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以为老年痴呆,是岁月带来的“命中注定”,其实不然。有些人年纪轻轻脑子就开始“短路”,有些人八九十岁还能参加象棋比赛。这不是命,而是习惯。
很多人以为老年痴呆,是岁月带来的“命中注定”,其实不然。有些人年纪轻轻脑子就开始“短路”,有些人八九十岁还能参加象棋比赛。这不是命,而是习惯。
人的大脑,不是用坏的,是闲废的。越“懒”,越容易出问题。尤其中老年阶段,若日子一躺到底,脑子迟早“掉线”。
以下这4个“懒”习惯,别不当回事,真的是一步步把脑子送上“退休名单”。
长时间不动脑,是在慢性“关机”
大脑就像肌肉,越用越灵,越闲越废。如果你习惯每天一套流程:吃饭、看手机、发呆、睡觉,连打个算盘、记个电话都懒得动,那大脑会主动“退化”,甚至提前进入认知功能减退阶段。
“不动脑”的生活方式,会让脑细胞活性下降,信息传递速度变慢,理解力、记忆力都跟着缩水。人一旦习惯了“什么都不想”,思维能力就会像旧电池一样,越用越撑不起劲。
过度依赖电子产品,是思维的“止痛药”
手机导航代替了方向感,手机提醒代替了记忆力,连做饭都要看教程,脑子不再“自主”,只剩被动接受。长期不锻炼思考能力,时间感和空间感会一起迷路。
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我们能记住亲戚朋友的电话,现在一个都想不起来。不是记性差了,是被“喂懒”了。大脑的短期记忆回路若长时间不被激活,会出现记忆断层。
社交圈萎缩,是认知老化的催化剂
很多人退休后就“退群”了,不主动联系别人,也懒得参与聚会,日子过得清静,却也孤单。长期缺乏互动,会让大脑处理情绪和语言的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社交性退缩”。
别小看聊天这件小事,它其实是最天然的脑部“体操”。语言表达、情绪识别、逻辑梳理,在一次谈话中全部启用。一旦社交圈塌缩,大脑活动范围也跟着一同缩水。
缺乏规律作息,是大脑的“慢性毒药”
很多人退休后,白天睡觉,晚上打牌,作息完全颠倒。这样生活下去,大脑的生物钟紊乱,睡眠质量下降,清除废物的能力也跟着减弱。
大脑在深度睡眠时,会启动“清洗系统”,清除代谢垃圾。如果长期睡眠紊乱,这些垃圾就会堆积,形成β-淀粉样蛋白等有害物质,干扰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不爱运动,大脑也会“缺氧”
很多人以为锻炼只是为了腿脚利索,其实跟脑子也有很大关系。运动能提高脑部血流量,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让大脑保持活力。
你越懒得动,大脑越“缺粮”,血氧供应不足,神经活动就会变“迟钝”。尤其是快走、太极、舞蹈这些有节律的运动,对维持认知灵活性非常有益。
饮食单一,是脑细胞营养不良的幕后黑手
如果你每天都是油条豆浆、米饭咸菜,脑子也会跟着“没料”。大脑运行需要多种维生素、脂肪酸、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B族、DHA、镁、锌等。
长期营养摄入单一,会导致脑神经递质合成不足,信息传递效率下降。脑子开始“卡顿”,不是年纪,而是缺“料”。
情绪长期压抑,记忆力会偷偷流失
有研究发现,慢性应激会让海马体萎缩,这是大脑中控制记忆和情绪的关键区域。长期压抑、焦虑、孤独,会让大脑“警报系统”一直开启,削弱认知功能。
情绪健康,不只是心情好那么简单,而是大脑是否能顺畅运作的关键。别总说“我忍忍就过了”,你忍的,不是痛,而是脑子的退化速度。
不愿学习新事物,是大脑的“封闭模式”
很多人退休后就觉得“我啥也不想学了”,其实这是最危险的信号。新鲜感是刺激大脑活跃的最大动力
不愿学习新东西,其实是大脑放弃了“进步”。你越是抗拒新事物,大脑越是固守旧模式,更新速度变慢,信息处理能力也就一天天下滑。
久坐不动,是脑血管“堵住的前奏”
坐一天不动,脑子会变得“粘滞”。久坐会导致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脑供血能力下降。而供血不足,是认知功能退化的重要诱因之一。
别小看站起来走两步的力量。每次站立、行走、伸展,都是对大脑微循环系统的激活。动起来,不只是为了腿脚灵活,也是让脑子保持“在线”。
经常熬夜追剧,是给大脑“熬毒”
你以为自己在放松,其实大脑在“苦撑”。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节律,让脑子始终处在兴奋状态,得不到有效休息。
长期熬夜,会使神经系统处于高压状态,导致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睡觉,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让大脑恢复战斗力。
以下4件事,千万别做:
1. 不动脑:戒掉“随便看看”的生活方式,多动脑、多思考,保持思维活性。
2. 不社交:不管多累、多烦,也要和人说说话,哪怕是唠嗑,也是大脑的修炼。
3. 不运动:别总以为腿脚慢是正常衰老,动一动,是给脑子打“强心针”。
4. 不规律:别作息混乱、饮食随便、情绪压抑,生活越乱,大脑越早“退休”。
脑子这东西,不怕用,就怕闲。越是怕老,就越不能懒。把这4个“懒”习惯改掉,不敢说你能逆生长,但至少能挡住认知退化的“斜坡”。
大脑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它只是不喜欢被你遗忘。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胡海岚,脑健康与精神障碍的神经科学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1,51(6):699–713.
2. 刘娟,王凯.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2):2768–2771.
3. 陈晓红,等.生活方式与老年痴呆的关系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10):758–761.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