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歼轰-7到六代机,中国战机为何能领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7 16:06 1

摘要:2024年底,成都上空一架全尺寸验证机一飞冲天,中国六代机首飞了,这可是全球头一个搞出实机首飞的国家。

2024年底,成都上空一架全尺寸验证机一飞冲天,中国六代机首飞了,这可是全球头一个搞出实机首飞的国家。

不少人问,为啥说六代机的定义权攥在咱们手里?其实这事得从咱们歼击机的发展说起,从歼-20到歼-35,再到老一辈的歼轰-7,每一步都没白走。

2011年1月11日,成都黄田坝机场,试飞员李刚驾着那架涂着黑漆的飞机落地时,在场的人都忍不住鼓掌。

那时候大家还猜它叫啥,直到看到机号“2001”,才敢确定这是咱们的五代机歼-20。

老实讲,歼-20的速度真让人意外。

从2011年首飞到2017年列装部队,只用了7年。

要知道美国F-22、俄罗斯苏-57,光研发就花了15年以上。

有人说这是“奇迹”,但哪有什么奇迹?我查过资料,早在歼-20之前,咱们在歼-9、歼-10上就把鸭式布局摸透了,隐身技术更是从80年代就开始试,1990年还拿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提前几十年打基础,哪能不快?

现在的歼-20早不是当年的验证机了。

发动机从俄制换成了国产WS-15,开弹舱、玩“落叶飘”都不在话下。

2025年台海联合军演里,它跟歼-16、轰-6K组队飞,就是在告诉所有人,咱们有能力捍卫主权。

歼-20扛了重型机的旗,中型机的坑也得填上。

2012年10月,沈阳一架叫“鹘鹰”的飞机首飞,也就是后来的歼-35前身。

2014年珠海航展上,它还叫FC-31,飞的时候冒黑烟,不少人吐槽“这能行?”

本来想这型号可能要黄,没想到设计团队没放弃。

十年时间里,他们把翼尖切了尖(减少阻力还隐身),尾喷口改成锯齿状,连机背都抬高了,就是为了装更多设备。

2024年珠海航展再亮相,它已经叫歼-35A,飞起来干净利落,再也没了当年的黑烟。

现在歼-35的国产化率很高,雷达、导弹都是咱们自己造的。

它跟歼-20搭配,正好形成“高低组合”,就像美军F-22配F-35那样。

但不一样的是,咱们的歼-35没像F-35那样为了兼顾多军种妥协性能,它就是奔着空战和舰载去的,实战性更强。

有了歼-20和歼-35打底,六代机首飞就不是偶然了。

2024年底那架验证机,不光能高超音速巡航,还能跟AI协同指挥无人僚机。

测试数据显示,它的隐身性比歼-20还好,RCS值降了一个数量级,相当于从“乒乓球”变成了“芝麻”。

再看美俄,美国NGAD六代机还在画PPT,计划2030年才首飞,俄罗斯所谓的“六代机”,其实就是Su-70无人机,根本不是有人驾驶的正经六代机。

2025年3月,国际航空联合会还专门请咱们参与制定六代机标准,以前这活儿都是美欧干的,现在换咱们说了算,这就是实力。

为啥能领跑?说白了是底子厚。

航空发动机咱们有WS系列,隐身材料用上了石墨烯,就连机载AI芯片都是昇腾系列,全产业链自己能搞定。

工信部数据显示,咱们航空研发人员超30万,比美俄加起来还多。

这么多人盯着实战需求搞研发,能不领先吗?

回头看这几十年,从歼轰-7为了西沙海战需求突破航程限制,到歼-20追平世界一流,再到六代机定义新标准,咱们走的不是“弯道超车”,是“步步为营”。

以后再提六代机,就得按咱们的标准来,不是谁嗓门大谁说了算,是谁先搞出能用的东西,谁的技术贴合未来战争,谁就有定义权。

这一点,中国人现在说得算。

来源:小兔很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