势,收益率大概率会往上走。

这些数据和逻辑看着绕,但其实关系到全球资金的流向,美债是全球资产的“定价锚”,它的收益率变了,股票、大宗商品、甚至其他国家的债券都会受影响。

不管你是做投资,还是单纯关心全球经济,盯着美国非农就业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这两个指标,就不会跑偏。

接下来10月公布9月非农就业数据的时候,就是第一个关键验证点,咱们可以重点关注。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