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在兰州中心的西贝莜面村,那景象真是够扎心的。往常挤满人的等位区,空得能听见回声,服务员也愁,直接说了“几乎没人”。这可不是一家店的事,这股子因为预制菜闹出来的寒潮,把这家有370多家直营店、养着1万8千多号员工的餐饮大店都给冻着了。争议闹这么大,我们记者按
那天在兰州中心的西贝莜面村,那景象真是够扎心的。往常挤满人的等位区,空得能听见回声,服务员也愁,直接说了“几乎没人”。这可不是一家店的事,这股子因为预制菜闹出来的寒潮,把这家有370多家直营店、养着1万8千多号员工的餐饮大店都给冻着了。争议闹这么大,我们记者按规矩登记、消完毒才进了后厨——这动作本身,就是西贝在危机里憋出的应对大招了。
店里的负责人被问到羊肉新鲜不新鲜,实话实说:“西贝的羊肉每年都是一大批买回来冷冻,全国统一配送,不可能天天现宰活羊。”这话一出来,算是把连锁餐饮为了规模、为了味道稳定必须这么干的供应链逻辑给挑明了。大家伙儿心里想的“新鲜现做”那种小作坊感觉,和连锁店要保证品质稳定这回事儿,它就有差距啊!
更让人嘀咕的是后厨里翻出来的“封缸肉”包装。记者问厨师这算不算预制菜,厨师都含糊了,“哎,这该咋说呢!”这磕巴劲儿,不就正好说明这行业对啥是“预制菜”都还没个准谱儿嘛,可消费者心里有杆秤,这一来一去,信任的小船不就翻了嘛。
西贝老板贾国龙自己说出来的数字才真叫人心惊肉跳。就9月10号到12号那几天,一天比一天惨,一天少赚的钱从一百万直接飙到两三百万,全国客流量跟跳水似的往下掉。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新闻热度,这是实打实的,消费者直接用脚投票,不来了!
麻烦还赶了个巧。西贝正铆足了劲准备2026年要上市呢,老贾之前还一直说2023到2025要“高质量发展”,目标是奔着千亿市值去的。现在业绩突然来这么个大跟头,这上市的路还顺不顺?真不好说了。这事儿也看清楚了,做买卖,老百姓的信任那可是金子,值老鼻子钱了。
看看西贝折腾过的那些副牌,什么“贾国龙小锅牛肉”、“贾国龙中国堡”,不是收就是转,确实说明搞多元化不容易。但也不是没亮点,“西贝品质外卖”去年净额干到20亿,“西贝功夫菜”零售这块儿也进账超3.4亿,还有那个特别火的“儿童餐”,从2019到2022年营收涨了415%!这些都是能扛事儿的基本盘,也是以后还能长的苗子。
危机来了,西贝也不是干坐着。主动让记者进后厨看,连夜开了个一万八千人的“作战大会”,给员工打气、安排活儿,这都是在努力沟通、稳住人心。
这场风波闹得这么大,罗永浩在直播间里那通发言功劳不小。他直接说“西贝说没用预制菜是百分百撒谎”,后来还扯出个“罗永浩套餐”名字的争议,律师分析人家老罗可能还真占理儿。这把火算是彻底烧旺了。虽然业内也有明白人出来说话,讲预制菜是连锁店做大不得不走的路子,可架不住消费者心里那口气不顺啊,想重新让大家伙儿信任,难着呢!
西贝这事儿,真不是它一家店倒霉。这是中国连锁餐饮想要透明化、标准化,往前走必须经历的阵痛,得重新把信任这玩意儿给搭起来。它逼着大家想清楚几个硬道理:
第一,“预制菜”、“冷冻食材”这些词儿到底啥意思?行业得有个统一说法,也得好好跟消费者解释明白,别弄到最后两边想岔了。
第二,搞工业化确实省成本、效率高,可消费者就是愿意多掏点钱买那个“新鲜”、“现做”的感觉,这中间的账,怎么算才能两边都舒服?
第三,出事了光解释不行了。得主动点儿,比如把后厨打开让人看,用数据说话,把食材从哪儿来到哪儿去都整明白(供应链溯源),这可能才是破局的法子。
说到底,干餐饮的,信任是地基,透明是盖楼的砖。咱们也提点实在话:干这行的,赶紧把预制菜这些的标准定下来,主动把主要食材是啥、怎么做的亮出来给大伙儿看。咱们消费者呢,也得明白点,连锁店那么大摊子,有它的运营规矩,关键得看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做媒体的,就老老实实把事儿说清楚,别光顾着煽风点火,架个桥让大家伙儿能好好说道说道。
西贝这档子事,热度高、内容也新鲜,给整个行业的启发和让大家伙儿重新认识这行的价值,那都是实打实的。绝对算得上是个高价值的行业进化样本。
最后,大伙儿也帮忙投个票,您觉着连锁餐饮想重新赢回咱老百姓的信任,哪招最管用?
A. 干脆把厨房直播全天候打开
B. 整个食材从哪儿来的都能查清楚(溯源系统)
C. 定个全行业都认的透明标准
D. 把菜价调得更实在点
流量这玩意儿,来得快去得也快。西贝眼前的坎儿,其实是中国餐饮想往工业化、高级了走,大家都得面对的集体难题。每一次大家追问后厨透明不透明,都在推着这行往更规范、更能长久干下去的路上走。要我说啊,破局的关键,可能就俩字——“真诚”。对消费者真诚,对干这行的规律真诚,对自己干的这份事业的价值,也得真诚。首席娱察官林深,给您报道。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