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作与好故事出发,绘就AI时代下网络文学的美好世界图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6:25 1

摘要:当网络小说从相对单一的付费阅读,到付费、免费和社会效益三种模式并存交织的新格局;当用户从PC时代、3G移动阅读时代,跨越到5G智能手机阅读时代,网络文学如何坚守初心,在网络传播新格局中聚焦写作?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当网络小说从相对单一的付费阅读,到付费、免费和社会效益三种模式并存交织的新格局;当用户从PC时代、3G移动阅读时代,跨越到5G智能手机阅读时代,网络文学如何坚守初心,在网络传播新格局中聚焦写作?

9月26日,2025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在浙江杭州开幕。当日下午,“聚焦写作——网络文学创作和发展”网络文学国际圆桌会正式举行,来自中外的数十名网络文学作家、研究学者、平台代表面对面,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答案。

活动现场

【这是属于网络文学的时代】

意大利汉学家、翻译家,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文化专员李莎曾将莫言的《檀香刑》《生死疲劳》、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李洱的《花腔》等作品传播到海外。同时,她也长期密切关注着网络文学的创作。

李莎

李莎将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98~2002年的先锋期阶段。榕树下、红袖添香等网站拥有大量读者;第二个阶段是2003年~2009年,是商业化阶段,起点、晋江等付费平台开始出现;2010年到现在则是第三阶段,从2010年唐家三少成为北京作家协会成员,到2014年浙江省开设第一个浙江省网络文学协会……网络文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李莎表示,中国的网络文学对普及中国文化,让国外读者了解中国,爱上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同我父母痴迷美国电影,我喜爱英国音乐,我大女儿成长时日本动漫风靡一时,而我的小女儿则钟情于韩国的K-Pop。我要祝贺所有网络文学作家,如今的时代就是中国的时代,就是你们的时代。”

萨尔瓦多·桑塔·普切

浙江大学教授、西班牙籍作家萨尔瓦多·桑塔·普切在杭州观察到了中国文坛传统与数字新形态交织的蓬勃生机。

萨尔瓦多表示,每个时代都会重塑叙事与阅读的方式,线上文学创作不仅是载体的改革,更是生态系统的蜕变。当下数字平台支持及时发布,与万千读者进行实时互动,甚至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共创。对于众多年轻作家而言,这是他们寻获文学声音与读者共鸣的阵地。

即便作为传统出版业的拥护者,萨尔瓦多依然乐见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我们不能也不愿忽视这一现实。数字现实带来了独特的机遇,它能降低创作的门槛,消弭时空阻隔,并让各种声音得以显现。”

【不断创新的写法与类别】

网络文学从其诞生之初,便携带着鲜明的市场化基因,文学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三者如同稳固的三角,共同支撑起它的早期形态。可以说,市场化是网络文学勃兴的原始动力,也是其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从相对单一的付费阅读,到付费、免费和社会效益三种模式并存交织的新格局,随着多年发展,网络文学的生态已然演进。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省网络作协主席何常在曾创作《问鼎》《运途》《胜算》《交手》《高手对决》《武动苍穹》等一系列热门作品。

在何常在看来,正是网络文学对市场规律的尊重与运用,让它真正走进了广大读者的阅读生活,赢得了人民的认可,从而积累了今日的规模和影响力。而在成功标准日益多元的今天,面对纷繁的生态,网文写作者尤其需要找到自己的“定海神针”。

“首先,聚焦写作,意味着要在多元评价体系中坚守文学的本体价值。无论生态如何变化,评价模式如何增加,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的根基依然是其作为文学作品的成色。

其次,聚焦写作,意味着主动承担时代记录者的使命,从沸腾的生活中汲取永恒养分。网络文学拥有无与伦比的即时性和互动性,这使它具备成为时代日记的独特优势。

最后,聚焦写作,意味着要以工匠精神锤炼叙事意识,在创新中传承文学星火。多元的生态带来诱惑,也提供工具,AI等辅助工具的应用旨在提升效率,激发灵感,其最终目的是让我们更专注于不可替代的情感共鸣和艺术创造。”

骁骑校

“网络小说用20多年时间变成了自己当初不敢想象的规模和模样。”江苏省网络作协副主席骁骑校同样是最早进行网文创作的写作者之一,早在2001年前后就在铁血论坛以发帖的形式进行小说创作,几乎经历了中国网文的发展全历程,创造了《铁器时代》《武林帝国》《橙红年代》《国士无双》《春秋故宅》《匹夫的逆袭》《罪恶调查局》等经典作品。

骁骑校则认为,优秀的网文创作始终离不开创新的决心和勇气。他以自己2023年创作的《长乐里:盛世如我愿》这部作品为例,小说篇幅里近代部分和当代部分近乎1:1,既无法归为历史小说,也无法归为都市小说,这部小说的成功也再次丰富网络小说的类别。

“《长乐里:盛世如我愿》验证了一件事,那就是一部网文的评价标准,除了流量和经济效益的维度,还有质量和社会效益的维度。新的写法、新的类型总要人去开创,网文的边界总要有人去拓展。现实题材网文到底是什么样子,也要有人去定义。而是作家天生的使命感,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自动触发。”骁骑校说道。

【好故事是基石】

田志国

“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不仅是数亿读者的精神家园,更构成了从文字到影像、从虚拟到现实的文化创意生态基石。而这一切的起点,是一位作家伏案耕耘的每一个字符,构筑出一个个精彩的好故事。”

作为网络文学从发展走向兴盛的重要平台,阅文集团副总编田志国认为,在流量与算法高速发展的当下,好故事依然是最重要的基石。而真正的好故事必然源生于生活,与时代共鸣。

好故事不仅能催生出好作品,也能建立起优质的IP生态。

“一个IP就是一个世界,作家的写作是构建这个世界的第一块砖。而我们的责任是协同各方伙伴,将这个文字世界拓展为有声、动漫、游戏、衍生品乃至线下体验的立体宇宙。”田志国认为,在当今时代,写作不应该仅仅是文字的完结,一个优秀的创意、一部动人的小说,理应拥有更广阔的生命维度。因此,阅文集团致力于打造IP生态链,将写作从一个相对孤立的创作行为升级为一场贯穿全产业链的价值创作之旅。

马艳霞

掌阅科技总编辑马艳霞同样表示网络文学的本质是文学,它的魅力是故事本身。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平台如何变迁,能直击人心、引发共鸣的始终是那些充满想象力,富含情感温度,具有独特魅力的好故事。谈聚焦写作,其实就是聚焦网络文学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AI可以生成文本,但是难以替代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深刻的情感洞察和不可复制的创造力。故事的灵魂、情感的温度、思想的深度,这些才是网络文学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永远是我们作者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平台,掌阅也将始终遵循尊重读者、尊重作者、内容为王的初心,共同守护网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何弘

圆桌会现场,与会嘉宾代表们纷纷发言,思想碰撞。

最后,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对圆桌会进行总结。他说,今天,我们聚焦写作,讨论网络文学创作和发展,深入交流了网络文学在全球视野下的创新创作的新趋势、发展新机遇和面临的新挑战。互联网带来的新语言、新形式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形式产生了变化,但文学的根本属性没有变化,网络作家们依旧是用语言表达生命的体验。对文学而言最终不变的是文字的力量,创作者必须要以赤诚之心来书写,以求知之欲来阅读。

何弘表示,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网络文学在AI时代的美好世界图景,也将越来越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