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大佬眼中的特斯拉 崇拜、敬畏、挑战与超越之间的战略镜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11:46 1

摘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不仅体现在产品与销量上,更直观地反映在各位领军人物的话语体系中。他们对行业标杆特斯拉的不同评价,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各自企业的战略定位、核心优势与掌门人的独特性格。

中国车企大佬眼中的特斯拉,崇拜、敬畏、挑战与超越之间的战略镜鉴——实则贸工技与技工贸之争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不仅体现在产品与销量上,更直观地反映在各位领军人物的话语体系中。他们对行业标杆特斯拉的不同评价,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各自企业的战略定位、核心优势与掌门人的独特性格。

1、 技术自信的“挑战者”:余承东与李斌

华为的余承东以其标志性的“遥遥领先”定义了挑战者的姿态。他的言论集中爆发于2023年4月问界M5智驾版发布会及后续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其观点的核心在于,华为凭借ADS 2.0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在智能化体验上已实现对特斯拉的超越。

这一观点正不断被技术进展验证。 华为自2023年发布ADS 2.0后,已规划向ADS 4.0及L3/L4级高阶智能驾驶迈进,并成为全球首家官宣将于2026年大规模商用L3、2027年商用L4的科技公司。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FSD虽在全球范围内有深厚积累,但其纯视觉路线在中国复杂路况下面临挑战,且至今未官方宣布L3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落地时间表。因此,余承东在智能驾驶技术的落地节奏和本土化体验上宣称领先,是具有坚实依据的。

余承东以行践言,用用鸿蒙智行打败了BBA,这是马斯克无法实现的目标,鸿蒙智行同时将打败特斯拉。

蔚来的李斌在2020年左右发出的“不要去捧特斯拉的臭脚”的言论,则更具攻击性,但也点出了当时的市场现实。李斌意在强调蔚来构建的换电网络、高端用户服务体系与社区文化是特斯拉不具备的独特护城河。从供应链角度看,他的观点也有客观一面: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大陆95%的供应链支持;在自动驾驶领域,双方芯片研发都依赖美国技术基础,车机系统各有千秋。这番言论是蔚来在品牌重塑期提振信心的策略性表达,突出了差异化竞争。

2、 致敬特斯拉而不致敬全球智能化领导者华为和全球电动化领导者比亚迪的:李想

理想汽车的李想在2020年至2021年间对其社交粉丝们的分析,总体并不偏颇堪,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斯拉的核心壁垒在于垂直整合能力——“终端、操作系统、芯片”这三项自研能力。

李想的评价跳出了传统车企的框架,揭示了特斯拉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本质。这种苹果式的商业模式,使其能掌控全链路体验并实现快速迭代,这是绝大多数传统车企难以比拟的。这一观点因其深刻性和前瞻性,被普遍认为是对特斯拉成功之道最精准的解读之一。

时移世易,但是到2025年9月25日,李想就是典型的双标。

他不致敬,全球电动化领导者是比亚迪,不致敬打败理想的鸿蒙智行及问界。

格局打不开呀。

比较华为与特斯拉“芯片、终端能力、操作系统”三方面的能力,华为全栈式自研昇腾、麒麟、鸿蒙及鸿蒙车机系统,智能终端,断崖式领先特斯拉特斯拉芯片设计及代工是美系核心技术基础之上的,车机系统已经落后于万物互联的鸿蒙及鸿蒙座舱5.0。

3、 务实平等的“领导者”:王传福

比亚迪的王传福则展现出行业领导者的沉稳。他在2022年左右的财报会议等场合表示“有几个点可以作为借鉴”,态度中性而务实。这背后是比亚迪凭借全产业链自控(尤其是刀片电池和DM-i技术)和极致成本控制,在销量上已然超越特斯拉的底气。

正如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所言:“特斯拉电动化比不上比亚迪,智能化比不上华为。” 这精准概括了当前的竞争态势:特斯拉在品牌和全球化上仍有优势,但在核心三电技术领域,比亚迪是强大的对手;在智能化前沿,华为正快速追赶甚至全面领先。王传福的评价,是一种基于实力平等的审视和学习。

4、 “学徒心态”的“追随者”:雷军、何小鹏及其争议

小米的雷军和何小鹏的表达则体现了“学徒心态”。雷军在2021年宣布造车时尊称特斯拉为“全球电动车的标杆”,何小鹏也多次表达“尊敬”并视其为“引领者”。这种态度对于新入局者是务实的,旨在明确学习目标和降低预期。

然而,这种姿态在当下中国产业背景下也引发了争议。批评者认为,当华为的智能驾驶和比亚迪的电动化技术已在部分领域实现领先时,若仍将目光 solely 聚焦于特斯拉,则是一种 “选择性忽视”或“双标” 。特别是小米和理想汽车,前者被指事故率引发关注且核心自研技术积累尚浅,后者则在市场中被问界等品牌强势挑战。他们的“崇拜”被部分舆论解读为,未能给予身边已取得卓越成就的同行(如鸿蒙智行、比亚迪)以足够的尊重和认可。

5、总结:谁看得最准确?

•最体现战略自信者:王传福。 他展现了领导者基于自身实力的平和与务实。

所以,比亚迪打败了特斯拉,成为新能源汽车之王。

•最贴合技术演进现实者:余承东。 在智能驾驶的落地应用上,华为的进展正为其“领先论”提供注脚。

所以,鸿蒙智行打败了BBA T。

•最具争议者:雷军、理想、何小鹏。 他们的“敬畏”在初期是智慧,但在中国创新已多点开花的今天,是否应及时调整视角,给予国内领先者更多肯定,成为公众审视的焦点。

他们致敬抄袭保时捷、法拉利、特斯拉为荣,所以他们开着法拉利不开自己造的车。

余承东开着鸿蒙智行。

最终,这些多元的评价共同描绘了一幅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仰望、追赶到并驾齐驱乃至局部领先的动态图景。对特斯拉的认识,本质上是对自身定位与未来道路的选择。

米小理对全栈式自研超越自家品牌和对全球电动化领导者选择性失明,特别是雷军和李想的“67Y”观点,反而崇尚落后于鸿蒙智行和比亚迪的特斯拉,反映出他们的典型双标。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