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微博已有20多天未更新,名下公司电话已关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05:52 1

摘要:张雪峰在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四个平台同步被“禁止关注”,他回了一句“禁止关注是账号问题”就挂断电话,另一边他的官方直播间还在照常卖笔记

张雪峰微博已有20多天未更新,名下公司电话已关机

张雪峰在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四个平台同步被“禁止关注”,他回了一句“禁止关注是账号问题”就挂断电话,另一边他的官方直播间还在照常卖笔记

我下午刷到这事儿,先去看了一圈,平台给的提示不太一样:微博写着因违反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被禁止关注,其它平台只显示关注失败

评论区炸了锅,问的人多,回应的少

平台给出的理由是“违反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但具体触碰了哪条线,没人说清

直播间里还是那个熟悉的节奏,代播老师在讲笔记,说张老师一般周一、周三、周五上午出现,今天不是他的直播时间

你看屏幕滚动,购物车里是学习资料,问号在飘,答案在绕

他最近一次微博停在8月31日,是一条辟谣有人打着他公司名义发小广告;

抖音最后更新在9月19日,给辽宁考生解答志愿

电话这边更冷清,打苏州研途教育,没人接;

另一家公司苏州峰学蔚来,直接关机

客服那头能给出的回答,也只是“暂时无法回复,我们会记录反馈”

这话听多了,像是在大厅里转圈,没人管你从哪扇门进来

同一时间,他的几个关联账号“张雪峰讲升学规划”“峰学蔚来教研中心”还在直播带货,像什么也没发生

网友挤进来追问被禁止关注的原因,主播基本回避,继续讲笔记、讲资料,节奏不乱

场面就像是下雨天,门口的雨下得很大,屋里照常炒菜,锅里噼里啪啦

这事儿不是凭空降临的,导火索还在今年5月那场“预测卷”风波

教育部会同网信、公安启动整治,重点打击“绝密押题卷”“命题组参与”等夸张宣传

张雪峰团队彼时主推的“高考预测卷”,宣传“5月1日印刷完成押题卷”,可按规矩,高考命题5月才进入封闭,前后脚都对不上,涉嫌虚假信息

那套“5月1日印刷完成押题卷”的说法,与命题封闭时间发生矛盾,被指踩线

风向一变,团队火速下架相关视频,随后宣布暂停直播两个月

暂停归暂停,风头一过,直播还是回来了

回头看去年,他的商业化速度有多快,大家心里有数

2024年6月,他团队推出志愿填报咨询,3小时卖出2亿元

两个套餐,一个11999元,一个17999元,高价就是高价,照样被抢到缺货

那一晚,屏幕上一张张付款截图刷过去,11999和17999被抢空,家长们争分夺秒,像在抢火车上的最后一张卧铺票

你很难不感慨:在志愿这件事上,家长对“正确答案”的渴望,是可以点燃一个行业的

我也在夏天的晚上刷到过类似直播,客厅灯开着,家长把孩子平时成绩打印出来,手机放在玻璃茶几上,边记笔记边给客服发私信

那种焦虑不是装出来的,眼睛里的光很真

问题是,真相往往没那么简单,志愿填报既是数据统计,也是人生选择,不可能只靠一个“算法”就能通关

北京师范大学的副教授程猛和一些学者就说过,过于数据导向的志愿建议,会加重社会焦虑,挤压了孩子探索兴趣的空间,甚至把主动性交给“热门指数”

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因为人生不是KPI,年轻人也不是项目书

这些年,张雪峰本人的言论时不时引起争议

比如他对新闻学的那番评价,说“闭眼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又说文科都是服务业,还有“普通本科竞争力弱”

有影响力不等于可以不负责地说话,这句话我想写给所有做教育内容的人

他今年9月还在公开场合抛出“枪声一响,立刻捐5000万,至少一个亿”的表述,有人觉得是义举,有人觉得是模糊话术在引流

争议不是一天的积累,像是水杯边一圈圈加深的茶渍,日常又顽固

教育乱象不止一个人,暑期“1元报名学费1.3万”的教培广告被权威媒体点名,套路是老路子:低价引流,进门再推高价

今年8月,光明网报道了这类“制造焦虑+低价引流+高价推销”的组合拳,市场监管部门在查,视频也在下架,可总归是剪草未除根,换个号又卷土重来

说到底,家长的焦虑是真实存在的,市场有人拿它做买卖,也是现实

行业里另一个刺痛的例子,是新疆那起志愿篡改案

一个女孩因为成绩不理想,想让好友陪自己考研,登录对方账号删掉原志愿,填了高分学校,导致好友落榜,最后被判缓刑

新疆志愿篡改案提醒所有人,账号密码不是玩笑,志愿不是游戏,代填、托管,更要慎之又慎

当“选择权”被轻飘飘地交给他人,代价往往由你自己承担

回到张雪峰身上,名下公司不算少

天眼查显示,他名下有10家公司,8家还在,2家已经注销

我们一个个打电话过去,接通率很一般,研途教育客服只能“记录反馈”,峰学蔚来直接关机

公司层面的沉默,往往在告诉你,风还没过去

但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小视频里用七分钟讲完“34所985”的老师了,从综艺到电影,从教辅到课程,生意越做越大,渠道越铺越宽

有人在他历史视频下留言:你是用功利的尺子丈量孩子的人生吗

也有人为他辩护,说他只是把话说得直,帮了不少家庭

说句公道话,教育内容做成生意,本身并不原罪,问题在于怎么做,底线在哪,边界怎么画

如果是建立在“制造焦虑”的话术之上,哪怕今天赚到了,也会在明天还回去

专家提醒得没错,官方的信息服务要跟上,不能把志愿填报这件事全部交给市场流量

教育部门确实在做,比如每年发布权威指南、开展线上线下咨询,但信息抵达每个家庭的路径还不够顺畅,容易被价格更高、营销更猛的内容压过去

我们也需要更多冷静一点的讲解,把政策、数据、方法讲清楚,让家长知道“怎么选”,更知道“为什么而选”

此刻,张雪峰的四个平台还是“禁止关注”,历史内容还能看,直播间也照常开

信息对称的时代里,最难对付的不是封禁提示,而是人心里的不安

我能想象一个普通的晚上,家长坐在孩子书桌边,抬头问一句,你想学什么,孩子低头写作业,没给出答案

真正需要被关注的,是家长和孩子如何从焦虑中抽身,回到“兴趣、能力、现实约束”的平衡上

这比关注一个人的账号状态,重要得多

以结果为导向的建议,不等于以分数为唯一指挥棒

孩子不是流水线产品,未来也不是只靠“热榜专业”就能打通

别把希望寄托在一张所谓“押题卷”上,也别把选择权交给哪一场直播的“神奇算法”

买课可以,买心安不行

当你决定慢下来,问问孩子真的想做什么,教育的从容就回来了

而市场,也会慢慢学会尊重这种从容

如果有一天,平台的关注键重新亮起,我希望我们记住的不是谁被按了暂停,而是为什么会被按暂停

信源资料
现代快报:《张雪峰9字回应账号被禁止关注,其账号历史内容仍可查看》-2025年9月25日
光明网:《“报名1元,学费1.3万”!部分教培机构借暑期 “贩卖焦虑” 牟利》-2025年8月11日
极目新闻:《张雪峰多个账号被禁止关注:多次言论引争议,去年卖 “志愿服务”3小时挣2亿元》-2025年9月24日

来源:梦城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