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工评论 | 匠心筑梦 引领吉林“智造”新征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15:03 1

摘要:9月23日至27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成功举办。这场汇聚全国顶尖工匠的盛会,既是技艺的巅峰对决,更是工匠精神的星火燎原。吉林省大国工匠代表团携“吉林智造”创新成果跨越千里赴约,在“会、展、论、宣、演” 的立体舞台上,让吉林工匠风采与

9月23日至27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成功举办。这场汇聚全国顶尖工匠的盛会,既是技艺的巅峰对决,更是工匠精神的星火燎原。吉林省大国工匠代表团携“吉林智造”创新成果跨越千里赴约,在“会、展、论、宣、演” 的立体舞台上,让吉林工匠风采与振兴力量惊艳全国。

大国工匠是支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核心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地位关键。当前,吉林正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关键节点,汽车、碳纤维等重点产业升级呼唤能工巧匠,新能源、新医药领域创新急需技能尖兵。对吉林而言,培育工匠人才不仅是 “筑巢引凤”,更是为老工业基地注入新动能的战略之举。

这份战略布局,既有国家政策的“自上而下”引领,也有吉林实践的“自下而上”探索。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以培育大国工匠为引领,打造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吉林迅速响应,将工匠人才培育纳入高质量发展全局,构建起“政策保障+精准服务+氛围营造”的培育体系:明确到 2035 年培育 100 名大国工匠、500 名省级工匠、2500 名市级工匠的目标,推动 “新八级工” 制度落地,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让技能人才 “有奔头、有地位”。

在此次重庆大会上,吉林工匠梯队建设成果尽显。李万君、李凯军、罗昭强等“老牌”大国工匠持续领航,李万君还以专家评委身份为创新成果路演点评,用经验护航新生力量;杨永修、刘洋、王洪潇、徐开四位新晋大国工匠人才,则带着一线创新成果首次集体亮相,展现吉林工匠“薪火相传”的活力。从“老匠”的坚守到“新匠”的突破,吉林工匠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展开剩余55%

这份活力的背后,是吉林为工匠搭建的成长“立交桥”。吉林省总工会牵头构建“1+10+100+N”全省工匠学院体系,聚焦重点产业组建 13 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让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同频;开发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举办技术交流活动,推动“纸上创新”变为“产业实效”。同时,持续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切实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创新,始终是吉林工匠精神的核心底色。此次大会上,吉林以“吉聚匠心 创新领航”为主题打造硬核展区,35件展品覆盖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医药“四新产业”,既有打破国外垄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也有提升诊疗效率的新医药设备;展区内,朝鲜族歌舞、四平剪纸等非遗项目与创新展品同台,让“硬核科技”兼具“文化温度”。这种“创新+文化”的展示模式,不仅吸引日均万余人次参观,更通过3场线上直播吸引逾40万观众“云逛展”,让吉林匠心跨越空间,走进更多人视野。

当然,培育更多大国工匠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需各方协同发力、久久为功。未来,吉林需从三方面持续发力:要强化顶层设计,将工匠培育深度融入区域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细化政策支持、加大资源倾斜,为技能人才成长划定清晰方向、筑牢系统保障;要聚焦落地见效,优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壁垒,健全与技能等级挂钩的薪酬分配、职称评定机制,真正打通技能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的上升路径;要压实工会责任,各级工会需主动担当,常态化开展技能竞赛、工匠选树、师徒结对等活动,以鲜活案例讲好工匠故事,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持续厚植“崇尚技能、尊重工匠”的社会土壤。

重庆之行,是吉林工匠的一次 “出圈”,更是工匠精神的一次“破圈”。吉林工匠用创新成果和服务实践证明,匠心是与时俱进的突破,工匠精神是技艺追求,更是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当工匠精神成为吉林全面振兴的闪亮名片,未来必将有更多吉林工匠从黑土地走向全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更大的吉林力量。

文字:周 博

美编:庞国锋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