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血病治疗中,不少患者和家属都会陷入 “化疗依赖” 的误区,可临床数据显示,部分白血病患者单纯化疗的 5 年生存率不足 40%,还可能面临严重的骨髓抑制、感染等副作用。其实随着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并非所有患者都要 “硬扛” 化疗,尤其是下面这四类患者,选择靶向治疗不仅安全性更高,疗效也更可观。摘要:在白血病治疗中,不少患者和家属都会陷入 “化疗依赖” 的误区,可临床数据显示,部分白血病患者单纯化疗的 5 年生存率不足 40%,还可能面临严重的骨髓抑制、感染等副作用。其实随着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并非所有患者都要 “硬扛” 化疗,尤其是下面这四类患者,选择靶
和化疗 “无差别杀伤”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靶向治疗能精准识别白血病细胞表面的 “特异性靶点”(如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只针对癌细胞发起攻击,对正常细胞损伤小,因此恶心呕吐、脱发、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更轻,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更高,也更易坚持完成疗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大多存在 “BCR-ABL 融合基因”,这是明确的靶向治疗靶点。
相比传统化疗,靶向药(如伊马替尼)能快速控制白细胞数量,让患者血液学指标恢复正常,长期服用可使 5 年生存率提升至 90% 以上,且副作用多为轻度水肿、皮疹,远小于化疗的毒性反应。
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会出现 “Ph 染色体阳性”(即 BCR-ABL 融合基因)或 “CD22 阳性”。
这类患者采用靶向治疗(如达沙替尼、奥加伊妥珠单抗),能精准打击癌细胞,减少对骨髓造血功能的破坏,降低感染、出血风险,尤其适合身体耐受力较差的老年患者或儿童患者。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约 30% 患者存在 FLT3 基因突变,15%-20% 存在 IDH 基因突变,这些突变都是靶向治疗的 “突破口”。
针对这类患者,FLT3 抑制剂、IDH 抑制剂能直接阻断癌细胞的增殖信号,疗效比化疗更精准,且不会像化疗那样严重抑制骨髓,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白细胞下降幅度小,感染风险显著降低。
老年白血病患者(尤其是 60 岁以上)或合并糖尿病、心脏病、肺病的患者,身体耐受力差,难以承受化疗的强毒性。
靶向治疗副作用温和,对肝肾功能、心血管系统影响小,能在控制病情的同时,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帮助这类患者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虽然靶向治疗更安全,但并非所有白血病患者都适用,关键在于通过基因检测、免疫分型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 “可靶向的靶点”。
如果确诊白血病,别急于接受化疗,先和主治医生沟通,完善相关检查,判断是否属于上述四类人群。选对治疗方案,才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高疗效,为康复争取更多可能。
来源:血液病医生李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