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恢复殉葬只是朱元璋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首开恶例,但有一说一,在他驾崩前后,明朝皇室并不存在制度性殉葬,要到永、洪、宣才形成制度。
恢复殉葬只是朱元璋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首开恶例,但有一说一,在他驾崩前后,明朝皇室并不存在制度性殉葬,要到永、洪、宣才形成制度。
那么,洪武时代除老朱妃嫔外,还有谁被殉葬?
最知名者,莫过于秦王妃王氏——金庸宇宙中赵敏的原型。
王氏,名观音奴,是元朝太傅、中书右丞相、河南王、被老朱誉为“天下奇男子”的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之妹。
明初残元还有一定势力,为了招降拉拢王保保,朱元璋不惜嫡次子朱樉的个人幸福,于洪武四年九月初七册封王氏为秦王妃。
但王保保并没有被老朱的诚意打动来归附,朱樉也不甘心为国做鸭,两口子的日子过得很不和睦。
洪武八年八月二十二,王保保卒。
他死亡的消息甫一传来,没出仨月,当年十一月初八,老朱就为受委屈的爱子大樉子纳次妃邓氏。
勋贵出身的邓妃进府,王氏就更倒霉了,被幽禁别所,“每日以敝器送饭与食。饮食等物,时新果木,皆非洁静,有同幽囚。”
后来邓氏因为嫉妒被公爹朱元璋赐死,王氏依旧被“幽囚宫中”。
再后来,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十九日,荒淫酒色、肆虐境内的朱·小果·樉,被身边的老宫人下毒,当夜毒发,至二十日死亡。朱元璋在二十六日记录儿子身死之事。王氏在14天后的四月初四殉死。
九月初十,朱元璋下诏追谥朱樉王氏夫妻,朱樉谥号“愍”,王氏谥号“愍烈”。
有明粉根据朱椿的《祭兄秦愍王、嫂愍烈王妃》中的“奋身同殒”句,就认为王氏是自愿为夫殉葬。
嫂也孔贤,奋身同殒。父皇闻讣,以忧以伤。妃谥愍烈,王谥愍王。
我觉得这认知挺难绷的,谁会为虐待自己几十年的丈夫殉葬啊?受虐狂吗?所以,王观音奴绝对不会是自愿殉葬(夫)。
也有网友认为王氏可能是被公爹朱元璋逼迫殉葬。
个人觉得也不大可能。
从《太祖钦录》记载,朱元璋在赐死邓氏后、曾勒令朱樉以礼相待正妃,从这一点看,老朱似乎没必要逼已经没有统战价值的儿媳妇去死,毕竟王保保都死多少年了,老朱要想弄死这个儿媳妇早就弄死了,一句话的事——参考鲁王妃汤氏被赐死、邓次妃被赐死——何必留王氏到现在?
所以,王氏更有可能是被嗣秦王、邓次妃的儿子朱尚炳泄愤逼(杀)死的,然后以殉葬遮掩耳目。
朱元璋就是知道真相也不会追究,他不可能为了一个活死人去降罪自己的亲亲孙子,给个谥号盖棺定论得了。
而朱尚炳并不满足只逼死嫡母,他还刻意抹杀嫡母曾经的存在,直接称生母邓次妃为皇妣愍烈妃。
可见他不仅没有在秦藩宗庙祭祀嫡母,还把嫡母的谥号戴到亲妈头上,即便永乐六年受到朱棣的批评,也并不悔改。
1408永樂六年十二月○戊戌25賜秦王尚炳書曰朝廷制禮各有定分無敢僭踰爾令僧人修齋資薦考妣蓋欲以報劬勞之恩而於文字稱皇考皇妣又稱愍烈妃皇考皇妣是朝廷尊稱藩國豈得僭用既於禮有違且爾於冥冥之中亦不自安况愍烈之謚果朝廷所賜乎抑爾自加之乎爾年少寡學未諳大體此必俗學腐儒所為陷爾於僭妄而爾不能察也自今但據實書之庶不貽譏有識之人。
经过朱尚炳及其儿孙的刻意抹杀,后世秦王们逐渐漠视观音奴这个人,秦藩的始封王妃只认邓氏,宗庙中被供奉的也只有邓次妃。
就有网友认为:由于朱尚炳的小动作、导致后世秦王不知道观音奴的存在,证据就是朱尚炳的曾孙秦简王朱诚泳为他家列祖列宗写的赞词。
朱诚泳是朝廷盖戳的孝顺贤王,他为秦藩历代亲王及妃都写赞词,比如二代隐祖朱尚炳及隐祖妃僖王朱志堩之母刘氏,隐祖妾怀王朱志均、康王朱志㓗生母唐夫人。
三代僖祖朱志堩(未婚薨)。怀祖朱志均及妃张氏。康祖朱志㓗及妃陈氏。
四代惠考朱公锡及妃王氏,继妃嵇氏,妾、朱诚泳生母杨氏。
第五代的朱诚泳是庶出,不仅给嫡母王氏、生母杨氏写赞,还给差点翘了他继承权的继母嵇氏写赞。
但排在首位的秦藩一代始祖愍祖朱樉,却只有愍祖妃邓氏,并没有愍烈王妃王氏的赞词。
好像可以据此证明,朱诚泳不知道第一位王妃观音奴其人——观音奴被朱尚炳一家搞成查无此人了——所以才没有给她写赞。
但个人觉得,这个观点还有待商榷。
原因很简单,即便观音奴没被朱尚炳奉安在秦藩宗庙中,但她的陵墓,按规制就在朱樉墓旁边啊!
据《秦藩王墓考察报告》可知,秦藩王墓及诸妃墓布局呈现品字形,即王墓面南居中,王妃在王墓西侧不远,次妃在王墓东侧不远,西侧王妃墓大于东侧次妃墓,距离王墓更近,而东侧则稍远。
因为秦藩从愍王到康王是夫妻同茔异穴合葬,惠王及以后才是夫妻同穴合葬,次妃依旧是同茔异穴。所以,朱樉、王氏、邓氏就属于同茔异穴合葬。
从墓葬位置看,即便朱尚炳逼死嫡母,但丧葬时有朝廷官员在场,所以王氏依旧会享受王妃规格,位在朱樉墓的西侧,邓次妃只能屈居东侧。
虽然明朝禁止藩王随意出城,但逢清明、中元之类,也是允许藩王申请出城祭扫祖墓的,就算历代秦王们给始祖朱樉扫墓时、把西侧的王妃观音奴墓当空气,也不可能装瞎就说不知道墓主人是谁——辣么大一座坟丘在旁边戳着呢。
所以,观音奴在秦藩不能说是查无此人,只是历代秦王习惯了无视她的存在,朱诚泳才没为她写赞词。
除了秦王妃观音奴这个倒霉催的,还有其他被殉葬的吗?
先来看看洪武时期,皇室中都谁死亡了,和宋元皇室的夭折早亡率相比,老朱儿孙身体质量还是不错的。
①洪武三年(1370)十二月,皇第九子赵王朱杞薨,年2岁。
②洪武十五年(1382)五月初一,皇嫡长孙、东宫嫡长子朱雄英薨,年8岁。
③洪武二十一年(1388)六月二十九日,皇第九女寿春公主薨。
④洪武二十二年(1389)十二月十六日,皇第十子鲁王朱檀薨,年20岁。
朱檀元妃大汤氏于洪武二十年(1387)二月被赐死。继妃小汤氏薨于宣德八年(1433)三月二十五日。侧妃戈氏薨于正统五年(1440)十月初九日。
⑤洪武二十三年(1390)四月初三,皇第八子潭王朱梓与妃于氏自焚死,年22岁。
⑥洪武二十五年(1392)正月二十九日,皇从孙靖江王朱守謙薨,年31岁。
⑦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皇太子朱标薨,年38岁。
朱标元妃常氏薨于洪武十一年(1378)十一月二十一日;继妃吕氏薨于永乐初年。
⑧洪武二十六年(1393)十二月,皇第二十六子朱楠殇,未满月。
⑨洪武二十八年(1395)三月二十日,皇第二子秦王朱樉薨,年40岁。四月初四日王妃王氏殉。
⑩洪武三十年(1397)三月十七日,皇第十一孙、楚藩庶长子朱孟熜薨,年17岁,追封巴陵郡王,谥悼简。
⑪洪武三十一年(1398)三月十二日,皇第三子晋王朱棡薨,年41岁。
朱棡元妃谢氏薨于洪武九年(1376)五月初十。继妃小谢氏薨于永乐十八年(1420)正月二十日。
据《阳曲县志》记载,朱棡墓中疑似有殉葬:
“两旁十棺,十女人,人疑为当时殉葬者。”
朱棡死亡后的同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
从梳理的内容看,在朱元璋驾崩之前,明确只有秦王妃一人殉葬,晋王朱棡墓中疑似有殉葬者,并非王妃。
可见明皇室在洪武时期并不存在制度性的殉葬,直到朱元璋首开恶例,又被好大儿朱棣继承发扬。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如文。
来源:猴格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