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被确立为福建省第三批婚俗改革试验区以来,武平县以“零彩礼”“低彩礼”为切入点,走出了独具山区特色的新路径,也为龙岩市近年来聚力培根铸魂、移风易俗、实践创新、文化赋能、文明创建,扎实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工程,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书写生动注脚。
9月26日
人民论坛网刊发
全文报道如下
↓↓↓
“‘低价彩礼’‘零彩礼’其实挺好的,只要孩子们过得幸福,一切都不是问题。”日前,龙岩市武平县湘店镇湘洋村原党支部书记刘新枚向围坐身旁的村民们如此说道。
自被确立为福建省第三批婚俗改革试验区以来,武平县以“零彩礼”“低彩礼”为切入点,走出了独具山区特色的新路径,也为龙岩市近年来聚力培根铸魂、移风易俗、实践创新、文化赋能、文明创建,扎实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工程,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书写生动注脚。
思想引领 培根铸魂
连南河畔,大榕树下,“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进驻新泉。”随着龙岩市连城县宣讲团成员张开涛的声音再次响起,新一期的“大榕树讲坛”拉开序幕。
自2018年“大榕树讲坛”开讲以来,张开涛和讲解员们的声音一次又一次在这里响起,红四军新泉整训期间留下的故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吸引着当地村民和观光游客驻足。
“大榕树讲坛”已成为连城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成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闽西老区苏区精神的常态化宣讲阵地。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龙岩市突出思想引领,为乡村全面振兴铸魂,从汀江两岸的田间地头,到龙津湖畔的公园广场,农民群众在哪里,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就延伸到哪里。
目前,龙岩市已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理论宣讲体系,组建百姓“岩”讲家等特色宣讲队伍,推出“馆长姐姐说”等宣讲品牌,打造“大榕树讲坛”等宣讲阵地,常态化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等群众性主题宣讲活动。同时,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活动,实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新思想主题宣讲“十百千”工程,“红土铸魂·岩之有理”新思想巡回宣讲团荣膺“2025年福建省基层特色宣讲团”。
春风化雨 移风易俗
“执子之手”“比翼双飞”……漫步在龙岩市长汀县羊牯乡白头村,时不时便有一幅婚恋主题彩绘跃入眼帘。
择一城终老、携一人白头。白头村,因其村名与浪漫高度契合,成为众多青年情侣的打卡地。近年来,白头村将“白头到老”的寓意转化为移风易俗的文化内核,探索文明共富新路子。“村里修订了村规民约,把‘红白事简办’等条款纳入其中,还设立‘移风易俗光荣户’奖励机制,村里的新风正气充盈了起来。”村党支部书记赖斌介绍道。
成立“婚育新风”党员宣传先锋队和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宣讲活动,举办“白头到老·婚育新风”文化旅游节并为“零彩礼”新人举行集体婚礼……“零彩礼婚育新风”成了白头村展示给世人的浪漫文明实践。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近年来,龙岩市打好移风易俗“组合拳”,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建立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创新移风易俗宣传倡导模式,全覆盖组建红白理事会,推动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开展移风易俗试点示范,推广乡风文明积分管理机制,涌现出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功德银行”等一批可推广案例;创作富有地方特色的移风易俗文艺作品,举办“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及倡导婚嫁新风的集体婚礼、青年交友等活动,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传。
实践创新 引领风尚
“谢华安从小就受到家族崇文重教的思想熏陶,立志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农学家,要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在这里你能听到关于谢华安的故事。
“我要帮农民多收三五斗”“我只是千百万杂交水稻育种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在这里你能看到关于谢华安的故事。
这里,是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保丰村的全国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院士共享空间——龙岩新时代文明实践谢华安院士共享空间。该空间的创设是龙岩市弘扬科学家精神与老区精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
谢华安院士共享空间兼具爱国主义教育、农业科普教育和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院士精神宣讲、农业技术推广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23年12月,“一课堂一碗饭一份情”——谢华安院士文明实践基地科普课堂项目获评2023年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24年11月,该空间《多彩乡村会客厅赋能振兴绘新景》创新案例获省委文明办表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龙岩市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龙岩模式”提档升级,以创新引领城乡文明新风尚,深化省级以上文明单位与实践所(站、特色点)结对共建,开创全国首个跨省、跨区域的“福建龙岩·北京海淀”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先例,延伸打造537个特色点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便民利民的文明实践服务圈,实施“循迹再奋进”提质培优工程探索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培育武平县“我有青山·竹富果香”文明实践与乡村文化会客厅融合示范圈、漳平市“文明实践+理事公”为民化纠纷文明乡风传万家等文明实践品牌项目。
文化赋能 涵养气质
“将谋划把芦芝镇圆潭村文化会客厅与灵芝加工车间相结合。”
“将曲溪乡蒲溪的原生态农产品精准对接城市餐桌,同时在现有乡村文化会客厅中植入红色供销记忆。”
“将在平川街道红东社区组织‘社区记忆征集’‘传统手艺课堂’等活动,让乡村文化会客厅成为社区的‘精神纽带’。”
“开发‘非遗+研学’‘民俗+体验’等特色产品,应用数字传播方式,让乡村文化会客厅真正用起来、火起来。”
……
伴随着8月间的龙岩市乡村文化特派员培训,一场关于“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头脑风暴在培训间隙展开,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
乡村文化特派员,是龙岩市从省级及以上文明单位精选的干部,他们将深入结对村指导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推动优质文化直达基层、浸润人心。
文化推动文明进步,文明促进文化发展。在选派干部指导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的同时,龙岩市探索实践“非遗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让文明乡风在传统文化与时代文明相融共生中劲吹沃野;持续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完成“文物一张图”平台建设,为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保障;出台《龙岩市客家文化保护条例》,让传统文化在引领文明乡风建设上焕发活力;开展非遗奇妙夜、“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
文明创建 夯实基石
在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一片宽约50米,长约2500米,混种着上千棵松树、山枣树的林子郁郁葱葱,从种下第一棵松树至今,已历经三百多年风雨,当地人称它为“女儿林”。
“从种下第一棵的那位先人开始,南江村的女儿出嫁时,都会在这里种下一棵树,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也为父母劳作送去阴凉。一棵树便是一份亲情的见证,一份孝心的延续。”村书记江道明介绍道。
“女儿林”的孝文化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全新内涵,南江村以女儿林的美丽故事唱响了文明乡风培育、移风易俗宣传倡导的时代新风,开展孝老爱亲模范评选、举办孝文化讲堂、倡导红事新办,同时每年在林子周边补植新树,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实现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共创。
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作为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龙岩市坚持规划建设与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相统一,不断优化乡村人居环境,统筹规划文明村镇创建,今年5月,全市13个村镇新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与此同时,持续推动“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建设向下扎根,向乡村覆盖,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以及新时代“五好”新女性等农村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榜样力量带动之下,崇德向善氛围渐浓,文明乡风日盛。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龙岩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