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观塑 | 佛国之下,会呼吸的泥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13:10 1

摘要:韦驮像,是不得不提的惊鸿一瞥。他并非最高大的,却是最摄人心魄的。身形微侧,目光如炬,周身的衣带仿佛下一秒就要随风扬起。那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武中蕴文,刚中含柔,被匠人用泥土完美定格,堪称“明代彩塑第一绝”。

如果说,山西的木构是民族的骨架,那么,散落其间的彩塑,便是让这片土地有了体温与表情的血肉。

走进平遥双林寺,仿佛步入一个凝固的、却又充满律动的佛国。

这里的空气是沉静的,但满殿的彩塑,却让寂静充满了声音。两千余尊彩绘泥塑,从唐至明,静默地讲述着时光的故事。

韦驮像,是不得不提的惊鸿一瞥。他并非最高大的,却是最摄人心魄的。身形微侧,目光如炬,周身的衣带仿佛下一秒就要随风扬起。那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武中蕴文,刚中含柔,被匠人用泥土完美定格,堪称“明代彩塑第一绝”。

而渡海观音,更是将从容演绎到了极致。她单腿盘坐,姿态安详,背景是波澜壮阔的罗汉渡海图。动荡与宁静,在她身上达成了奇妙的和谐。

这些彩塑,早已超越了宗教偶像的范畴。它们是一代代无名匠人,在严格的仪轨中,注入的个人情感与艺术创造力。他们让冰冷的泥土,拥有了脉搏,拥有了悲悯的眼神,拥有了看尽千年红尘后,依旧慈悲的微笑。

在双林寺,彩塑不被冰冷的玻璃完全隔绝。在柔和的光线下,你能看清菩萨衣纹的流转,能感受到天王肌肉的张力。它让神佛,有了让人亲近的温情。

这份生命的颤动,同样延续在镇国寺的五代彩塑中,它们带着大唐的遗韵,面容丰腴,衣饰简练,佛国秩序井然。

而在公主寺,明代的彩塑则融入了更多民间审美,让庄严的佛殿,多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气息。

在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佛坛上,有一尊合掌露齿的胁侍菩萨,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在庄严肃穆的佛国世界里,她悄然打破沉寂,微微侧首,双掌合十,嘴角泛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那笑,不是神佛的慈悲,倒更像是少女的娇憨与纯真。这一“露齿”,让泥塑瞬间有了体温,让信仰瞬间有了人间的温度。

在现存最古老的南禅寺大殿内,唐代的协侍菩萨静立佛侧。虽历经千年,彩绘斑驳,但其身姿的雍容、衣纹的流畅,依然散发着大唐的气度。没有繁复的装饰,仅凭S型的优雅曲线和饱满丰腴的面容,就将盛世的自信与从容,凝固成了永恒。

而善化寺大雄宝殿内,大吉祥天女的塑像,则展现了辽金彩塑的另一种风韵。她面容秀丽,姿态娴雅,既有神祇的端庄,又具女性的柔美。衣饰贴体,璎珞精美,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那个时代匠人对“美”的极致追求。

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她都在温柔地注视着你。

岩山寺的壁画出彩但躲过被盗之殇留下的残像仍能看出工匠的巧思。

还有晋祠圣母殿侍女像(由于人太多,没有照片),善化寺的显眼包天王,都让观者无不忍俊。

从华严寺菩萨那惊世一笑,到南禅寺协侍的唐代气韵,再到善化寺天女的辽金风姿,每到一处,看着那些塑像,久久不能回神,离开山西的路上刷到一篇文章说古代的匠人为了让彩塑的眼睛有神,特意用琉璃珠子做眼珠,这种做法世界仅有,也让我们的塑像变得更灵动传神。

离去时,殿内光影斑驳。

那些塑像的目光,似乎一直跟随着你,提醒着你:美,可以如此有生命。

应县木塔中拍到的一个金刚力士,表情很可爱

来源:砂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