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诗词里藏着一个民族站起来的力量,每次重读都能感受到那种不服输、不信邪的精神头。
这些诗词里藏着一个民族站起来的力量,每次重读都能感受到那种不服输、不信邪的精神头。
毛主席的诗词,可以说是用平平仄仄的韵律,写出了一个时代的风云激荡。今天咱们不谈那些高深的理论,就聊聊他笔下最有力量、最能给人启发的10首作品。你会发现,这些诞生于几十年前的句子,放在今天依然能让人心头一震。
---
01 《沁园春·长沙》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写这首词时,毛主席32岁。站在橘子洲头,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秋景,他想到的不是个人前程,而是国家命运。这句追问,问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担当。
现在读来特别有感触:面对困难时,我们是抱怨还是担当? 这句话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沉浮”者。
02 《沁园春·雪》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写的这首词,堪称“千古绝唱”。最厉害的是最后这句——既肯定了历史人物的功绩,更表达了“当代人一定能超越前人”的自信。
这种“今朝有我”的气魄,特别能给正在奋斗的我们打气。不要总觉得别人厉害,我们这代人同样能成事。
03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用56个字概括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举重若轻的笔法本身就体现了红军的精神。把翻雪山、过草地写成“走泥丸”、“腾细浪”,这不是夸张,而是一种革命乐观主义。
现在遇到困难时想想长征:眼前这点挫折,算不算“只等闲”?
04 《忆秦娥·娄山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娄山关战役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要胜利。这句词写出了那种“再难的关也要闯过去”的决心。
很多人喜欢把这句话用在新的开始上——创业失败、人生转折,“从头越”三个字给了多少人重新来过的勇气。
05 《清平乐·六盘山》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红军长征快到陕北时写的,那种胜利在望的豪情扑面而来。现在“不到长城非好汉”成了很多人坚持做一件事的动力源泉。
完成目标后的那种成就感,就像当年红军到达陕北一样——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06 《水调歌头·游泳》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1956年,毛主席63岁横渡长江时写了这首词。这种“大风大浪面前依然从容”的心态,太值得现代人学习了。
生活中总会有各种“风吹浪打”,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保持“闲庭信步”的心态。
07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南京解放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这句“人间正道是沧桑”说透了一个道理:社会总是在变革中前进,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面对变化时想想这句话,就能更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08 《卜算子·咏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私的品格——梅花在寒冬中绽放,等到春天百花盛开时,她却悄悄在花丛中微笑。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09 《七律·到韶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959年回到故乡韶山时,毛主席写下这句掷地有声的诗。有理想的人不怕牺牲,有志向的人敢于改变世界——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10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65年,72岁的毛主席重上井冈山。38年过去了,从革命摇篮到新中国,他用这句大白话道出了最朴素的真理。
这句话可能是毛主席诗词里传播最广的一句。简单九个字,说透了做事成功的秘诀——别怕难,去干就行。
---
这些诗词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文学价值,更因为它们传递的精神力量。在挫折面前读一读,能让人重新振作;在迷茫时分看一看,能让人找到方向。
你最喜欢哪一首?或者哪句诗曾经给过你力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