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穷人生活有多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11:10 1

摘要:中国传统农作物有麦、稻、粟(小米)、黍(黄米)、菽(大豆)、高粱和麻。受生产条件与生产力限制,这几种作物产量较低,并且有地域性,南方以稻为主,北方则以小麦、粟、黍为主,除了小麦水稻口感较好外,其它农作物做成食物简直难以下咽。尽管如此,对穷人来说,这些都是救命粮

原创 渔人杂谈 渔眼观世 河南

中国传统农作物有麦、稻、粟(小米)、黍(黄米)、菽(大豆)、高粱和麻。受生产条件与生产力限制,这几种作物产量较低,并且有地域性,南方以稻为主,北方则以小麦、粟、黍为主,除了小麦水稻口感较好外,其它农作物做成食物简直难以下咽。尽管如此,对穷人来说,这些都是救命粮,遇到丰年,勉强可以果腹,遭遇灾年,就看谁命大。

有人说不是还有肉食嘛。猪羊牛马狗鸡鸭可以提供肉食,但是穷人家自己都吃不饱,基本上养不起家禽家畜。牛马驴是大件,承担着耕地输运的功能,据老人讲,之前的牛马驴,就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庭汽车,属于奢侈品,非官富难以拥有。猪羊鸡鸭可以养点,这些东西养大后卖钱交纳赋税外,存些钱应付婚丧嫁娶以及购买日常油盐,隔段时间杀只鸡鸭打打牙祭,对于普通人家,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也没像样菜蔬。原产于中国的菜蔬也就几种:小白菜、竹笋、茭白,你想炒几样素菜下饭,对不起,一是没食用油,二是没有工具,因为铁锅出现在北宋,之前富人家有铜铁制成的鼎镬蒸煮食物,穷人家只好用粗陶器蒸煮,食物品种单一,口味单一,仅能果腹。

蒸煮食物需要的燃料从哪里来?那时没有煤,做饭取暖全靠柴草,草燃烧太快,不能做为主要燃料,只能砍树制柴。这是件体力活,自己家的树还得做家具或卖钱,只好到深山老林砍树制柴,这可是风险极高且费时费力的活,铁器发明前,取柴更难,有了铁斧,想必大家都用过,砍树取柴对人的体力与耐力是种艰苦的考验。

穿

穷人春夏秋日子好过,到了冬天,能不能熬过,也看命。棉花传入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到了明朝到达北方,全面种植已是明末清初。没有棉花,就没有棉衣,没有棉衣,穷人只能挨冻。

冬天富人可以穿裘衣锦,穷人只好在春秋季收集柳絮或蒲草、芦苇絮当作填充物御寒,这些东西又重又凉,根本起不到保暖作用。还有些人将麻布缝制衣服御寒,这东西遇冷硬如铁,凉的透心。

有人说可以穿兽皮狗皮羊皮牛皮衣御寒,只能说你想多了。兽皮只有猎户才能获取,并且可以充当赋税或卖钱,一般人就不用想了。穷人饭都吃不饱,牛是奢侈品,基本养不起,好不容易养只羊,怎么舍得杀羊取皮?何况一家几口人,需要多少只羊才能缝成多件皮衣御寒?因此冬天一场雪下来,好多穷人就会冻饿而死。

鞋更成问题。棉花传入前,穷人只有麻鞋草鞋,这东西不耐磨也不保暖,冬天脚生冻疮行走艰难属于常态。

住行

南方穷人靠茅屋,北方穷人靠窑洞,茅屋进风漏水,窑洞好点,冬暖夏凉,北方人靠窑洞度过严寒。穷买不起马驴,出行全靠腿,因此无必有绝不远行,远行也是受苦。

疾病

古代医疗条件差,小孩子能顺利生下来就属幸运,活过满月,就可请客庆祝。小孩子遇到头痛脑热轻易丧命,成年人死亡率也很高,或死于体力透支,或死于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因为没有防范治疗措施,说死就死,死就死了,大家见怪不怪。据统计,古人平均寿命也就三十几岁,活到七十岁,那叫古来稀。

天灾人祸

那时穷人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弱,洪涝地震瘟疫,都可造成穷人大规模死亡。天灾往往与人祸相连,天灾过后兵连祸结,就会出现“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惨剧,每次大的天灾人祸过后,人口就会减少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据历史学者考证,中国二千年间共出现人口大灭绝就有十二次之多!

结束语

即然生活这么艰苦,为什么国人能繁衍下来?

答案是随着东西方交流深入,国外一些高产作物如棉花、番薯、玉米、菜蔬等持续传入,给国人提供相对多的能量。节育技术没有传入前,在本能的促使下,人口数量战胜了天灾人祸,当然,官富多子对华族繁衍作用巨大,多种因素互相作用,华族才延续下来。

渔人杂谈

来源:草根练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