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需要高校发挥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需要企业有更强的竞争力。这些都是离不开人才,特别是“工科”面对芯片卡脖子、大飞机、新能源、材料、电子通讯、量子力学、智能AI等领域需要“突围”。
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需要高校发挥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需要企业有更强的竞争力。这些都是离不开人才,特别是“工科”面对芯片卡脖子、大飞机、新能源、材料、电子通讯、量子力学、智能AI等领域需要“突围”。
工科院校的校徽,往往是其学科基因与精神内核的视觉浓缩。有人认为部分工科强校的校徽 “设计朴素,难衬实力”,但深入拆解会发现,这些校徽多以“严谨的工科逻辑”为主,既有对历史的传承,也暗藏对学科特色的隐喻。
以下从校徽元素、文化内涵、设计与实力适配性三方面,逐一解析15所知名工科院校的校徽设计。
清华大学
整体为圆形,外圈上方是 “清华大学” 四字篆书,下方为英文校名 “TSINGHUA UNIVERSITY”;内圈核心是三个并列的 “人” 字篆书,构成 “众” 字雏形,下方标注建校年份 “1911”。色彩以紫色为主色调,象征高贵与智慧。
“三人成众” 的设计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的校训精神,寓意 “以人为本、团结协作”,体现工科教育中 “个体能力与集体创新” 的结合。
作为中国工科领域的 “标杆”,清华校徽未采用齿轮、仪器等具象工科符号,反而以传统篆书传递人文底蕴,恰好呼应其 “文理渗透、工科见长” 的办学特色 —— 硬核实力无需靠视觉符号 “炫技”,而是通过文化内核彰显,设计与实力高度契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圆形结构,外圈上下分别为中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与英文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两侧辅以对称的齿轮纹样;内圈上方是展翅的雄鹰图案,下方为建校年份 “1920”,背景隐含工业线条肌理。主色调为深蓝色,象征严谨与科技。
齿轮代表工科属性,雄鹰寓意 “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契合哈工大在航天、装备制造等领域的 “硬核基因”;深蓝色与工业线条则强化了 “精密制造、航天强国” 的学科特色。
哈工大是 “航天第一校”,校徽中齿轮与雄鹰的组合直接关联其核心学科,设计虽直白但精准,没有多余装饰,如同其工科研究 “直奔核心、注重实效” 的风格,设计简洁却能承载学校在航天领域的顶尖实力,适配性强。
上海交通大学
圆形校徽以红色为主色调,外圈是中英文校名,内圈核心为 “铁砧、铁锤、书籍” 的组合图案,下方标注 “1896” 建校年份,铁砧与铁锤间暗藏 “交大” 二字的艺术化变形。
铁砧与铁锤是工科 “动手实践、精工细作” 的象征,书籍代表 “理论与知识”,三者结合体现交大 “理论联系实际” 的工科教育理念;红色则传承其 “爱国荣校” 的历史传统(源自南洋公学时期的校色)。
交大在船舶、机械、电子等领域实力顶尖,校徽中 “铁砧 + 铁锤” 的具象符号,既是对其工科起源的致敬(1896 年建校初期以实业教育为核心),也精准传递 “工科实践” 的核心特色,设计传统却不失辨识度,与学校 “百年工科底蕴” 的实力匹配。
华中科技大学
四、华中科技大学
盾形结构(区别于多数圆形校徽),主体为蓝白配色,盾面上方是打开的书本,书本两侧有对称的齿轮图案,下方是 “华中科技大学” 中文校名与 “1953” 建校年份(源自原华中工学院),盾沿辅以简约线条装饰。
盾形象征 “守护与责任”,契合工科教育 “服务国家战略、守护科技安全” 的使命;书本代表 “知识传承”,齿轮代表 “工科实践”,蓝白配色传递 “理性与创新”。
华科是 “工科新贵”,在光电、机械、计算机等领域实力强劲,校徽以 “盾形 + 齿轮 + 书本” 的组合,既体现工科的严谨,又暗含 “守护科技创新” 的责任,盾形设计比圆形更具 “力量感”,与学校近年来在工科领域 “快速崛起、硬核突破” 的实力相衬。
西安交通大学
圆形校徽,外圈为中英文校名,下方是 “铁钟” 图案,钟体上刻有 “1896” 建校年份,钟的两侧有对称的嘉禾纹样。主色调为深灰色,象征沉稳与历史厚重感。
铁钟是交大的 “精神符号”(西安交大校园内有 “饮水思源” 碑与钟楼),代表 “警钟长鸣、不忘初心”;嘉禾寓意 “丰收与成果”,象征工科教育 “培育人才、产出成果” 的目标;“饮水思源” 则传递对历史与传承的重视。
西交是 “百年工科名校”,在能源、动力、机械等领域根基深厚,校徽未用复杂工科符号,而是以 “铁钟 + 校训” 传递精神内核,如同其工科风格 “沉稳扎实、厚积薄发”,设计虽简约,但历史底蕴与学科实力的呼应度极高。
浙江大学
圆形校徽以 “求是蓝” 为主色调,外圈是中英文校名,内圈核心是 “求是鹰” 图案 —— 雄鹰展翅,鹰爪紧握 “书本”,下方标注 “1897” 建校年份,鹰的翅膀线条融入简约的几何感,避免过于具象。
“求是鹰” 源自浙大校训 “求是创新”,雄鹰象征 “进取与突破”,紧握书本代表 “以知识为根基”,几何化翅膀线条暗含 “工科的理性与精准”,蓝色则传递 “科技与创新”。
浙大工科 “全面且顶尖”,在计算机、控制、机械等领域均居前列,校徽中 “雄鹰 + 书本” 的组合,既体现 “创新突破” 的工科精神,又暗含 “文理与工科融合” 的办学特色,设计兼具动感与理性,与学校 “综合型工科强校” 的实力匹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圆形校徽以深蓝色为主色调,外圈是中英文校名,内圈上方是 “飞机” 图案(抽象化的机翼轮廓,避免写实),下方是 “1952” 建校年份,飞机两侧有对称的线条装饰,整体呈现 “向上腾飞” 的视觉趋势。
飞机图案直接关联北航 “航空航天” 的核心学科,象征 “空天报国、逐梦蓝天”;深蓝色代表 “蓝天与宇宙”,向上的线条传递 “突破天际、探索未知”,契合北航在航空、航天、导弹等领域的 “国之重器” 定位。
北航是 “航空航天领域的黄埔军校”,校徽中 “抽象飞机” 的设计既突出学科特色,又避免过于直白(如写实飞机可能显得笨重),线条简约却传递出 “高精尖” 的工科气质,与学校在空天领域的顶尖实力高度契合。
北京理工大学
圆形校徽以深绿色为主色调(源自军工传统色),外圈是中英文校名,内圈核心是 “齿轮与导弹” 的组合图案 —— 齿轮呈环形,中间嵌入抽象化的导弹轮廓,下方标注 “1940” 建校年份(源自延安自然科学院),齿轮边缘线条细腻,导弹轮廓简洁。
齿轮代表 “工科基础”,导弹象征北航在 “兵器、军工” 领域的特色,深绿色传承 “延安精神” 与军工传统,整体设计传递 “军工报国、精密制造” 的学科基因。
北理在兵器科学、装甲车辆、导弹等领域实力顶尖,校徽中 “齿轮 + 导弹” 的组合精准定位学科特色,深绿色与简约线条的搭配,既体现 “军工的严谨”,又避免过于沉重,设计与学校 “军工类工科强校” 的实力高度适配。
东南大学
圆形校徽以深紫色为主色调,外圈是中英文校名,内圈上方是 “六朝松” 图案(抽象化的松树轮廓,枝叶线条简约),下方是 “1902” 建校年份(源自三江师范学堂),松树下方有 “止于至善” 四字校训(篆书字体),整体风格典雅。
六朝松是东南大学的 “精神象征”(校园内有千年古松),代表 “坚韧与传承”;“止于至善” 校训传递 “追求卓越” 的工科精神,紫色象征 “高贵与创新”,简约松枝线条暗含 “工科的理性与克制”。
东南大学工科 “特色鲜明”,在土木工程、建筑、电子等领域顶尖,校徽以 “六朝松 + 校训” 为核心,虽未直接用工科符号,但 “坚韧传承” 的精神与工科 “精益求精” 的理念高度契合,设计典雅却不失力量,与学校 “百年工科底蕴” 的实力匹配。
同济大学
圆形校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外圈是中英文校名,内圈核心是 “齿轮与书本” 的组合图案 —— 齿轮呈 “圆形”,书本置于齿轮中心,书页线条与齿轮齿牙形成呼应,下方标注 “1907” 建校年份,整体线条流畅,无多余装饰。
齿轮代表同济在 “土木工程、机械” 等领域的传统优势,书本象征 “知识与创新”,蓝色传递 “理性与科技”,齿轮与书本的融合体现 “理论与实践结合” 的工科教育理念,契合同济 “建桥修路、服务国家基建” 的历史定位。
同济是 “土木工程领域的老大”,在基建、交通、环境等领域实力强劲,校徽中 “齿轮 + 书本” 的设计既突出传统工科优势,又传递 “创新升级” 的趋势(如从传统基建到智能建造),设计简约却精准,与学校在基建领域的硬核实力相衬。
西北工业大学
圆形校徽以深蓝色为主色调,外圈是中英文校名,内圈上方是 “飞机、火箭、船舶” 的组合图案(三者均为抽象化轮廓,呈 “品” 字形排列),下方标注 “1938” 建校年份,图案周围辅以简约的线条,整体呈现 “陆海空天” 的视觉关联。
“飞机、火箭、船舶” 分别代表西工大 “航空、航天、航海” 的 “三航” 核心学科,象征 “三航融合、服务国防”;深蓝色代表 “海洋与天空”,线条简约传递 “工科的精准与高效”,契合西工大在国防领域的 “多学科协同” 特色。
西工大是 “三航领域的全能选手”,校徽中 “三航符号” 的组合既全面体现学科特色,又避免过于杂乱(抽象化设计减少视觉负担),设计虽元素较多,但逻辑清晰,与学校在三航领域的综合实力高度适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圆形校徽以深灰色为主色调,外圈是中英文校名,内圈核心是 “原子结构” 图案(抽象化的电子云轮廓,呈圆形,中间为原子核),下方标注 “1958” 建校年份,原子结构线条采用 “虚线” 设计,增加科技感,避免厚重。
原子结构代表中科大 “以理科为基础、工科为特色” 的办学定位,象征 “探索微观世界、推动科技突破”;虚线线条传递 “理性与精准”,深灰色体现 “沉稳与严谨”,契合中科大在量子、核科学、计算机等领域的 “高精尖” 特色。
中科大工科 “依托理科、后劲十足”,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居世界前列,校徽中 “原子结构” 的设计虽偏理科,但恰好呼应其 “理科支撑工科” 的特色,设计简约却传递出 “前沿科技” 的气质,与学校的硬核科研实力匹配。
天津大学
圆形校徽以深蓝色为主色调,外圈是中英文校名,内圈上方是 “北洋大学堂” 校门图案(抽象化的校门轮廓,线条简约,保留中式建筑的飞檐元素),下方标注 “1895” 建校年份(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校门两侧有对称的线条装饰,整体典雅庄重。
校门图案传承 “北洋大学” 的历史底蕴(天大前身是北洋大学堂),象征 “百年工科的源头”;深蓝色传递 “科技与创新”,飞檐元素暗含 “中西合璧”(中式建筑与现代工科的融合),契合天大 “传统与现代并重” 的工科教育理念。
天大是 “中国现代工科教育的发源地”,在化工、机械、建筑等领域实力顶尖,校徽以 “校门” 为核心,虽未直接用工科符号,但 “历史底蕴” 与 “工科源头” 的身份高度契合,设计庄重却不失创新,与学校 “百年工科龙头” 的实力相衬。
大连理工大学
十四、大连理工大学
圆形校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外圈是中英文校名,内圈核心是 “齿轮与海浪” 的组合图案 —— 齿轮呈 “半圆形”,下方融入海浪线条(呼应大连的海滨城市特色),中间标注 “1949” 建校年份,齿轮与海浪的线条流畅衔接,无生硬感。
齿轮代表 “工科基础”,海浪象征 “地域特色与开放精神”,蓝色传递 “理性与创新”,两者结合体现大工 “立足大连、服务国家工业” 的定位,契合其在化工、机械、船舶等领域的优势。
大工是 “东北工科的代表”,在化工、船舶等领域实力强劲,校徽中 “齿轮 + 海浪” 的组合既突出工科特色,又融入地域元素,设计兼具 “工业感” 与 “灵动性”,与学校在东北工业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及硬核实力匹配。
电子科技大学
圆形校徽以深蓝色为主色调,外圈是中英文校名,内圈核心是 “芯片与电波” 的组合图案 —— 芯片呈 “方形”(抽象化,仅保留轮廓与核心线路),电波以 “圆形线条” 环绕芯片,下方标注 “1956” 建校年份,芯片与电波线条简洁,避免复杂。
芯片代表电子科大 “电子信息” 的核心学科,电波象征 “通信与信号”,深蓝色代表 “科技与未来”,整体设计传递 “深耕电子信息、引领科技前沿”,契合其在芯片、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 “高精尖” 特色。电子科大是 “电子信息领域的标杆”,校徽中 “芯片 + 电波” 的设计精准定位学科特色,线条简约却传递出 “微电子领域的精密与前沿”,与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顶尖实力高度契合,无多余装饰的设计也符合 “工科的高效与精准”。
这些工科强校的校徽,大多遵循 “简约不简单” 的设计逻辑:少用复杂色彩与具象符号,多以 “学科特色 + 精神内核” 为核心,用克制的线条传递工科的严谨与理性。
设计中忽略了工科的本质 —— 实力无需靠视觉 “炫技”,而是通过 “精准传递核心价值” 体现。这些校徽或传承历史,或突出学科,或暗含使命,每一处设计都与学校的工科基因深度绑定,恰是 “实力与设计” 的最佳适配。
以上15款工科院校logo,你更喜欢哪个校徽logo?
来源:朴琢品牌设计一点号