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初圈总像大型 “立志现场”:有人拍着瑜伽垫说要练出马甲线,有人晒着单词书宣称要攻克雅思,还有人抱着吉他发誓年内组乐队。
年初圈总像大型 “立志现场”:有人拍着瑜伽垫说要练出马甲线,有人晒着单词书宣称要攻克雅思,还有人抱着吉他发誓年内组乐队。
可到了三月,瑜伽垫积了灰,单词书停在 abandon 那页,吉他弦锈得能当古董卖。多数人会骂自己 “没毅力”,但查理・芒格早把答案藏在那句话里:
不是你没毅力,是你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为这事扛 10 年,你只是把 “开始” 当成了 “努力的证据”,骗自己也骗别人。
常识总说 “先开始再说,边做边调整”,听着特积极,其实是逃避思考的懒癌晚期。
就像有人看见别人做自媒体赚了钱,立马注册账号,今天拍 vlog 明天写文案,三个月没涨粉就甩锅 “平台限流”,转头又去学烘焙。
你问他为啥没坚持,他还委屈:“我试过了啊,是这行不适合我。”
还有更常见的 “跟风式努力” 在办公室里上演。
我前同事小张,去年看见邻座姑娘考了 PMP 证书涨了薪,没问自己 “我做项目管理到底有没有兴趣”“这证书能不能帮我走 10 年职业路”,就掏了八千块报班,每天下班硬着头皮看网课,笔记抄了三大本,可一到做模拟题就犯困,他连 “项目范围管理” 和 “进度管理” 的区别都没搞懂,只是觉得 “别人考我也得考”。
最后考试缺考,八千块打了水漂,还嘴硬 “这证书含金量不行”。
你看,这种 “开始” 不是努力,是给焦虑交的智商税:你连 “要不要用 10 年深耕这个领域” 都没想,光靠一时热血,再贵的班也救不了你的 “三分钟热度”。
可芒格一辈子做投资,从来不是 “先买了再说”。
他会把一家公司的财报翻到包浆,研究管理层几十年的决策风格,甚至连竞争对手的厕所卫生都打听,确认这只股票能持有 10 年才下手。
他说 “投资就像结婚,要是没想过过一辈子,就别轻易领证”,放在做事上也一样:你学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想 10 年后能和老外流利唠嗑?你健身是为了夏天穿裙子,还是想 decades 后不被慢性病缠上?
那些喊着 “先开始” 的人,本质是怕麻烦,怕花时间想清楚目标,怕承认自己只是三分钟热度,所以用 “启动” 来伪装努力。
我邻居家小孩更逗,去年说要当钢琴家,买了两万块的钢琴,今年又说要当画家,钢琴直接堆杂物间,画布买了一堆也没见画几笔。
他妈妈还骄傲:“我家孩子勇于尝试!” 得了吧,这不是尝试,是挥霍,挥霍时间、挥霍钱,还挥霍自己的专注力。
更讽刺的是,越喜欢 “随便开始” 的人,越爱抱怨 “没机会”。
他们总觉得别人运气好,能把一件事做 10 年,却没看见人家开始前花了多少时间琢磨:这人做自媒体前,研究了 100 个爆款账号的逻辑;那人开咖啡店前,在别人店里打了 3 年工,连咖啡豆的产地都能尝出来。
你连 “要不要做 10 年” 都没想明白,凭啥觉得机会会砸到你头上?
很多人把 “坚持 10 年” 理解成 “熬够 3650 天就能成功”,这简直是把芒格的话念歪了经。
就像有人听说 “长期持有股票能赚钱”,买了只垃圾股就死扛,哪怕公司都快破产了还不抛,说 “我要坚持 10 年”,最后亏得底裤都没了,还嘴硬 “是我坚持得不够久”。
不光职场和学术,创业路上更能看出 “10 年筛子” 的作用。
我高中同学阿凯,五年前开奶茶店,一开始脑子热,选了个租金巨贵的地段,还跟风搞 “网红款”,结果三个月就亏了十万。
当时他差点关门,可冷静下来后,他没急着 “熬”,而是天天蹲在店门口看:到底是没人来,还是来了不回头?最后发现周边都是上班族,没人愿意等半小时做网红款,而且定价太高。
他立马调整:砍掉花哨产品,主打 “5 分钟取餐” 的鲜萃茶,价格降了三分之一,还加了 “办公室团购” 服务。
现在五年过去,他的奶茶店开了三家分店,最近还在研发适合冬天的热饮配方。
他说 “我没打算熬 10 年,但我每天都在想‘明年还能不能接着做’”,你看,10 年不是定死的期限,是让你有时间把 “错的路” 换成 “对的路”,要是一开始就死熬,他早成 “奶茶店倒闭清单” 上的一员了。
可芒格持有的比亚迪,看似拿了 14 年,其实中间不是傻等。
他会定期检查比亚迪的技术迭代、市场份额,只要 “能持有 10 年” 的逻辑没破就继续拿,要是哪天真出了比比亚迪牛 10 倍的车企,他立马就会卖。
你看,10 年不是一条直线,是不断用时间筛掉错误的过程,你做一件事,每过一段时间就要问自己:“现在的情况,还能支撑我再做 5 年、8 年吗?” 要是答案是否定的,及时止损不是放弃,是遵守 “10 年约定” 的诚实。
我表舅就是反面教材,他在国企当会计,十年前就觉得这工作没前途,可他总说 “再熬几年,等退休就好了”。
结果这十年,他没学新软件,没考高级证书,去年公司裁员,他第一个被裁,找工作时发现自己连 Excel 高级功能都不会。
他叹着气说 “我坚持了 10 年,怎么还这样”,可他那不是坚持,是 “熬日子”,把 1 天重复了 3650 次,不是用 10 年筛选错误,是用 10 年证明自己有多固执。
反过来,我大学老师做儿童文学研究,一开始也没人看好,出版社都嫌 “这题材不赚钱”。
可她每写一篇论文、每做一次调研,都会反思:“这个方向能帮到更多孩子吗?10 年后还有价值吗?” 前五年她只发表了三篇小文章,可到了第七年,她的研究成果被纳入了小学教材,现在成了这领域的权威。
她说 “10 年不是等成功,是等自己把路走对”,你得在过程中不断调整,把错的方向筛掉,剩下的才是值得坚持的。
那些觉得 “熬 10 年就会成” 的人,就像守着一棵枯树等开花,你不先看看这树是不是死了,熬到天荒地老也没用。
芒格说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事情上”,10 年的意义不是 “熬”,是让你有足够的时间看清: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你继续投入。
最颠覆认知的一点是:真正能坚持 10 年的事,从来不是靠意志力硬撑的。
常识总渲染 “坚持多痛苦”,什么 “十年寒窗无人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搞得像不熬出几身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努力。
可芒格每天读 6 小时书,读了一辈子,你问他累吗?他说 “就像别人喜欢打高尔夫一样,我喜欢读书,不读还难受”。
不光年轻人,长辈们的 “长期坚持” 更藏着 “爽感” 的秘密。
我爷爷退休后开始养鸽子,到现在已经 15 年了,一开始家人都反对:“又脏又吵,还费钱”,可爷爷不管,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喂鸽子,周末还骑着三轮车去郊区放鸽。
有次鸽子得了病,死了大半,爷爷没像别人想的那样 “终于可以放弃了”,反而天天泡在养鸽论坛里,还去请教市里的养鸽专家,最后自己琢磨出一套 “鸽子防手册”,现在小区里好几个养鸽的人都来问他。
有人说爷爷 “真能扛”,爷爷听了笑:“扛啥啊,我每天喂完鸽子,看它们绕着院子飞,比下棋还痛快;就算生病,解决完问题也觉得特高兴,这哪是坚持,是我每天的乐子。”
你看,长辈们的坚持从来不是 “咬牙硬扛”,是找到了 “做这件事比不做更开心” 的理由,这种 “爽感” 比任何意志力都管用。
你看,能扛 10 年的事,核心是 “享受过程”,不是 “忍受过程”。
就像有人喜欢做饭,每天下班累得要死,还愿意花两小时炖汤,不是他意志力强,是他觉得切菜、熬汤的过程特别解压;有人喜欢写小说,哪怕没人看,也能坐在电脑前敲到半夜,不是他想当作家,是故事在脑子里不写出来难受。
我闺蜜更绝,她喜欢养多肉,十年前开始入坑,现在家里阳台像个小花园。
有人问她 “每天浇水施肥不麻烦吗”,她笑着说 “我看它们长大,比看电视剧还上瘾”。去年她多肉得了病,死了好几盆,她也没放弃,查资料、问大神,最后还总结出了一套 “多肉治病手册”,现在好多人都找她请教。
你看,她不是 “坚持养多肉”,是 “享受养多肉的快乐”,痛苦的部分(比如治病)反而成了乐趣的一部分,因为她知道,解决了这些问题,能让她和多肉一起走更久。
可太多人把 “痛苦” 和 “坚持” 绑在一起,觉得 “越难受越值得坚持”。
我同事小王去年立志减肥,每天跑 5 公里,吃水煮菜,饿得眼冒金星还硬扛,结果三个月就低血糖晕倒了,从此再也不碰跑步。
他还怪自己 “没毅力”,其实是他把减肥搞成了酷刑,你要是觉得跑步像上刑场,要是觉得水煮菜难以下咽,怎么可能坚持 10 年?
芒格一辈子不抽不喝,不是他有多自律,是他觉得 “抽会让我没法清晰思考,喝会耽误我读书”,所以他宁愿把时间花在喜欢的事上。
真正的 10 年坚持,是 “做这件事的快乐,比放弃它的诱惑更大”:你学英语时,能从阅读原版小说里找到乐趣,就不会觉得背单词痛苦;你做设计时,能从客户的认可里获得满足,就不会觉得改方案烦躁。
要是一件事让你每天都想放弃,别硬扛,赶紧停,不是你没毅力,是这件事根本不值得你花 10 年。
芒格活到 99 岁,做的事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投资、读书、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当合伙人,可每一件都做到了极致。
他说 “人生就像滚雪球,要找到湿雪和长坡”,这 “长坡” 就是能让你滚 10 年的事,你不用做太多事,只要找到一件值得坚持 10 年的,就够了。
现在的人太焦虑,总怕错过风口,今天追这个明天赶那个,结果忙了一辈子,啥也没做成。
其实你反过来想:要是你一开始就确定 “这件事我要做 10 年”,反而会更从容,你不用和别人比速度,不用因为短期没结果而焦虑,因为你知道,只要方向对,时间会帮你成事。
就像我外婆,一辈子就会做酱菜,从 20 岁做到 80 岁,一开始只是自己家吃,后来邻居觉得好吃就托她做,慢慢做成了小生意,现在周边几个县城的人都找她买。
她说 “我也没想过要赚多少钱,就是觉得做酱菜有意思,想一直做下去”。你看,没有宏大的目标,没有刻意的坚持,只是因为喜欢,就做了 60 年,反而做成了别人羡慕的事。
所以别再被 “先开始再说” 忽悠了,也别把 “熬 10 年” 当真理。
芒格的智慧不是让你硬扛,是让你在开始前多问自己:“这件事,我愿意做 10 年吗?” 愿意就踏实做,不愿意就别浪费时间。
毕竟人生就这么短,与其把时间花在 “随便开始又放弃” 上,不如找一件值得的事,慢慢做,做 10 年,做一辈子,你会发现,这样的人生,反而更精彩。
来源:阿胖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