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华生录取增20%!一年40万值吗?3个真相要看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13:49 1

摘要:UCAS(英国大学招生服务中心)说,中国内地学生拿到了17840份录取书,比去年多了快3000份,申请的人也比2024年多了3000左右。

2025年英国大学的录取数据刚更新,中国学生又创了新高。

UCAS(英国大学招生服务中心)说,中国内地学生拿到了17840份录取书,比去年多了快3000份,申请的人也比2024年多了3000左右。

但热闹劲儿还没过去,不少学生就吐槽“班里全是中国人,这哪是留学,跟在国内上大学没两样”。

一边是申请热度往上涨,一边是学费生活费越来越贵,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在琢磨,一年花几十万去英国,到底值不值?

人数上去了,花钱的地方也没闲着。

最近伦敦政经公布了2026/27年的学费,会计与金融、金融学这两个专业,一下子涨了6500英镑,涨幅超22%。

更夸张的是牛津大学,像材料科学这类热门专业,一年学费居然到了62820英镑,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60万。

这数字看着就让人咋舌,除了学费,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之前听在英国读书的朋友说,在中小城市租房子,一个月500英镑已经算省的了,要是在伦敦,想租个普通房子,一个月1500英镑都打不住。

再加上吃饭、买教材、交通费,一年下来4万英镑都算紧巴巴的,换成人民币就是40万左右,不是超级富豪家庭,供孩子在英国读一年书,压力真不小。

就算比去美国稍微便宜点,但毕业后要工作多少年才能把这40万赚回来?换谁都会在心里算这笔账。

本来以为短学制能省点时间,结果成本摆在这,不少人心里都犯嘀咕,这钱花得值吗?

钱花了,要是学不到东西还融不进去,那才闹心,之前听说南安普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占比都超68.7%了,曼彻斯特大学的中国学生更是快到一万人。

有招生官都调侃“WeareturningChinese”,这话听着有点夸张,但也能看出中国学生在校园里的密度。

我今年8月去英国玩了半个月,跟当地一位教了30多年书的老教授聊过。

他说现在的中国留学生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们那时候来英国,是真奔着学术理想来的,现在有些孩子,来了还混在中国人圈子里,书不好好读,一两年下来英语都没练好,我都搞不清他们为啥来留学”。

后来我又问了几个在读的留学生,才发现现在太方便也是个“麻烦”,微信能跟国内亲友随时聊,小红书能查攻略,连中餐外卖都能送到宿舍,根本不用跟本地人打交道。

这样一来,留学的意义不就少了一半?总不能肉在英国,生活还跟在国内一样吧?而且想在英国留下来也不容易,现在虽然有毕业生签证,但得找有担保资质的公司,年薪还得达到3.5万英镑,刚毕业的学生哪那么容易拿到?

既然成本高、融入难,那英国留学到底值不值?其实关键不在英国,在自己。

我之前有个老同事,工作十年后辞职去了格拉斯哥大学。

格拉斯哥华人也不少,不少留学生一有空就去环游欧洲,但她不一样,她总说“要是以后想在这工作,得有本地社交圈啊”。

她那段时间主动去社区做志愿,跟本地人聊天,后来虽然没留在英国,回了上海,但因为这段经历,发现自己特别擅长跨文化沟通。

有家英国创意公司就看中了她这一点,现在还在跟她谈合作,说不定还能回去,她跟我说“要是没出去,我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本事”。

本来想,英国学制短,1年硕士能快速拿文凭,这是优势。

但要是抱着“混两年拿文凭”的心思,上课不认真,还拿AI写论文,那肯定学不到东西。

英国的教育本来就靠自主学习,专业课不多,剩下的时间全看自己怎么安排,你要是主动去查资料、跟教授讨论,资源都在那,但你要是躲在舒适区里,没人会逼着你学。

所以说,英国留学值不值,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

你要是抱着混文凭的心思,就算去了G5,可能也觉得不值,但你要是想跳出舒适区,主动学东西、了解新文化,就算不是顶尖院校,也能收获不少。

毕竟留学不是买文凭,是给自己一次成长的机会,这才是最实在的。

来源:奇史怪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