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赖猴,矮个子,扫帚眉,尖嘴猴腮。头顶上一大片圆圆的光溜溜的“不毛之地”,地的四周是稀稀疏疏的“枯草”。因为名声不好,一辈子没娶上媳妇。
他的外号叫“赖猴”,村里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名字。
赖猴,矮个子,扫帚眉,尖嘴猴腮。头顶上一大片圆圆的光溜溜的“不毛之地”,地的四周是稀稀疏疏的“枯草”。因为名声不好,一辈子没娶上媳妇。
赖猴从小就赖,常用小木棍等东西堵乡亲们的锁子的屁股眼,害得人劳累了一晌从地里回来开不开街门,跺着脚骂:“这是哪个杂种办的事?……”赖猴听到急骂声,高兴得像猴子一样活蹦乱跳。
一天,赖猴背着挎篓,哈腰弓脊地来到正在桃林前、公路边摆摊卖桃的侄媳妇面前。侄媳妇知道他的心思,递过扫桃毛用的刷子,说:“叔,桃树今年才结果,今儿是头一天卖。现在,桃贵,俺都舍不得吃,既然你来了,咱说好:管吃,不准拿!”
赖猴放下挎篓,蹲在地上,拣了个最大个的,捏了捏,软软的,扫扫毛,用他那没有几个牙的嘴咬了一口,咽下,指着摊旁躺着的新汽车轱辘问:“那是谁的?”
“拾的。”她用双手往后理着被风吹乱的短发,“早起,俺刚摆开摊,一辆车飞跑过去,忽听得咚的一声,把俺吓得心快蹦出来了,原来是车后备用的轱辘掉下来了。俺大声喊,可车却没影儿了。”
“快把它藏到桃树林里——能卖很多钱哩。”
“俺咋能办那事,可直到现在,还是没人来找。”
“要是公家的车,丢了就算丢了,谁还回来找。”赖猴的小眼睛眨巴了几下,“我把它推到桃林里吧?”
“天还没黑,再等会儿。”
“那——,我就不管了。”赖猴背起挎篓,“俺侄子在桃林里吗?我去林里转转。”
她一个箭步窜过去,拽住挎篓,高喉咙大嗓门地说:“你再往前走一步,我就喊来那两只狗!”
“真是越有越抠,吃个桃都不让!”
“你没吃?放屁点儿工夫,就吞进七八个。你先别回去,给俺吐出来才走!”她朝着他的背影唾了一口,“给脸不要脸,哪像个长辈的样子!”
那个轱辘晚上推进桃林,早晨推出来,一直到桃摘光卖净,还是没人来找。她让丈夫拉回家,放到东棚子里。
“卖了吧,我打听了,值五百多元钱哩。”赖猴天天注意着那个轱辘,催了上百回。
一天中午,赖猴来到侄子家。侄子一家人正在院中围着小桌吃饭。
赖猴冲着侄媳妇说:“你把车轱辘卖了,咋不把钱分给叔一半?”
啪的一声,她把筷子放下,问:“凭啥?”
“那是咱俩伙拾的呀!”
“瞎说,俺拾的时候一个人影也没有!”
她的丈夫和儿子也站起身,她说:“没你们的事,我来对付他!”
她个大腰粗,浑身有用不完的力气,比推车轱辘还容易,将他推到街当中。赖猴躺在地上,打着滚喊:“侄媳妇啊,你咋欺负你这个老叔叔呢!”
“都来看呀,侄媳妇耍猴哩!”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们从四面八方像流水一样涌过来,把她和赖猴围了个风雨不透。
“现在,当着大家的面,谁要说谎,烂掉舌头!”她一手掐腰,一手指着赖猴,“你说,那车轱辘是咱俩伙拾的吗?”
赖猴直起上身,双膝跪定,两手猛一按地,咚的一声磕了个响头,尔后,上身又直起,两手掌合拢,扯着破锣嗓子喊:“上有天,下有地,我要是胡说,天打雷轰!”
“老天要是灵验,你早被雷劈了!”支书挤到人墙里面,踢了他一脚,“赖猴,你知道,咱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村民讨论、通过,要先建敬老院。赖猴啊,你今后住不住?今天上午,你侄媳妇把卖桃和车轱辘的钱都支援了,共六千六。乡亲们,这六六大顺的事,让赖猴给搅得不顺了。”
人们的耻笑声,议论声,如雷,似电,在赖猴的头顶上轰响……
作者简介:刘丙绪,1937年生,邢台市南和区人,一生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为河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邢台地区理事,生平事迹被载入河北省出版的《一代教育功臣》。2004年,国家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证书和奖章。七十二岁结束教学生涯后,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为河北省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散文《挥泪忆母德》获全国纪实散文”二等奖,被多家媒体转载。《挥泪忆母德》和诗歌《祭母文》分别被选入《邢台市新时期文学作品选》散文卷和诗歌卷。小小说《一个带夫改嫁的女人》、《这回结婚不算》均获人民日报《大地》月刊社三等奖;《尖嫂送礼》得到国家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兆胜先生的评介,被选入数十种书刊;《传染病》获“经典民间故事”奖;《三个不眠之夜》被选入《2023年全国微型小说精选》;《胖女人和瘦女人》入选《高中现代文阅读训练》。邢台市电视台《牛城我最红》栏目和中共邢台市老干部局出版的《夕阳美》一书广播、刊登了其八十多岁高龄后的事迹。其著作有:小小说、散文、诗歌集《秋菊溢香》、《亲情交响》,散文和诗歌集《永恒的情愫》,小说集《黑黑和白白》、《一线霞光》和中篇自传体小说《永不飘逝的记忆》。
来源:半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