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历史学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7 09:51 2

摘要:今天看的篇章为《顺着历史学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由诗人王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所作,当时,王维正在朝为官。元二,是元姓排行第二的人;安西是安西都护府,是唐朝管理西域的一个军政机构,位置在今天新疆的库车。由此也可窥见大唐的盛世版图。

今天看的篇章为《顺着历史学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由诗人王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所作,当时,王维正在朝为官。元二,是元姓排行第二的人;安西是安西都护府,是唐朝管理西域的一个军政机构,位置在今天新疆的库车。由此也可窥见大唐的盛世版图。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是咸阳,汉朝时改为渭城。唐朝时从长安往西走,渭城是必经之地。所以,渭城在古代也是著名的送别之地,那里还有个名胜叫咸阳桥。(杜甫《兵车行》有“耶(yé)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渭城距长安约六十里,可见王维与元二交情不浅。

“浥”的意思是湿润。

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时,在敦煌以西先后设立两座关,北边的叫玉门关,而南边的就是阳关,是从南道出西域的必经之路。出了这两座关,就算离开了中原内地。

所以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

早晨醒来,一场春雨打湿了渭城,洗净了轻尘,

驿站周围柳条青青,显得格外清新。

老朋友你就干了这杯送行酒吧,

等你西出阳关,眼前可就再没有故人了。

柳树在中国文化中有特别的意义,是中国的送别树,柳的谐音是留,代表着送行之人依依惜别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属于送别诗,唐朝送别诗特别多。但在所有的送别诗中,要属这首流传最广。因为其他的送别诗,都只能看和吟诵,而这首很快就被谱成了曲,编入乐府,从唐朝一直唱到了宋朝。宋朝之后,原来的曲子丢了,但明朝人又对这首诗重新编词谱曲,成为了现在十大古琴曲之一的《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阳关曲》。一首诗以这种形式传唱至今,可谓之“最”

来源:留影拾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