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7日,2025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开幕;9月18日,参加2025长江文明论坛的嘉宾到涪陵探访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国内外嘉宾在大江之畔聆听长江文明的万古回响。这不仅是一次论坛,也是一次对“中华文明何以伟大”的时代回答,还是一次对长江文化“根”与“魂”的深情回望
大江奔流文脉长,重庆落笔新篇章!
9月17日,2025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开幕;9月18日,参加2025长江文明论坛的嘉宾到涪陵探访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国内外嘉宾在大江之畔聆听长江文明的万古回响。这不仅是一次论坛,也是一次对“中华文明何以伟大”的时代回答,还是一次对长江文化“根”与“魂”的深情回望与前瞻,更是以“跨越江海 文明互鉴”为主题的壮阔格局,为新时代长江文明的保护与弘扬注入了强劲动能,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赋予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之一,绵延六千余公里的流域,孕育了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璀璨的华夏文明。重庆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临江城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肩负着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要责任,自觉担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展现新作为,是本分,更是职责。从系统梳理长江(重庆段)28个文化主题、69个文化标识,到推进“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等考古项目;从修复2400余件(套)三峡出土文物,到编写出版15部三峡考古报告,每一项举措都在为长江文明的“根”与“魂”筑牢基石。当论坛嘉宾走进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透过“无压力容器”凝视千年水文石刻时,看到的不仅是古人与长江的对话,更是当代人对文明遗产的创造性守护。这座“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每年吸引超20万人次中外游客,正是重庆让长江文化“活起来”的生动注脚。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并非一句口号,而是重庆打造文化旅游强市的生动实践,将长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发展优势。无论是高水平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还是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长江黄金旅游带,都在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游客乘游轮赏长江两岸风光时,可聆听三峡传说;漫步磁器口古镇时,能触摸巴渝民俗;探访大足石刻时,可感悟石窟艺术与长江文明的交融;游览武陵山大裂谷时,震撼于地球“暴力美学”……这种“让游客在旅途中读懂文化,在文化中爱上旅游”的模式,不仅让长江文化有了更广泛的传播载体,更为重庆打造文化旅游强市积蓄了力量,让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文化赋能”的鲜明特色。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2025长江文明论坛的意义,远远不止于长江流域的文化共鸣,而是在于搭建起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从尼罗河文明的古老神秘,到密西西比河文明的多元包容,再到多瑙河文明的浪漫典雅;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到印度恒河、亚马逊河……世界大河流域文明各有千秋。重庆以长江为纽带,推动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对话,既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也从其他大河文明中汲取发展智慧。这种开放包容的姿态,不仅能让长江文化在全球视野中焕发新彩,更能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文明互鉴”的活力,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与世界的对话中彰显更大影响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庆正以2025长江文明论坛为契机,用新时代语言讲好长江文化的新时代故事——让考古发现的“老古董”成为文化传播的“新网红”,让千年文明的“老传统”成为文旅发展的“新动能”,让长江之畔的“老故事”成为文明互鉴的“新纽带”。长江之水奔涌向前,重庆必将以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守护好长江文明的根脉,让这条承载着亿万年记忆的“文明长河”,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更多“重庆力量”!
让更多小伙伴知道
总编:谭小科终审:吴俞兵
来源:涪陵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