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年身边人都患上了“成分表PTSD”:买之前先翻药监局官网查备案,输条形码输得手指发酸;看到“醛”“胺”“硝酸盐”直接扔垃圾桶;连超市里画着芦苇荡的“草本款”都不敢信——头两味是硫酸钠和合成香精,“防脱”俩字用金色标粗,跟骗傻子似的。
早上揉着掉在手心的头发,第一反应不是熬夜,是抓起洗发水看成分表——前五个字有仨不认识,瞬间后背发紧。
这两年身边人都患上了“成分表PTSD”:买之前先翻药监局官网查备案,输条形码输得手指发酸;看到“醛”“胺”“硝酸盐”直接扔垃圾桶;连超市里画着芦苇荡的“草本款”都不敢信——头两味是硫酸钠和合成香精,“防脱”俩字用金色标粗,跟骗傻子似的。
之前朋友贪便宜买网红生姜款,头皮红得像煮过的虾,送检测才知道防腐剂超标二十倍,主播嘴里的“天然发热促进头发生长”,压根是化学刺激在烧头皮。更气人的是主播乱科普:“甲基丁砜是国际认证安全成分!”结果弹幕有人扒出来——这玩意欧盟早禁用了!合着主播的“知识”是从百度百科抄的?
霸王那事儿都过去十五年了吧?
当年二恶烷超标闹得满城风雨,结果2022年又上黑榜,防腐剂比当年二恶烷还毒,成龙的广告早撤了,可品牌还在换个“草本焕活”的名字接着卖。
前几天同学会买的同款,成分表和去年禁售的一模一样,合着换个包装就能当新货?
强生更绝,英文官网明明白白写着“不含二恶烷”,中文版配料表藏着“1,4-二氧六环同类物”,合着国内消费者是不配看真话?代购的东南亚款更没谱,瓶身全是韩文加笑脸,扫条形码显示“未查询到备案信息”,卖家还扯“很多留学生用没问题”,可她自己发际线都退到脑门中间了,谁信啊?
现在女生宿舍楼道贴满了成分检测表,大家传着查成分的App,打开手机全是“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别碰”“香精排前三的pass”的备忘录,比上课记笔记还认真。直播里那些哭着说“我家孩子天天用”的主播,镜头特意避开条形码——你倒把备案号亮出来啊?粉丝群问“能不能举报”,直接秒删拉黑,比兔子跑还快。
药店卖的温和款贵三分之一,但至少能查到药监局的合规记录,同事换了三瓶“无添加”,结果第三成分还是“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这“无添加”是骗鬼呢?防脱广告吹得天花乱坠,“三天止脱”“七天生发”,可植发广告倒实在:地铁站海报写着“年轻时嫌成分表麻烦,35岁见客户怕戴帽子”,楼下店门口模特头的移植区黄得扎眼,倒比防脱广告更戳心——毕竟广告能吹,头皮不会说谎。
现在买洗发水跟拆盲盒似的,宁愿贵点选配料表短的,哪怕是药店那种没花里胡哨包装的,也比网红款踏实。
你说咱图啥?
不就想洗头的时候,不用一边揉泡沫一边怕“这玩意会不会烂头皮”?
有没有跟我一样的?
现在逛超市看到“草本”“焕活”的包装,先翻背面——要是前五成分有合成香精、硫酸钠,转身就走,管它小红书多少博主推;有没有碰到过改名字换包装的“换皮款”?有没有查备案查到眼酸的时刻?评论区聊聊,咱互相避避坑。毕竟洗个头而已,怎么就变成了“化学知识大考”?
下回擦头皮,你敢用谁?
来源:潮流荣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