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9日,星海音乐厅的舞台被重塑为一个洁白的几何空间。由星海音乐厅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共同出品的2025音乐舞蹈剧场《乐动·舞界》广州篇在此上演,这不仅是罕有的两度蝉联入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精品剧目,更是一次融汇室内乐、现代舞、AI视觉
风声在大厅内环绕,吹动白色光斑纷纷飘落,管风琴发出深邃轰鸣,暖光透过背板上的空洞,舞台如同一幅水墨长卷,洒下延展拉伸的椭圆光晕。
9月19日,星海音乐厅的舞台被重塑为一个洁白的几何空间。由星海音乐厅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共同出品的2025音乐舞蹈剧场《乐动·舞界》广州篇在此上演,这不仅是罕有的两度蝉联入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精品剧目,更是一次融汇室内乐、现代舞、AI视觉与沉浸式音响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探索,获得央视在内的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
上篇
机械的严谨与神圣的悼念
演出以法国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1922年创作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奏鸣曲》开场。这部始于对德彪西悼念的作品,通过“双调”碰撞与旋律纠缠,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拉威尔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特质:极简、机械式的严谨与去矫饰化。
来自广州交响乐团的“PENG & PAN”二重奏(彭珂与潘畅)精准捕捉了音乐的结构性特征。复杂的双音、尖利的拨弦、强烈的力度对比——他们以精湛的现代技法,呈现出拉威尔标志性的“音色明晰性”,让每个声部在最复杂的对位中依然清晰可辨。
此时,两位身着黑衣的香港舞者登场。她们的脚步移动与手臂弯曲,自然回应着音乐机械而克制的律动,让肢体成为音乐的延伸。她们举起被聚光灯照亮的钢管,完成了一段如同二重奏般奇特的双人舞。随着男舞者加入,理性、感性与身体构成了一个稳固而冲突的“三位一体”。他们并非音乐的演绎者,而是保持着对自我身体的觉知,宛如完成了一场庄严神圣的悼念仪式。
下篇
探戈的激情与四季的轮回
一曲终了,管风琴再次轰鸣,演出进入下半场。
广州交响乐团室内乐团的乐手们穿过背景的四扇转门步入舞台,如同穿越至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这部作品是皮亚佐拉在老师娜迪亚·布朗热指引下回归民族之根后创立的"新探戈"(Tango Nuevo)的成熟代表作。它戏仿、引用并对话于维瓦尔第的《四季》,描绘的并非欧洲田园,而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都市精神:它的激情、忧郁、危险与活力。
为了让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在当下继续回响,当代小提琴演奏家吉顿·克莱默请求俄罗斯作曲家莱奥尼德·戴斯亚特尼科夫将原曲的五重奏编制改编为弦乐团。就像四季轮回,戴斯亚特尼科夫改编时又融入了维瓦尔第《四季》的片段,创造出“八季”的音乐叙事。他的改编不仅将皮亚佐拉的班多纽手风琴(Bandoneon)即兴技巧融入谱面,让提琴手能够“重现探戈的原汁原味”,并且让改编版《四季》从《夏》到《秋》,《冬》至《春》,探戈的热情活力贯穿始终。
在星海音乐厅的舞台上,指挥丁嘉滢带领年轻的广交室内乐团,点燃了弦乐版《四季》的探戈激情。提琴的高速滑音模拟着班多纽手风琴的犀利啸叫,并与严谨的赋格完美融合。这正是皮亚佐拉现代性的核心体现:彻底打破了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艺术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壁垒。
三位舞者换上白衣,却未以传统探戈加入狂欢。他们依然保持着疏离、机械与极简的肢体语言,轮番走上舞台中心的圆形旋转区域,融入这场关于生命的四季轮回。直至乐音终止,舞者伏地静止,乐手与观众也一同陷入沉默——音乐厅呈现出一种“共鸣的寂静”。
空舞台
东方禅意与当代哲学的融合
《乐动·舞界》广州篇的成功,极大得益于香港导演曾文通“空舞台”的哲学设计。这绝非简单的布景,而是一个融合极简主义、东方禅意与动态身体语言的“会呼吸的空间”。
几何线条的切割、光影的虚实交错,与舞者的呼吸韵律共生,赋予抽象空间以生命的节奏,如同一幅水墨长卷,以留白诠释丰盈。
少即是多,减即是加:他做的不是加法,而是极致的减法。通过剥离所有多余的、写实的布景,他将舞台还原为一个纯粹的、抽象的“空容器”。这个“空容器”最大限度地突出舞者的身体,让每一处肢体延展皆被无限放大。音乐被推至主体地位,舞者则以近乎“空寂”的肢体语言,与音乐的动态喧嚣形成精妙平衡,为观众打开更广阔的想象维度,引导其沉浸于声音本身的意境流动。
这种设计不仅呼应了东方美学“以无胜有”的哲思,更通过当代视觉语汇,让舞台本身成为可与音乐、舞蹈平等对话的“第三重艺术主体”。
缘起与演进
一个跨界作品的成长轨迹
节目演后谈,右起:指挥丁嘉滢、导演曾文通、节目总策划王冬云、音响设计杨震
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日益紧密的背景下,艺术跨界与融合正成为大湾区文化创新的重要引擎。9月19日,星海音乐厅舞台上演的《乐动·舞界》,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精品剧目,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大湾区文化深度合作的最新成果。
《乐动·舞界》是星海音乐厅在2023年25周年演出季期间推出的原创跨界品牌系列,自2023年6月23日首演以来不断锤炼,先后携手广交室内乐团、广东现代舞团及香港艺术家参与了第二十届广东现代舞周、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由香港导演曾文通执导的《乐动·舞界》香港篇于2024年10月赴香港文化中心剧场连演三场,广受好评,更荣获广东省演出行业协会“2024演艺广东”榜单“年度最佳原创”奖。此次载誉回归广州舞台,彰显了粤港澳文化合作的新高度。
《乐动·舞界》的创作历程见证了大湾区艺术合作的深化。自去年以来,项目由星海音乐厅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策划、出品,经过多轮展演与打磨,逐渐形成了融合古典音乐、现代舞、AI视觉艺术和沉浸式音响技术的多元艺术作品。星海音乐厅主任、《乐动·舞界》总策划王冬云介绍,这一项目是星海音乐厅向“创作型场馆”转型的关键探索,旨在“以开放的心态互动交流,让跨界艺术焕发全新魅力”。这种持续创作、不断演进的模式,本身就是大湾区文化合作机制成熟的重要标志。
大湾区联动
共建文化创新共同体
2025《乐动·舞界》广州篇主创及演职团队首演合影
本次创作集中体现了大湾区“软联通”的成果。粤港两地主创团队的精诚合作,不仅打破了地域界限,更实现了文化创意与艺术语言的深度融合。香港团队带来的国际视野与创新理念,与广州团队扎实的艺术功底和本土意识相互激发,形成了独特的大湾区美学表达。王冬云强调,与香港方面的合作是“彼此激发的艺术交融焕新之旅”,通过艺术家与湾区观众的良性互动,会“共生共创出让更多观众满意的艺术作品”。这种合作模式成功践行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共建人文湾区”的宗旨,为区域内文化协同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在当下
成就跨界融合的创新探索
《乐动·舞界》的跨界不是简单的形式叠加,而是深层的艺术哲学对话:拉威尔的精确与皮亚佐拉的即兴,欧洲的古典与南美的热情,音乐的抽象与舞蹈的具象,都在“当下”这一刻达成和谐的统一。
拉威尔和皮亚佐拉将古典带入现代,舞者将神圣仪式融入内心律动。乐在当下,舞在当下,这或许正是穿越时空的艺术所能赋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也是大湾区文化创新活力的最佳证明。
撰文 / 自在
摄影 / 诗维、Tammy
来源:音乐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